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糖消渴贴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29291阅读:1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糖消渴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外用脐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糖消渴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血糖升尚,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尚、大量水 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 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 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 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0003]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 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 生物促泌剂、GLP-I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八大类多个品种。
[0004]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 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e细胞 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 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0005]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 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 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 药物、GLP-I受体激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
[0006] 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由 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传统煎煮方剂的 使用更为普遍。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降糖消渴贴及其制备方法。
[0008] 本发明的降糖消渴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亚麻籽油15~17份、海藻糖 10~12份、丁二醇15~17份、桑叶7~9份、牛膝10~12份、黑松露30~35份、益母草 18~20份、木鳖子20~24份、豨莶草11~13份、姬松茸14~16份、桦褐孔菌22~26 份。
[0009] 作为优化,该降糖消渴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亚麻籽油16份、海藻糖 10份、丁二醇16份、桑叶8份、牛膝11份、黑松露33份、益母草19份、木鳖子23份、豨莶 草12份、姬松茸15份、桦褐孔菌24份。
[0010] 制备该降糖消渴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重量份数的黑松露、益母草、木鳖子、豨莶草、姬松茸、桦褐孔菌粉碎成60目 的粉末,按料液比1:7,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浓缩成相 对密度为I. 25~I. 30 (20°C)的浸膏; (B)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桑叶、牛膝粉碎成400目的粉末,然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丁二 醇中搅拌均匀; (C)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亚麻籽油,加热到48°C~55°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所述 重量份数的海藻糖、步骤B中的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后即成。
[0011] 该降糖消渴贴组分中亚麻籽油可降低高血压,减少血脂含量,同时提高不饱和脂 肪酸的水平,改善血液浓度,减低血液的黏性,保持血液的流动性,预防血管阻塞及有关疾 病。
[0012] 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1,1-糖苷键构成的非还原性糖,有3种异构体即海 藻糖(a,a)、异海藻糖(0,0 )和新海藻糖(a,0 ),并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非特异 性保护作用。
[0013] 丁二醇是小分子保湿成分,所以除了保湿还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产生;丁二醇是 一种无刺激,并且安全性很高的化学物质。
[0014] 黑松露其中雄性酮有助阳、调理内分泌的显著功效;鞘脂类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痴 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肿瘤细胞毒性方面有明显活性;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 力、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可用于保健养身。
[0015]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
[0016] 桑叶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之功效。
[0017] 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0018] 木鳖子有消肿散结,祛毒的功效。
[0019] 豨莶草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
[0020] 姬松茸具有健脑、消炎、益肾、降血糖、改善糖尿病、降胆固醇、增强精力、改善动脉 硬化、防治心血管病等功效。
[0021] 桦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 本发明降糖消渴贴,以上诸药合用,易于患者吸收,无毒副作用,具有降糖降压、通经祛毒、 活血祛瘀的功效。临床观察该降糖消渴贴有突出的降低血糖的效果。
[0022] 有关资料如下: 一般资料:共99例,99例中,男55例,女4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病程最 短2个月,最长21年。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0023] 治疗方法:治疗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心 理疏导等。每日三餐后,各贴一贴本发明实施例1降糖消渴贴,贴在肚脐位置,每疗程为3 个月。
[0024] 疗效标准:使用1疗程观察疗效。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糖阴转,空腹血糖 <130mg%;有效: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尿糖减少或接近正 常;无效:症状、空腹血糖及尿糖无明显改变。治疗结果表见表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 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
【发明内容】
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6] 实施例1,(A)将黑松露330克、益母草190克、木鳖子230克、豨莶草120克、姬 松茸150克、桦褐孔菌240克粉碎成60目的粉末,按料液比1:7,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25~1. 30 (20°C)的浸膏; (B) 将桑叶80克、牛膝110克粉碎成400目的粉末,然后加入丁二醇160克中搅拌均 匀; (C) 将亚麻籽油160克,加热到48°C~55°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海藻糖100克、 步骤B中的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后即成。取药量为4. 2克置入内环尺寸为3.Ocm的无纺 布肚脐贴的内环内。
[0027] 实施例2,(A)将黑松露350克、益母草200克、木鳖子240克、豨莶草130克、姬 松茸160克、桦褐孔菌260克粉碎成60目的粉末,按料液比1:7,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25~1. 30 (20°C)的浸膏; (B) 将桑叶90克、牛膝120克粉碎成400目的粉末,然后加入丁二醇170克中搅拌均 匀; (C) 将亚麻籽油170克,加热到48°C~55°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海藻糖120克、 步骤B中的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后即成。取药量为4. 2克置入内环尺寸为3.Ocm的无纺 布肚脐贴的内环内。
[0028] 实施例3,(A)将黑松露300克、益母草180克、木鳖子200克、豨莶草110克、姬 松茸140克、桦褐孔菌220克粉碎成60目的粉末,按料液比1:7,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3 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25~1. 30 (20°C)的浸膏; (B) 将桑叶70克、牛膝100克粉碎成400目的粉末,然后加入丁二醇150克中搅拌均 匀; (C) 将亚麻籽油150克,加热到48°C~55°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海藻糖100克、 步骤B中的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后即成。取药量为4. 2克置入内环尺寸为3.Ocm的无纺 布肚脐贴的内环内。
【主权项】
1. 一种降糖消渴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亚麻籽油15~17份、海 藻糖10~12份、丁二醇15~17份、桑叶7~9份、牛膝10~12份、黑松露30~35份、 益母草18~20份、木鳖子20~24份、豨莶草11~13份、姬松茸14~16份、桦褐孔菌 22~26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糖消渴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 制成:亚麻籽油16份、海藻糖10份、丁二醇16份、桑叶8份、牛膝11份、黑松露33份、益 母草19份、木鳖子23份、豨莶草12份、姬松茸15份、桦褐孔菌24份。3. -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降糖消渴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黑松露、益母草、木鳖子、豨莶草、姬松茸、桦褐孔菌粉碎成60目 的粉末,按料液比1:7,加入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回流液;浓缩成相 对密度为1. 25~1. 30 (20°C)的浸膏; (B)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桑叶、牛膝粉碎成400目的粉末,然后加入所述重量份数的丁二 醇中搅拌均匀; (C) 将所述重量份数的亚麻籽油,加热到48°C~55°C,依次加入步骤A中的浸膏、所述 重量份数的海藻糖、步骤B中的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后即成。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降糖消渴贴;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亚麻籽油15~17份、海藻糖10~12份、丁二醇15~17份、桑叶7~9份、牛膝10~12份、黑松露30~35份、益母草18~20份、木鳖子20~24份、豨莶草11~13份、姬松茸14~16份、桦褐孔菌22~26份。本发明降糖消渴贴,以上诸药合用,易于患者吸收,无毒副作用,具有降糖降压、通经祛毒、活血祛瘀的功效。临床观察该降糖消渴贴有突出的降低血糖的效果。
【IPC分类】A61P3/10, A61K36/605, A61K9/70
【公开号】CN104906192
【申请号】CN201510299699
【发明人】王丹
【申请人】王丹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