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腹水药物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88347阅读:来源:国知局
30°C的清水中浸泡4_6小时,入砂锅烧开后保持沸腾状态煎煮20-30分钟,按比例加入甘草、荷叶,继续煎煮25-35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一号药液;分别用100重量份20— 30°C的清水浸泡太子参、西洋参、水牛角4-6小时,然后将太子参、西洋参、水牛角及浸泡液一起投入砂锅中烧开后保持沸腾状态30-50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二号药液;
B)将一号药液与二号药液混合加热至沸腾并保持5分钟,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治疗肝腹水的药物。
[0028]服用方法,将上述治疗肝腹水的药物分成每50克为一份,每天三次服用,每次一份。15天为一疗程。
[0029]病人王某某,男,49岁山东德州人,患肝腹水。主诉:牙龈间断性出血3年余,腹部胀痛2月。几年前,病人在一次体检当中,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大三阳,遂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治疗几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不久,病人经常感觉身体没力气,尤其是在劳累后,乏力的情况更加严重,并且腹部开始胀痛。检查各项指标如下:乙肝五项:HBsAg (+) HBeAg (+) HBcAb (+)
肝功:ALT 150.9U/L AST 1875.02U/L
彩超:门静脉1.3cm脾厚6.2cm脾静脉1.3cm腹腔积液12.3cm 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腹水。
[0030]根据病人的检查结果及病情,针对腹水严重的情况,为其采用了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治疗三个疗程之后,检查结果显示,病人的HBV — DNA转阴,E抗原转阴,肝功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精神面貌好,肝硬化实现治愈。
[0031]实施例2: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竹花35— 55、皂刺35— 55、水牛角15 — 25、竹茹15—25、独活15—25、五味子15—25、葛根15 — 25、白花蛇舌草35—55、甘草5 —15、荷叶35—55、决明子5 — 15、太子参5 —15、西洋参5 —15、杜仲5 —15、白芍5 —15、苦参5_15。具体成分含量可以根据适应病症的特点和原材料的来源在上述范围内调整。
[003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3]服用方法,将上述治疗肝腹水的药物分成每50克为一份,每天三次服用,每次一份。15天为一疗程。
[0034]病人田某某,男39岁,在2012年5月因为肝区疼、呕吐,到医院检查发现乙肝、肝硬化。劳累后加重,此后病情反复发作。半年前诸症加重伴腹部膨隆、尿少、双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欠佳。
[0035]来院时的情况:精神差、形体消瘦,腹高度膨隆,脐部突出如拳头大小,质硬,腹水症阳性,下肢水肿。B超:肝脏凹凸不平,门脉高压、脾大、大量腹水。肝功能检查受损严重,白蛋白29go
[0036]针对患者病情,采用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一周后患者肝区疼痛减轻,并且食欲不振、乏力、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症状显著减轻。一个月后病人白蛋白恢复至50g,逐渐康复。三个月后腹水消退,下肢无水肿。又治疗一段时间后停止用药,患者痊愈,多次回访,病情稳定无反复。
[0037]实施例3: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竹花15 — 55、皂刺15 — 25、水牛角15 — 25、竹茹35—45、独活15 — 25、五味子15 — 25、葛根15 — 25、白花蛇舌草15 — 25、甘草5 — 15、荷叶5—15、决明子25— 35、太子参5 — 15、西洋参5 —15、杜仲5 —15、白芍15 — 25、苦参5-15。具体成分含量可以根据适应病症的特点和原材料的来源在上述范围内调整。
[003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9]服用方法,将上述治疗肝腹水的药物分成每50克为一份,每天三次服用,每次一份。15天为一疗程。
[0040]病人崔某,男45岁山东济南人。症状:下肢浮肿,腹膨隆,纳差,小便短少,大便正常,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舌有瘀点,脉沉细。病史:病人于2009年5月出现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肝区疼痛,少气懒言,伴有下肢浮肿,曾因患有乙肝先后四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缓解后出院。入院前检查:检查:肝功能:ALT 180.3u/L,AST 60.8u/L。B超查:肝大,回声不均匀,腹腔内大量液性暗区,腹腔穿刺为淡黄色胶水,提示肝硬化腹水。诊断:肝硬化伴有腹水。
