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物消除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4263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臭味物消除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臭味物消除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世界各国对潜艇设计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而潜艇的战斗力是全体艇员与武器装备的结合。众所周知,潜艇出海下潜就关闭升降口,与大气层隔离。因作战、巡逻或训练需要,在海底潜伏航行一、两个月是常事。在潜艇舱室内温度可以达40°C、湿度85%的环境中空气污染严重可想而知:潜艇本身的制造材料、设备运转及上百艇员的活动引起的有害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颗粒物、细菌病毒等。例如蓄电池充放电产生锑化氢和砷化氢气体,机电设备运转会产生一氧化碳、硫化物等,伙房烧菜做饭的油烟及卫生间臭气。所有这些污染物都将导致艇员头晕、乏力,尤其是感冒病毒之类的空气传播性疾病,最终削弱战斗力。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臭味物消除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臭味物消除设备。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臭味物消除设备,包括设置有进气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框架结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出风的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为三部分,依次设置有电器设备部分,用于安装滤芯以及控制系统的部分以及用于安装出风装置的部分。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道、风机以及风机固定装置组成,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风机固定装置上,所述风机固定装置与所述出风道相连接组成了出风装置,所述出风道包括出风道与导风板,所述出风道与所述导风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由第一出风道、两块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组成,所述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均为梯形板块,所述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中较小底连接组成所述出风道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中较大底组成所述出风道出风口 ;所述风机固定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组成所述固定装置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一进风板,所述进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及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均为直板形,所述第二导风板为曲面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上还设置有固定所述导风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件连接板,所述固定件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板包括进风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垂直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靠近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上端位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风机的圆环形风机安装处。
[0013]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4](I)本发明出风道利用多块梯形板块组成了一个进风口小出风口大的出风装置,能够更好地将风机输送的风进行输出。
[0015](2)本发明导风板设置有一个曲面导风板,使得风机输送至出风道的风经过平滑输送,减少风在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0016](3)本发明空气臭味物消除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发明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发明出风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发明的出风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发明的分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5]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包括设置有进气口的壳体6,设置在壳体6内的框架结构2,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出风的风罩1,框架结构2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为三部分,依次设置有电器设备3部分,用于安装滤芯以及控制系统4的部分以及用于安装出风装置5的部分。
[0026]参见图3至图4,出风装置5包括出风道51、风机52以及风机固定装置53组成,风机52固定在所述风机固定装置53上,风机固定装置53与出风道51相连接组成了出风装置。参见图5,为本发明出风道51结构示意图,包括出风道511与导风板512,出风道511与导风板512通过第一连接板513连接。出风道511由第一出风道5111、两块第二出风道5112以及第三出风道5113组成,第一出风道5111、第二出风道5112以及第三出风道5113均为梯形板块,第一出风道5111、第二出风道5112以及第三出风道5113中较小底连接组成出风道511进风口,第一出风道5111、第二出风道5112以及第三出风道5113中较大底组成出风道511出风口。导风板512包括第一导风板5121、第二导风板5122以及第三导风板5123,第一导风板5121与第三导风板5123均为直板形,第二导风板5122为曲面形,第二导风板51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风板5121和第三导风板5123。导风板512上还设置有固定导风板512的固定件516,固定件516上设置有固定件连接板5161,固定件连接板516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5162。第二连接板514连接第一连接板511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11的下方,第三连接板513为一弧形的连接板,其弧形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板514。参见图6,为本发明风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底板534,设置在底板534两侧的第一侧板531以及第二侧板532,底板534、第一侧板531以及第二侧板532组成固定装置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设置有一进风板533,进风板533设置在第一侧板531以及第二侧板532之间,进风板533包括进风板本体以及与本体垂直的第一折弯部5331和第二折弯部5332,第一折弯部5331设置在所述底板534上,第二折弯5332部设置在第一侧板531以及第二侧板532之间靠近第一侧板531以及第二侧板532上端位置,进风板53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5331,进风孔5331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匀分布。第二侧板53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风机的圆环形风机安装处5321,风机安装处5321位于第二侧板532内侧为凹状,位于第二侧板532外侧为凸状,能够将风机安装在第二侧板532的内侧。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臭味物消除设备,包括设置有进气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框架结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出风的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为三部分,依次设置有电器设备部分,用于安装滤芯以及控制系统的部分以及用于安装出风装置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道、风机以及风机固定装置组成,所述风机固定在所述风机固定装置上,所述风机固定装置与所述出风道相连接组成了出风装置,所述出风道包括出风道与导风板,所述出风道与所述导风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道由第一出风道、两块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组成,所述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均为梯形板块,所述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中较小底连接组成所述出风道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道、第二出风道以及第三出风道中较大底组成所述出风道出风口 ;所述风机固定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组成所述固定装置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一进风板,所述进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以及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三导风板均为直板形,所述第二导风板为曲面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上还设置有固定所述导风板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件连接板,所述固定件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板包括进风板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垂直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靠近所述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上端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进风孔。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味物消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风机的圆环形风机安装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臭味物消除设备,包括设置有进气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框架结构,以及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出风的风罩,所述框架结构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为三部分,依次设置有电器设备部分,用于安装滤芯以及控制系统的部分以及用于安装出风装置的部分。本发明臭味物消除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IPC分类】A61L9/16, F24F7/007
【公开号】CN105194711
【申请号】CN201510594841
【发明人】胡波, 潘沪湘, 朱蓉川, 毛锦华
【申请人】苏州海联空气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