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自汗多汗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461262阅读:来源:国知局
至6.5,过滤,将滤液灌封瓶中,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240nm-270nm灭菌照射20-30min,包装得成品,即得治疗自汗多汗的中药口服液。
[0023]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补益脾胃、潜阳补阴、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的功效,是一种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有效成分使用率高,见效快的中药组合物。
[0024]本发明采用纯中药为原料,根据自汗多汗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组方在不是原材料的活性的基础上制备而成,经临床疗效表明,该药物对自汗多汗有确切的疗效,是一种自汗多汗患者的理想治疗用药。
[0025]典型病例
病例1:韩先生,23岁,病史:头颈大汗淋漓不止,久治不愈,患者头颈自汗多汗已3年,只要稍微一动,即汗出如雨,曾多次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转中医治疗,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4天病趋痊愈,服用本发明药物7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6]病例2:邵先生,30岁,病史:无原因的自汗多汗半年之久,无论活动还是休息前额及颈部自汗多汗出、全身乏力,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转中医治疗,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7天病趋痊愈,服用本发明药物14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7]病例3:华女士,25岁,病史:发病多年,容易出汗,稍微活动即汗出湿衣,易感冒,怕风,怕冷,夏天怕热,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7天病趋痊愈,服用本发明药物21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8]病例4:庄先生,38岁,病史:主诉自汗多汗I年,遍求医而不效,时自汗多汗,全身湿透,一天换几次衣服,只要稍微一动,即汗出如雨,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7天病趋痊愈,月艮用本发明药物14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29]病例5:田先生,30岁,病史:手掌、腋下、脚掌多汗,紧张时出汗加剧,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7天病趋痊愈,服用本发明药物14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30]病例6:易女士,55岁,病史:自2年前开始,感觉一阵发热,后背大汗淋漓,汗出后背冷脚凉,且不易止,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7天病趋痊愈,服用本发明药物21天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003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5-58
岁O
[0032]诊断标准:(I)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自汗多汗的症状:(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多汗。
[0033]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40ml,7天为I疗程。
[0034]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好转: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好转,自汗多汗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后有时心慌乏力、微出汗;3)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状如前。
[0035]治疗效果:用此方治疗自汗多汗病例36例,其中临床痊愈32例,好转4例,无效O例,总有效率为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自汗多汗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各原料的重量份是:黄芪10份、五味子17份、薏苡仁42份、山茱萸42份、煅牡蛎10份、麻黄根12份、白参17份、龟板32份、桂枝7份、白术22份、葛根42份、白芍32份、麦冬22份、炙甘草10份;
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原料黄芪、麻黄根、白参、桂枝、白术、葛根、白芍、麦冬、炙甘草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2)取原料五味子、薏苡仁、山茱萸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3)取原料煅牡蛎、龟板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4)将步骤(I)中粉碎后的黄芪、麻黄根、白参、桂枝、白术、葛根、白芍、麦冬、炙甘草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五味子、薏苡仁、山茱萸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3)中粉碎后的煅牡蛎、龟板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8-13倍的水,煎煮1.5-3.5小时,放出药液;三次药渣合并后加入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1.5-2.5小时,放出药液;合并四次煎煮的药液,过滤,弃药渣,得滤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滤液加入滤液重量1.5-2倍的95%的乙醇,搅拌均匀后静置20-24h,沉淀,回收乙醇,再通过离心过滤器过滤,收集滤液,滤液再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8-2 μπι,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6 )将步骤(5 )中所得滤液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6-0.8 μ m,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7)将步骤(6)中所得滤液送入中药浓缩机,在浓缩机中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得清膏,备用;
(8)将步骤(7)中所得清膏在5-6°C的条件下静置于24-36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8.0,过滤,将滤液灌封瓶中,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240nm-270nm灭菌照射20-30min,包装得成品,即得治疗自汗多汗的中药口服液。
[0037]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40ml。
[0038]实施例2
本发明治疗自汗多汗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各原料的重量份是:黄芪8份、五味子15份、薏苡仁40份、山茱萸40份、煅牡蛎8份、麻黄根10份、白参15份、龟板30份、桂枝5份、白术20份、葛根40份、白芍30份、麦冬20份、炙甘草8份;
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原料黄芪、麻黄根、白参、桂枝、白术、葛根、白芍、麦冬、炙甘草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2)取原料五味子、薏苡仁、山茱萸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3)取原料煅牡蛎、龟板清洗,烘干,把烘干的原料趁热用粉碎机粉碎,过30-50目筛,备用;
(4)将步骤(I)中粉碎后的黄芪、麻黄根、白参、桂枝、白术、葛根、白芍、麦冬、炙甘草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2)中粉碎后的五味子、薏苡仁、山茱萸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6-12倍的水煎煮2-3小时,放出药液;将步骤(3)中粉碎后的煅牡蛎、龟板加入上述原料重量和8-13倍的水,煎煮1.5-3.5小时,放出药液;三次药渣合并后加入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1.5-2.5小时,放出药液;合并四次煎煮的药液,过滤,弃药渣,得滤液,备用;
(5)将步骤(4)中所得滤液加入滤液重量1.5-2倍的95%的乙醇,搅拌均匀后静置20-24h,沉淀,回收乙醇,再通过离心过滤器过滤,收集滤液,滤液再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8-2 μπι,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6 )将步骤(5 )中所得滤液送入板式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所述板式过滤器的过滤膜孔径范围是0.6-0.8 μ m,在过滤的过程中压力范围是0.15-0.3MPa,膜面水流量是0.8-1.5T/h,得滤液,备用;
(7)将步骤(6)中所得滤液送入中药浓缩机,在浓缩机中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1.01-1.05的清膏,得清膏,备用;
(8)将步骤(7)中所得清膏在5-6°C的条件下静置于24-36小时,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0-8.0,过滤,将滤液灌封瓶中,用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波长240nm-270nm灭菌照射20-30min,包装得成品,即得治疗自汗多汗的中药口服液。
[0039]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40ml。
[0040]实施例3
本发明治疗自汗多汗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各原料的重量份是:黄芪6份、五味子13份、薏苡仁38份、山茱萸38份、煅牡蛎6份、麻黄根8份、白参13份、龟板28份、桂枝3份、白术18份、葛根38份、白芍28份、麦冬18份、炙甘草6份;
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取原料黄芪、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