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9488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0002] 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治疗膀胱炎的周期比较长,不容易彻底根 治,容易引起其他病变。因生理器官解剖位置决定,女性感染率更高。膀胱炎的不及时治疗 会有很大的危害性,导致膀胱纤维化:使膀胱容量减少,造成输尿管回流,导致肾水肿与肾 脏发炎,甚至肾脏坏死和尿毒症,血尿,以及结核病。膀胱炎在中医上属淋证范畴,中医学 认为,淋证多因膀胱湿热、脾肾两虚、肾阴亏耗等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致,通过辨证论治,将 膀胱炎分以下两种证型。1.阴虚湿热型。阴虚湿热型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尿频不畅,解时 刺痛,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 利湿通淋。用药: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熟地黄、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黄柏、山茱 萸、蒲公英、石韦。膀胱炎患者如有阳虚表现可加附子、肉桂等药,如有血尿等则可用小蓟饮 子加减。如有口干,小便稍有不畅、尿有余沥,为湿热未尽,气阴亏虚。2.膀胱湿热型。膀胱 湿热型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腰痛,恶寒发热,大便 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健脾利湿。用药:常用八正散加减。药物组成:车前草、 白花蛇舌草、滑石、荠菜、篇蓄、栀子、石韦、大黄、珍珠草、瞿麦、甘草。以上药方水煎服。
[0003] 申请公布号CN104367748A(申请号201410552949. 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 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地骨皮5-8、石榴花8-10、蕹菜 20-30、柿蒂10-15、小蓟3-5、升麻2-4、萆蘚3-4、木通2-4、芡实4-6、蒲公英4-6、丝瓜叶 1-3、马鞭草3-5、赤小豆5-10、千里光1-3、蚶壳草2-4、白花蛇舌草2-3、长果柄山蚂蝗1-3、 大叶千斤拔2-4和海金沙2-3。申请公布号CN103705834A(申请号201310744559. 0)的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木通20~ 30、车前子15~25、茅根30~40、党参10~20、百术10~20、陈皮10~20、泽泻10~ 20、杜仲15~25、砂仁6~12、木香3~7、肉桂4~10、旱莲草7~15。申请公布号CN 104027663 (申请号201410205036. 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汤 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茯苓11-13、左转藤10-12、马齿苋3-5、篇蓄3-5、栀子花5-7、 川牛膝4-6、鸡矢藤2-4、薏苡仁5-7、土知母2-4、泽泻1-3、车前子5-7、瞿麦10-12、赤小豆 10-15、黄精4-6、山茱萸2-4、瓜子金1-3、潷草2-4、鼠鞠草4-6、夜香牛2-4、狗牙根1-3和 荷莲豆草2-4。
[0004] 在临床上,针对膀胱炎的治疗,多选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类药物虽然 起效迅速,但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大,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及其制法。本 发明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具有活血止痛、利尿通淋、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固 肾涩精、养阴润肺之效,在消除膀胱炎症状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愈后 不易复发。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芡实8-13,红蒿 枝9-14,柳叶11-16,青皮9-15,石耳6-14,草石蚕8-13,荛花根10-15,铃兰7-14,车前子 9-16,蛇头细辛8-15,潷草11-15,金樱子7-12,荚莲6-13,自消容8-12,莨菪叶10-16。
[0007] -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芡实9-11,红蒿枝11-13,柳叶12-14,青皮12-14,石耳9-12,草石蚕9-12,荛花根11-13,铃 兰9-12,车前子11-14,蛇头细辛10-13,潷草12-14,金樱子8-11,荚莲7-10,自消容9-11, 莨菪叶12-14。
