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编织仿生型人工肩袖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0491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分段编织仿生型人工肩袖补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外科补片领域,具体地,涉及分段编织仿生型人工肩袖补片。
【背景技术】
[0002]肩袖撕裂是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肩袖撕裂是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度降低、功能减弱的常见原因,约占肩部病变的60%。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肩袖损伤患者及肩袖大面积损伤患者,通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修补撕裂肌腱,从而减轻疼痛,并重建关节功能。
[0003]肌腱是肩袖修复过程中的薄弱点,尤其是缺损较大时,术中牵拉并试图将大块撕裂的肩袖组织固定于受伤前的原附着点较为困难,此时需要用肩袖结构增强技术解决巨大肩袖撕裂时肱骨头覆盖不足问题,保证修补术后肩袖组织的力学性能,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0004]目前用于肩袖修补增强技术的材料很多,包括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异种组织以及人工合成组织等,但在临床应用上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及应用局限性。自体组织移植材料主要来源于自体的阔筋膜、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组织,自体组织移植类补片最大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生物属性,一般不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主要缺点之一在于取材时可能会给自体带来额外创伤,属于“拆东墙,补西墙”,供区病损会影响肩关节稳定性。同种异体未加工组织移植材料通常来源于同源肩袖组织、异体髌腱组织、跟腱组织及股四头肌肌腱组织等。该种材料缺乏稳定的力学性能保证,移植后容易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存在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且来源有限。脱细胞化组织移植材料类补片主要包括两种:异种组织移植:主要来源于动物的真皮、小肠、心包膜等组织,如Restore, Cuffpatch, Conexa, TissueMen等。②同种异体组织移植:主要来源于人类皮肤的真皮组织或阔筋膜。经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脱细胞化操作后,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拉伸的力学特性,但因其组织来源、加工方法、灭菌方法的不同,其力学强度远远低于人体原生肌腱或韧带所承载的力学负荷强度。从生物力学和生物学角度讲,它并不具备肌腱本身的固有特性。
[0005]目前的肩袖补片材料,生物力学强度、组织相容性、取材来源问题、安全性和费用等因素均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设计力学强度优良,模拟肩袖组织、生物相容性好的肩袖补片对于治疗肩袖损伤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段编织仿生型人工肩袖补片。
[000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段编织仿生型人工肩袖补片,包括:肱骨编织段1、肌腱自由纤维段2;
[0008]肱骨编织段I的上部设置有骨端孔3,骨端孔3贯穿肱骨编织段I的内表面、外表面;
[0009]肱骨编织段I的下端连接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上端;
[0010]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下部设置有腱端孔4,腱端孔4贯穿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内表面、外表面。
[0011]优选地,骨端孔3系有牵引线A,腱端孔4系有牵引线B。
[0012]优选地,肱骨编织段I采用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0013]优选地,骨端孔3和腱端孔4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0014]-骨端孔3为螺钉孔,腱端孔4为穿针孔;
[0015]-骨端孔3为带线锚钉孔,腱端孔4为穿针孔;
[0016]-骨端孔3为穿针孔,腱端孔4为穿针孔。
[0017]优选地,肱骨编织段I的上部表面或全部表面设置有涂层I,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下部表面或全部表面设置有涂层II,在肱骨编织段I与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连接处涂覆有涂层III ;
[0018]进一步地,具体为:
[0019]-所述涂层III是由涂层I的材料与涂层II的材料所构成的复合涂层;
[0020]-与涂层I和/或涂层II相比,所述涂层III含有不同的成骨生长因子、成骨生长药物、成肌生长因子或者成肌生长药物;
[0021]-所述涂层1、涂层I1、涂层III均为纳米涂层。
[0022]优选地,所述肱骨编织段I的下端连接所述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上端所形成的接合界线D呈锯齿状。
[0023]优选地,所述肱骨编织段I与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连接处,是指:由肱骨编织段1、肌腱自由纤维段2所构成的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包含有所述接合界线D的一段。
[0024]优选地,还包括: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 D602 ;
