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180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病因很多,中医认为由于阴血不归于阳气之中,造成眩晕,目前眩晕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类或固醇类药物治疗,不仅治疗的成本较高,而且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刺激作用,引起浮肿等症状,而且长期服用会引起对药物的依赖,引起其他的问题。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
[0007]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10-15、升麻3-4、益母草2-4、山药10-12、通草10-15、全蝎5-6、石菖蒲2-4、路路通5-7、制附子6-8、丹参2-4、川芎8-10、佩兰4-6、双花2-4、荷叶8-10、羌活5-6、穿心莲3-4、海螵蛸8-10、夏枯草6-7、菊花叶2-4、煅龙骨9-10、孩儿茶2-4、红土子皮3-4和粗叶耳草1-3。
[0008]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12、升麻3.5、益母草3、山药11、通草12、全蝎5.5、石菖蒲3、路路通6、制附子7、丹参3、川芎9、佩兰5、双花3、荷叶9、羌活5.5、穿心莲3.5、海螵蛸9、夏枯草6.5、菊花叶3、煅龙骨10、孩儿茶3、红土子皮3.5和粗叶耳草2。
[0009]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2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方针对病因病机组药配伍合理,药效协同,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行气、养阴生津等功效,本发明对于气血两虚的调理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柴胡12、升麻3.5、益母草3、山药11、通草12、全蝎5.5、石菖蒲3、路路通6、制附子7、丹参3、川芎9、佩兰5、双花3、荷叶9、羌活5.5、穿心莲3.5、海螵蛸9、夏枯草6.5、菊花叶3、煅龙骨10、孩儿茶3、红土子皮3.5和粗叶耳草2。
[0013]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2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4]典型病例:
病例1:傅某某,女,32岁,由产后引起的眩晕半年,长期服用抗晕药,效果不明显,反而有一系列副作用,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续两个疗程,眩晕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眩晕完全消失,治愈。
[0015]病例2:张某,男,52岁,体形消瘦,常伴有眩晕症2年,食欲、精神差,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十余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眩晕明显好转,食欲增加,后继续服用两个疗程,眩晕完全消失,治愈。
[0016]病例3:段某,女,57岁,气血两虚、体形消瘦,患有眩晕十余年,长期服用药物以减缓病情,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眩晕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一个疗程,眩晕完全治愈,至今未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10-15、升麻3-4、益母草2-4、山药10-12、通草10-15、全蝎5-6、石菖蒲2-4、路路通5-7、制附子6-8、丹参2-4、川芎8-10、佩兰4-6、双花2_4、荷叶8_10、羌活5_6、穿心莲3_4、海螵蛸8-10、夏枯草6-7、菊花叶2-4、煅龙骨9-10、孩儿茶2_4、红土子皮3_4和粗叶耳草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12、升麻3.5、益母草3、山药11、通草12、全蝎5.5、石菖蒲3、路路通6、制附子7、丹参3、川芎9、佩兰5、双花3、荷叶9、羌活5.5、穿心莲3.5、海螵蛸9、夏枯草6.5、菊花叶3、煅龙骨10、孩儿茶3、红土子皮3.5和粗叶耳草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柴胡10-15、升麻3-4、益母草2-4、山药10-12、通草10-15、全蝎5-6、石菖蒲2-4、路路通5-7、制附子6-8、丹参2-4、川芎8-10、佩兰4-6、双花2-4、荷叶8-10、羌活5-6、穿心莲3-4、海螵蛸8-10、夏枯草6-7、菊花叶2-4、煅龙骨9-10、孩儿茶2-4、红土子皮3-4和粗叶耳草1-3;本发明配方针对病因病机组药配伍合理,药效协同,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行气、养阴生津等功效,本发明对于气血两虚的调理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IPC分类】A61K35/618, A61K35/646, A61K35/02, A61K36/8945, A61P1/08
【公开号】CN104887901
【申请号】CN201510242393
【发明人】董良清
【申请人】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