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型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4445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直型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输液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直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0003]现有的两种留置针,一种是直型留置针(或叫笔杆式留置针),另一种是Y型留置针。其中,目前临床上直式留置针多为开放式的,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在拔出穿刺针或更换输液接头时,往往需要按压留置针穿刺部位,防止血液回流,同时迅速接上输液接头或肝素帽,该操作完成难度较大,易导致血液沿着软管从留置针管腔流出,不仅容易造成医护人员和病人交叉感染,也会引起患者的心理恐慌,甚至由于穿刺针为硬质体,损伤和压痛病人血管;二是现有的直型留置针在穿刺时没有回抽血液的通道,在遇到回血不好的病人时穿刺难度大,成功率较低。故而不受临床欢迎。而目前临床上的Y型留置针由于连接较长的输液导管,不但影响了患者的肢体活动和舒适性,患者在日常活动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碰撞、牵扯引起疼痛,而且不易固定,容易挤压,造成虹吸现象,使血液被吸到留置软管中形成血栓,当血液返流至输液导管时会形成长条型血栓导致堵管,患者需要重新穿刺,医疗成本高,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且增加了血栓进入患者体内的风险,而且血液回流至输液导管时,会引起患者心理恐慌,增加患者心理负担。
[0004]近年,由于医务人员被血液污染的注射针等的锋利刃尖误刺而造成艾滋病、肝炎病毒等的感染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很多留置针在使用过的穿刺针与软管分离后,穿刺尖端仍然暴露,极易刺伤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同时随意摆放,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在穿刺过程中能够回抽血液,穿刺后又没有较长输液导管,且相对密闭,不易引起交叉感染,并带有针尖保护功能的直型留置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新型直型留置针,其包括由第一外壳形成的主内腔、第二外壳形成的副内腔以及回抽针,其中,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侧部开设有一连通口以使主内腔和副内腔相连通,所述副内腔中设置一密封塞,所述回抽针穿于该密封塞中并向连通口处延伸,所述主内腔中设置一密封组件,与该直型留置针配合使用的穿刺针穿过该密封组件并从主内腔的上端端部伸出。密封塞为圆柱体,由具有弹性的医用橡胶制成。当拔出回抽针时,密封塞在弹力作用下会封闭回抽针拔出时留下的空隙,起到封闭副内腔的作用。在密封塞的中部设置环形凹槽,同时,在第二外壳上位于该环形凹槽的位置上设置一排气口,排气口有助于回抽针拔出后,密封塞较好的发挥作用。
[0008]所述回抽针包括回抽针本体、回抽针针座、导液软管和软管接口,所述回抽针针座为中空结构并安装于副内腔中,回抽针本体的后端设于回抽针针座的中空结构中并与导液软管的一端连接,回抽针本体的前端穿过密封塞延伸至连通口处,所述导液软管的另一端伸出副内腔并固定连接软管接口。软管接口为圆形接口,可与市场上常见的注射器相连接。在未连接注射器时,由接口帽透过内置螺丝连接于软管接口处封闭。
[0009]所述回抽针本体的前端为具有圆滑封闭针尖的针头,并且,在回抽针本体的前端分别设置一导液槽和第一压扁段,所述导液槽为回抽针本体在副内腔内的侧向开口,所述第一压扁段并不阻碍回抽针本体内部液体的流动,可保证液体顺利通过。
[0010]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本体、底座,所述穿刺针本体下端固定于底座上,其上端穿过密封组件并从主内腔的上端端部伸出,该穿刺针本体的上端头部具有一倾斜的针尖,在该穿刺针本体的上端设置一第二压扁段和导血槽,并且在该穿刺针本体上端的外侧套设一固定于第一外壳上端端部的软导管。穿刺针本体整体为中空圆柱体结构,导血槽的开口方向与连通口相对设置,导血槽的位置较第二压扁段远离倾斜的针尖,而且在倾斜的针尖穿出软导管时,导血槽位于软导管内部。所述第二压扁段为将钢针前部靠近倾斜的针尖部分的一小段穿刺针本体轻度压扁,使该段穿刺针本体某一方向的直径大于穿刺针本体其他部分的直径,并且第二压扁段并不阻碍穿刺针本体内部液体的流动,可保证液体顺利通过。