[0008] -种医治膀胱炎的方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 而成:芡实10,红蒿枝12,柳叶13,青皮13,石耳10,草石蚕11,荛花根12,铃兰10,车前子 12,蛇头细辛12,潷草13,金樱子9,荚莲9,自消容10,莨菪叶13。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前述医治膀胱炎的方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丸剂、颗粒剂、片 剂和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0010]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铃兰研成粗粉,过三号筛,50°C干燥6小时,加7-10倍量水(优选加8倍量水),在 60-90°C下水浴浸提1小时(优选在80°C下水浴浸提1小时),过滤,滤渣加5-8倍量水(优选 滤渣加7倍量水),在60-90°C下水浴浸提1小时(优选在80°C下水浴浸提1小时),过滤,合 并两次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层清液,备用; (2) 将炼蜜加开水稀释,加入莨菪叶拌匀,莨菪叶与炼蜜和开水的质量比为10 :3 :2,闷 2-4小时(优选闷3小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晒干,研成细粉,过130目 筛; (3) 将除铃兰和莨菪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40-60°C烘箱中烘8小时(优选将除 铃兰和莨菪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55°C烘箱中烘8小时),取出,研成细粉,过130目 筛; (4) 将步骤(2)和步骤(3)所得混合,加入步骤(2)和步骤(3)所得1-2倍量的蔗糖粉 (优选加入步骤(2)和步骤(3)所得1. 4倍量的蔗糖粉),搅拌均匀,以步骤(1)所得泛丸,制 成粒径为4mm的丸粒,60°C干燥10-15小时(优选60°C干燥13小时),分装,即得。
[0011]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铃兰研成粗粉,过三号筛,50°C干燥6小时,加7-10倍量水(优选加8倍量水),在 60-90°C下水浴浸提1小时(优选在80°C下水浴浸提1小时),过滤,滤渣加5-8倍量水(优选 滤渣加7倍量水),在60-90°C下水浴浸提1小时(优选在80°C下水浴浸提1小时),过滤,合 并两次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层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2-1. 36的稠膏(优选浓缩成 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膏),60°C干燥12小时,研成细粉,过140目筛; (2) 将炼蜜加开水稀释,加入莨菪叶拌匀,莨菪叶与炼蜜和开水的质量比为10 :3 :2,闷 2-4小时(优选闷3小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晒干,研成细粉,过140目 筛; (3) 将除铃兰和莨菪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40-60°C烘箱中烘8小时(优选将除 铃兰和莨菪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55°C烘箱中烘8小时),取出,研成细粉,过140目 筛; (4)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混合,加入蔗糖粉和糊精,蔗糖粉的重量为步 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总重量的1-1. 5倍(优选蔗糖粉的重量为步骤(1)、步骤(2) 和步骤(3)所得总重量的1. 3倍),糊精的重量为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总重量 的1/3-2/3 (优选糊精的重量为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总重量的1/2),搅拌均 匀,以干挤制粒机压成薄片,再粉碎成颗粒,即得。
[0012]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铃兰研成粗粉,过三号筛,50°C干燥6小时,加7-10倍量水(优选加8倍量水),在 60-90°C下水浴浸提1小时(优选在80°C下水浴浸提1小时),过滤,滤渣加5-8倍量水(优选 滤渣加7倍量水),在60-90°C下水浴浸提1小时(优选在80°C下水浴浸提1小时),过滤,合 并两次滤液,静置12小时,取上层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2-1. 36的稠膏(优选浓缩成 相对密度为1. 35的稠膏),60°C干燥12小时,研成细粉,过120目筛; (2) 将炼蜜加开水稀释,加入莨菪叶拌匀,莨菪叶与炼蜜和开水的质量比为10 :3 :2,闷 2-4小时(优选闷3小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晒干,研成细粉,过120目 筛; (3) 将除铃兰和莨菪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40-60°C烘箱中烘8小时(优选将除 铃兰和莨菪叶外的其余13味原料药放入55°C烘箱中烘8小时),取出,研成细粉,过120目 筛; (4) 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混合,加入蔗糖粉和糊精,蔗糖粉的重量为步 骤(1)、步骤(2)和步骤(3)所得总重量的1-1. 5倍(优选蔗糖粉的重量为步骤(1)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