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33908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 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麻醉原意指 感觉或知觉的丧失,其后则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者有创操作时不感到疼痛和不适的状 态。常见的有感觉异常、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惊厥、呼吸抑制等。打麻醉药的其它较轻微的 并发症包括:肌肉疼痛,牙齿,假牙使嘴唇,舌头受伤,暂时性呼吸困难,说话困难以及神经 受损。打麻醉药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发作,中风,严重过敏反应,脑部、肺部受损,肾、肝衰 竭,永久性神经受损,眼部受伤,喉头受损和肺炎。
[0003] 麻醉原意指感觉或知觉的丧失,其后则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者有创操作时不 感到疼痛和不适的状态。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周围 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在使用丙泊 酚麻醉过程中,在注射时出现局部疼痛、血压降低和短暂性呼吸停止的现象,有时还会引起 病人肌阵挛,发生率在1%左右,在病人麻醉复苏期间,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现象,此外 丙泊酚麻醉剂不具有止痛性能,在麻醉过程中需配合使用止痛药物,来减轻痛感。
[0004] 目前临床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本身所治疗的症状为不良反 应,采用西药治疗时甚至会加重这种不良反应。因此,提供一种理想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 新产品,成为各医院研宄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药水 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活血止痛、降逆和胃、祛风利 湿之功效,对治疗麻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无毒 副作用,成本低廉,奇效实用,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7] -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制成所述中药药水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 重量份数为:
[0008] 米仔兰17?41份白头翁Π ?41份钓兰16?40份鸡子壳16?40份 夜交藤14?38份芥菜12?36份观音苋12?36份降香11?35份 地核桃10?34份金银花10?34份苦荞头7?31份南藤6?30份 夏至草6?30份喜树5?27份仙人掌4?22份小柳拐4?22份。
[0009] 制成所述中药药水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0] 米仔兰21?37份白头翁21?37份钓兰20?36份鸡子壳20?36份 夜交藤18?34份芥菜16?32份观音苋16?32份降香15?31份 地核桃14?30份金银花14?30份苦荞头11?27份南藤10?26份 夏至草10?26份喜树9?23份仙人掌7?20份小柳拐7?20份。
[0011] 制成所述中药药水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2] 米仔兰25?33份白头翁25?33份钓兰24?32份鸡子壳24?32份 夜交藤22?30份芥菜20?28份观音苋20?28份降香19?27份 地核桃18?26份金银花18?26份苦荞头15?23份南藤14?22份 夏至草14?22份喜树13?19份仙人掌10?16份小柳拐10?16份。
[0013] 制成所述中药药水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4] 米仔兰29份白头翁29份钓兰28份鸡子壳28份 夜交藤26份芥菜24份观音苋24份降香23份 地核桃22份金银花22份苦荞头19份南藤18份
[0015] 夏至草18份喜树16份仙人掌13份小柳拐13份。
[0016] -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7] (1)将米仔兰、白头翁、夜交藤、观音苋、夏至草和喜树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 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 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 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备用;
[0018] (2)将钓兰、鸡子壳、降香和仙人掌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 粉,备用;
[0019] (3)将芥菜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20] (4)将地核桃、金银花、苦荞头、南藤和小柳拐洗净,浸入5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 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备用;
[0021] (5)将上述步骤⑴?⑷所制得的滤液、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并加入10-12倍量 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〇. 5小时,至60°C以下,静置1小时,过滤,得滤液,将 滤液灌装封存,121°C热压灭菌20分钟,包装,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中 药药水。
[0022]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3] 米仔兰:味辛、甘,性平;入肺、胃、肝三经。祛风湿,散瘀肿。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 伤,痈疽肿毒。《四川中药志》载:"解郁宽中,催生,醒酒,清肺,醒头目,止烦渴。治胸膈胀 满不适,噎膈初起,咳嗽及头昏。"
[0024]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主治赤白痢 疾,鼻衄,崩漏,血痔,寒热温疟,带下,阴痒,湿瘆,瘰疬,痈疮,眼目赤痛。《日华子本草》载: "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
[0025] 钓兰:味甘、酸,性凉。清热去瘀,消肿解毒。治咳嗽,声哑,吐血,经闭,跌打损伤, 痈疽肿毒,脖耳,牙痛。《南宁市药物志》载:"清热去瘀。治声撕喉哑、咳嗽;取汁洗涤耳流 脓;捣烂填患处,治牙痛。"
[0026] 鸡子壳:味淡,性平;归胃、肾经。治停饮脘痛,反胃,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眼生 翳膜,头身疮疖,聘耳流脓。《现代实用中药》载:"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 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0027] 夜交藤:味甘、微苦;入心、肝经。养心安神,通络祛风。主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 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陕西中草药》载:"祛风湿,通经络。治头眠,多汗,贫血,周身 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0028] 芥菜:味辛,性温;归肺、肝、肾、胃经。利肺豁痰,消肿散结。主治寒饮咳嗽,痰滞气 逆,胸膈满闷,砂淋,石淋,牙龈肿烂,乳痈,痔肿,冻疮,漆疮。
[0029] 观音苋:味辛、甘,性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咳血,崩漏,外伤出血,痛经,痢 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福建中草药》载:"生血止血,清热消肿。"
[0030] 降香:味辛,性温,无毒;归肝、脾、肺、心经。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气,辟秽。主胸 胁疼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秽浊内阻之呕吐腹痛。《纲目》载:"疗折伤金 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0031] 地核桃:味苦、辛,性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治痈疽疮毒,肺痈,跌打损 伤,刀伤出血。《泉州本草》载:"清热解毒,退癀止痛。治痈疽肿毒,瘰疬恶疮,以及各种化 脓性疮疡。"
[0032] 金银花: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清热祛邪,宣散风热,清解血毒。 现代药理研宄表明,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 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增强免疫功能,抗炎、解热,对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0033] 苦荞头:味甘,性平,小毒,归脾、胃、大肠经。健脾行滞,理气止痛,解毒消肿。主治 胃脘胀痛,消化不良,痢疾,腰腿痛,跌打损伤,痈肿恶疮,狂犬咬伤。《内蒙古中草药》载:"除 湿止痛,解毒消肿,健胃。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疮痈肿毒,消化不良。"
[0034] 南藤:味辛、甘,性温;归肝、脾、小肠经。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脚,止痛。治风寒湿 痹,筋骨疼痛,腰痛,手术后疼痛。《滇南本草》载:"治寒湿痹伤筋,祛风,筋骨疼痛,利小便 及茎中痛,热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0035] 夏至草:味辛、微苦,性寒;归肝经。养血活血,清热利湿。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 痛,血虚头昏,半射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瘆瘙痒。 《陕西中草药》载:"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昏,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0036] 喜树: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脾、胃肝经。抗癌,清热,杀虫。用于胃癌,结肠癌,直 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新编中医学 概要》载:"破血化瘀。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对急性白血病只 能暂时缓解症状。"
[0037] 仙人掌: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用于胃、十二指肠溃 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闽东本草》 载:"能去瘀,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治肠风痔漏下血,肺痈,胃痛, 跌打损伤。"
[0038] 小柳拐:味苦、湿、辛,性寒;归心、脾经。清热解毒,散瘀,消食。主咽喉肿痛,疮疡 肿毒,跌打损伤,烫伤,刀伤,食积腹胀。《陕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