[0011]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弹压软塞,在所述主内腔内设置一分隔环,所述分隔环位于连通口的下侧,所述弹压软塞的上端紧贴分隔环,该弹压软塞的中心设置一中心孔道,所述穿刺针本体穿于该中心孔道中,所述弹压软塞处的第一外壳上设有一开放口,所述新型直型留置针进一步包括一压血环,所述压血环的外表面设置一突起部,当穿刺针本体从所述弹压软塞拔出时,通过所述突起部对开放口位置的弹压软塞进行按压,以使弹压软塞的中心孔道被封闭。中心孔道的直径略大于穿刺针本体的直径(即要略大于第二压扁段最大直径)。压血环为环形,可设置成完全封闭的环形结构,也可以设置成未完全封闭(轴向开槽)的环形结构以方便不同手指或不同人使用,突起部的两端呈凸起结构,而中间则形成凹形结构,该凹形结构的大小与留置针座开放口相匹配,将压血环上的突起部对准开放口按压,可以起到暂时封闭弹压塞的作用避免拔出穿刺针和连接输液接头时出现回血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0012]所述密封组件进一步包括一输液接头,所述输液接头设置于弹压软塞的下侧并与第一外壳可拆卸连接,在输液接头的下端设置一连接卡槽,所述输液接头包括一由第三外壳形成且与主内腔相连通的内腔,在该内腔中安装一软胶塞。软胶塞为可反复穿刺的医用橡胶或硅胶。
[00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设有内壁螺纹,所述内壁螺纹设于弹压软塞的下侧,所述输液接头的前端设置有与该内壁螺纹相匹配的接头螺纹,该接头螺纹上设有连通内腔和主内腔的第一孔道。接头螺纹和第三外壳均为圆柱体结构,其中,接头螺纹为外螺纹结构,其外径小于第一外壳的内径以使接头螺纹插入第一外壳中与内壁螺纹配合连接,而第三外壳的外径和第一外壳的外径相同,从而保证了输液接头和主内腔紧密对接。当然,二者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扣接等其他方式。
[0014]所述输液接头的下端与一穿刺针帽可拆卸连接,所述穿刺针帽包括一由第四外壳形成且与内腔连通的针帽内腔,所述针帽内腔的上端设有一连接块,在该连接块的中心设置一与针帽内腔连通的第二孔道,同时在该连接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一与连接卡槽相匹配的连接凸起,所述针帽内腔中固定连接一金属夹,所述金属夹包括固定于针帽内腔底部的第一绊片以及与所述第一绊片一体成型且向上延伸的第一弹力片,所述第一绊片的中心设置一与针帽内腔底部圆孔重合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压扁段的最大直径,以使穿刺针本体拔出时,第一弹力片与第一连通孔能够共同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尖封闭在针帽内腔。所述连接块的外径与输液接头下端内壁直径相同,使得连接凸起和连接卡槽配合时,穿刺针帽可与输液接头下端紧密连接。连接凸起为长方体结构,连接卡槽为L型结构,其L型结构的一边为轴向设置并与输液接头下端连通,其L型结构的另一边为径向设置,并与输液接头下端面平行。
[0015]第二孔道的直径略大于穿刺针本体的直径。金属夹具有闭合弹力,套在穿刺针本体上,在未拔出穿刺针本体的情况下,金属夹的弹力片依靠弹力抵在穿刺针本体上,在拔出穿刺针本体的过程中,当穿刺针本体针尖部退过金属夹的弹力片时,弹力片在弹力作用下向穿刺针本体的方向倾斜,这时穿刺针本体继续被拔出,一方面由于金属夹底部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压扁段的配合使穿刺针无法继续拔出,另一方面弹力片的倾斜覆盖了第二孔道,使得针尖无法通过第二孔道向主内腔运动,实现了将穿刺针针尖部固定在穿刺针帽内,从而防止针尖刺伤人体,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然后将穿刺针帽从输液接头上取下,连同穿刺针一起丢弃。
[0016]在该实施方式下,穿刺针的底座为圆盘形,穿刺针本体固定于圆盘的中心,在圆盘的外围设置一半圆形的护套,该护套套于穿刺针帽下端的外围,手柄固定于圆盘的外表面。
[0017]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设有外壁螺纹,可与临床上常用的输液接头相连接。具体的,输液接头的前端设置有一内接口,该内接口上设有连通内腔和主内腔的第三孔道,在该内接口的外围固定连接一外套,所述外套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突起物,所述螺旋形突起物与外壁螺纹相配合连接。
[0018]在该实施方式下,穿刺针的底座为圆盘形,穿刺针本体固定于圆盘的中心,在该圆盘的上侧还设置一小圆盘,小圆盘可套于第一外壳内,手柄固定于圆盘的外表面。
[0019]在第一外壳内壁上设有一环形的绊环,所述内接口的外径小于绊环的内径,所述绊环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