[0041]采用本实施例的药物对证治疗10天后,病人下肢浮肿减轻,尿量逐渐增多,面色稍显红润,肝区疼痛减轻。I个疗程后,浮肿基本消退。复查:肝功能:ALT 40u/L, AST35.lu/L。继续治疗I个月后,患者自我症状消失,下肢浮肿消退,面色红润,无肝区疼痛,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无异常,患者痊愈。巩固治疗三个月,病情未复发。
[0042]病人:李某某,35岁,滕州人。病史:患者4年前单位体检时查出乙肝大三阳,在当地县中医院中药治疗半月,肝功降至正常。近I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腹部胀痛。在当地诊所以“胃病”治疗后,感觉腹胀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大便次数增多,入院检查各指标如下:
乙肝五项:HBsAg(+)HBeAg(+)HBcAb(+)肝功 ALT:157U/L AST:178U/L 彩超:门静脉
1.3cm脾厚6.2cm脾静脉1.1cm腹腔积液13.7cm诊断: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腹水。
[0043]采用本实施例的药物治疗方案,经过一个疗程治疗病人情况明显好转。第二疗程重效果理想。三个疗程后复查:HBV — DNA转阴,e抗原转阴,肝功恢复正常,腹水消失,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精神面貌好,肝硬化实现治愈。
[0044]实施例4: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竹花15、皂刺15、水牛角15、竹茹35、独活15、五味子15、葛根15、白花蛇舌草15、甘草5、荷叶5、决明子25、太子参5、西洋参5、杜仲5、白苟15、
苦参5。
[004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6]实施例5:
备药,准备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竹花55、皂刺25、水牛角25、竹茹45、独活25、五味子25、葛根25、白花蛇舌草25、甘草15、荷叶15、决明子35、太子参15、西洋参15、杜仲15、白芍25、苦参15。
[004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48]经临床试用统计,选取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腹水病人五十例,采用本发明所述治疗肝腹水的药物治疗,明显改善41人,有效5人,无效4人,临床有效率92%。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肝腹水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顺序进行的如下步骤: A)将竹花15—55份、皂刺15— 55份、决明子5 — 35份、五味子15— 25份、杜仲5 — 35份、白芍5— 25份、独活15 — 25份、苦参5-35份、葛根15 — 25份、白花蛇舌草15 — 75份、竹茹15 — 45份投入1000-2000份20— 30°C的清水中浸泡4_6小时,入砂锅烧开后保持沸腾状态煎煮20-30分钟,加入甘草5— 15份、荷叶15— 55份,继续煎煮25-35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一号药液;分别用100份20—30°C的清水浸泡太子参5 —15份、西洋参5—15份、水牛角15 — 25份4-6小时,然后将太子参、西洋参、水牛角及浸泡液一起投入砂锅中烧开后保持沸腾状态30-50分钟,自然冷却后滤除药渣,得到二号药液;上述各种成份及清水的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B)将一号药液与二号药液混合加热至沸腾并保持5分钟,自然冷却后得到所述治疗肝腹水的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肝腹水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成份的重量份数比为 竹花15—55、皂刺15—25、水牛角15—25、竹茹35—45、独活15—25、五味子15—25、葛根15—25、白花蛇舌草15—25、甘草5 —15、荷叶5 —15、决明子25—35、太子参5 —15、西洋参5一15、杜仲5一15、白芍15 — 25、苦参5-15。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治疗肝腹水药物的制备方法。以竹花、皂刺、水牛角、竹茹、独活、五味子、葛根、白花蛇舌草为主药物,甘草、荷叶、决明子、太子参、西洋参、杜仲、白芍、苦参为辅药,经合理配比和制备,具有保肝、解毒、清血、益气的综合功效 ,在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随证辨治,提高了疗效,对乙肝、肝硬化造成的肝腹水具有较好的治疗和恢复效果。
【IPC分类】A61P1-16, A61P7-10, A61K36-899
【公开号】CN104707012
【申请号】CN201510146474
【发明人】刘明杰, 孟琴
【申请人】潍坊市现代风湿病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