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0623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
【背景技术】
[0002] 产妇顺产后宫缩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产后初期下腹部及两股内侧 或腰骶部阵发性的疼痛或下腹部持续性的胀痛或隐痛,与月经痛相似,或较之更强烈。产后 宫缩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它引起的疼痛对产妇的睡眠、饮食、情绪、泌乳及哺乳新生 儿的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也一种努力寻找各种能有效而安全的缓解疼痛的途 径。
[0003] 临床上用布洛芬、曲马多等西药镇痛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 不容易被需哺乳婴儿的产妇接受。而临床中医药治疗产后宫缩疼痛有艾灸子宫穴等和中药 穴位贴敷。
[0004] 艾灸的主要材料为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等功 效,对产后宫缩痛的产妇用艾条灸其神厥穴、关元穴、气海穴及双侧子宫穴而起到缓解疼痛 的作用。但艾灸的药物只为艾条,作用较为单一且不持久,并且容易造成烫伤。
[0005] 中药穴位贴敷主要是将当归、川穹、吴茱萸、炮姜等药物研磨细末再用铺助物调成 糊状或膏状后做成中药敷贴贴于产妇神厥穴、关元穴、气海穴及双侧子宫穴而起到活血化 瘀、散寒暖宫等作用。但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妇宫缩止痛的作用不够显著,药效起效慢,对患 者的贴敷部位易引起过敏反应。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简便、廉价、安全、有效的治疗产后宫 缩疼痛的中药包。
[0007]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艾叶15~21 份、炮姜5~7份、蒲黄5~7份和粗盐25~35份。
[0008] 以上所述艾叶、炮姜、蒲黄和粗盐的重量比为3 : I : 1 : 5。
[0009] 以上所述中药包的长为25cm,宽为15cm。
[0010] 本发明配伍的中药:艾叶、炮姜、蒲黄。
[0011] 艾叶:【别名异名】蓟艾、艾蒿、香艾、灸草、黄草。【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 肾经。【功效应用】①温经止血。适用于下焦虚寒,月经过多,妊娠下血,崩漏等症。②散寒 止痛。适用于妇女经寒不调,少腹冷痛,宫寒不孕等症。此外,本品煎汤外洗,可适用于皮肤 湿瘆瘙痒。本品捣绒制成艾条,又适用于穴位熏灸。
[0012] 炮姜:【别名异名】黑姜。【科属】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归经】苦、涩,温,归脾、肝经。【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 吐泻,阳虚失血,吐衄崩漏。
[0013] 蒲黄:【别名异名】蒲棒粉、蒲厘花粉、蒲草黄。【性味归经】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效应用】①收涩止血。适用于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症。②行 血祛瘀。适用于心腹疼痛,产后瘀痛,痛经等症。此外,本品生用还有利尿作用,适用于血淋 涩痛之症。
[0014] 本发明经组合使所配比的中药,有着很好的溫中止痛、温经止血、抗炎镇痛的协同 功效,无刺激及毒副作用,不影响婴儿哺乳。对产后宫缩疼痛的产妇以加热的中药包烫熨子 宫穴、神阙穴、气海、归来、天枢、关元等穴位,使其药效通过皮肤和穴位进入气血循环,有着 很好的温经止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再辅以粗盐,可有效祛除产妇身上的湿气。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简便、廉价。本发明中药包将艾叶、炮姜、蒲黄等原始中药材打成碎末后,分别按规定 比例装进布袋后封口即可,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材料易得,无须过滤筛,不浪费药材。而且本 中药包可重复微波加热,在治疗产后宫缩疼痛中可重复使用,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使中药 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并为患者节约治疗的费用。
[0016] 2、功效持久,标本兼治。相对于艾灸,本发明中药包中除了艾叶,还加入了炮姜,使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效果更加温和持久,且本发明中药包中含有一定的蒲黄,现代药理学 表明,蒲黄有着明显的镇痛作用,所以本发明中药包对产后宫缩疼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相对于中药穴位贴敷,本发明中药包成分除了炮姜,还含有艾叶、蒲黄等中药,艾叶和炮姜 有很好的溫中止痛、温经止血作用,而蒲黄则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产后宫缩痛可以起到标 本兼治的作用。另外,本中药袋与中药穴位贴敷相比,在治疗产后宫缩痛中,其与皮肤和穴 位的接触面更大,使其药效得到更好、更快的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 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0018] 优选药材艾叶、炮姜、蒲黄,分别用打药机打成碎末,备粗盐。
[0019] 实施例1 : 取艾叶150g,炮姜50g,蒲黄50g,粗盐250g混合均匀后装进大小为25cmX 15cm的布 袋,然后用线将布袋封口,放干燥处备用。
[0020] 实施例2 : 取艾叶180g,炮姜60g,蒲黄60g,粗盐300g混合均匀后装进大小为25cmX 15cm的布 袋,然后用线将布袋封口,放干燥处备用。
[0021] 实施例3: 取艾叶210g,炮姜70g,蒲黄70g,粗盐350g混合均匀后装进大小为25cmX 15cm的布 袋,然后用线将布袋封口,放干燥处备用。
[0022] 使用时,将中药包放进微波炉加热1. 5分钟,敷于产后宫缩痛产妇的子宫、神阙、 气海、归来、天枢、关元等穴位,可有效缓解疼痛。
[0023] 应用对比实验: 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9月到2014年12月产后当天出现宫缩痛的产妇100 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剖宫产20例,顺产30例。对照组剖宫产20 例,顺产30例。两组产妇均无并发症,两组顺产产妇产程分娩中均不采取镇痛分娩措施, 手术产妇术后均不用镇痛泵,两组产妇文化、年纪、营养状况无差异。对实验组产妇用本发 明专利中药包予以烫熨子宫、神阙、气海、归来、天枢、关元等穴位,每天两次,共2天。对照 组产妇给予常规按摩。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结合产妇的自我疼痛感觉评估疼痛级 另IJ,分为4个疼痛级别。0级为无疼痛,1-2级为轻度疼痛,3级为中度疼痛,4-5级为重度疼 痛。对两组产妇产后两天的疼痛级别采用SPSS21. 0统计分析软件包,用计数资料X2检验, 以P〈0. 01为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后两天的疼痛级别及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 艾叶15~21份、炮姜5~7份、蒲黄5~7份和粗盐25~35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艾叶、炮姜、 蒲黄和粗盐的重量比为3 : I : 1 : 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的总 重量为500~700g。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包的长 为 25cm,宽为 15c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产后宫缩疼痛的中药包,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艾叶15~21份、炮姜5~7份、蒲黄5~7份和粗盐25~35份;所述艾叶、炮姜、蒲黄和粗盐的重量比为3∶1∶1∶5;所述中药包的总重量为500~700g;所述中药包的长为25cm,宽为15cm。本发明经组合使所配比的中药,有着很好的溫中止痛、温经止血、抗炎镇痛的协同功效,无刺激及毒副作用,不影响婴儿哺乳。对产后宫缩疼痛的产妇以加热的中药包烫熨子宫穴、神阙穴、气海、归来、天枢、关元等穴位,使其药效通过皮肤和穴位进入气血循环,有着很好的温经止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再辅以粗盐,可有效祛除产妇身上的湿气。
【IPC分类】A61P29-00, A61P15-00, A61K36-9068
【公开号】CN104740564
【申请号】CN201510121210
【发明人】霍艳, 廖滔, 陈燕平
【申请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