[0025]肱骨编织段I设置有通孔A7 ;
[0026]自展开支架A501与自展开支架B502交叉设置,且均穿过通孔A7 ;
[0027]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的上端均紧固连接于肱骨编织段I的外表面;
[0028]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的下端均紧固连接于肱骨编织段I的内表面;
[0029]肌腱自由纤维段2设置有通孔B8 ;
[0030]自展开支架C601与自展开支架D602交叉设置,且均穿过通孔B8 ;
[0031 ]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D602的下端均紧固连接于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外表面;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D602的上端均紧固连接于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内表面。
[0032]优选地,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D602均为采用记忆合金制成的长条形片状结构或者杆状结构;
[0033]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的具体结构均为:除了上端与下端之外,其余部分与肱骨编织段I的表面相分离;
[0034]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D602的具体结构均为:除了上端与下端之外,其余部分与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表面相分离。
[0035]优选地,还包括:外保护层901、内保护层902 ;
[0036]外保护层901、内保护层902均由一编织片1001和一自由纤维片1002构成;
[0037]外保护层901的编织片1001覆盖住肱骨编织段I的外表面,且位于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的外侧;
[0038]外保护层901的自由纤维片1002覆盖住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外表面,且位于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D602的外侧;
[0039]内保护层902的编织片1001覆盖住肱骨编织段I的内表面,其位于自展开支架A501、自展开支架B502的内侧;
[0040]内保护层902的自由纤维片1002覆盖住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内表面,且位于自展开支架C601、自展开支架D602的内侧。
[00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42]本发明所设计的纳米涂层修饰的肩袖补片可提高肩袖损伤修补术后肩袖组织的力学性能,同时在生物性能方面可模拟肩袖与骨连接的腱骨愈合组织特性,该结构可增强肌腱内在的愈合潜能,进而提高肩袖损伤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4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44]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图3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的收拢及展开的原理示意图。
[0047]图5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D表示接合界线,E表示由肱骨编织段1、肌腱自由纤维段2所构成的整体在高度方向上包含有所述接合界线D的一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0]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段编织仿生型人工肩袖补片,包括:肱骨编织段1、肌腱自由纤维段2;
[0051]肱骨编织段I的上部设置有骨端孔3,骨端孔3贯穿肱骨编织段I的内表面、外表面;
[0052]肱骨编织段I的下端连接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上端;
[0053]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下部设置有腱端孔4,腱端孔4贯穿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内表面、外表面。
[0054]优选地,骨端孔3系有牵引线A,腱端孔4系有牵引线B。
[0055]优选地,肱骨编织段I采用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例如,肱骨编织段I的编织材料可采用PET、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尼龙材料构成。
[0056]优选地,骨端孔3为螺钉孔,腱端孔4为穿针孔。在变化例中,骨端孔3可以为带线锚钉孔或者穿针孔。
[0057]优选地,肱骨编织段1的上部表面或全部表面设置有涂层I,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下部表面或全部表面设置有涂层II,在肱骨编织段1与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连接处涂覆有涂层III ;
[0058]进一步地,具体为:
[0059]-所述涂层III是由涂层I的材料与涂层II的材料所构成的复合涂层,其中,优选地,所述复合涂层中,涂层I的材料与涂层II的材料的比例为1:1 ;
[0060]_与涂层I和/或涂层II相比,所述涂层III含有不同的成骨生长因子、成骨生长药物、成肌生长因子或者成肌生长药物;
[0061 ]-所述涂层1、涂层11、涂层111均为纳米涂层。
[0062]其中,涂层I可以是由如下任一种材料构成的材料或者由如下任多种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胶原、明胶、壳聚糖、透明质酸、丝蛋白、聚乙二醇(PEG),聚乳酸(PLA)等等。涂层I可以是纳米银、纳米钛、纳米氧化铝、纳米三磷酸钙(TCP)、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