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3347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湿疹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慢性湿疹一般局限 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容易复发。
[0003]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也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 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 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0004] 自觉剧烈瘙痒,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密集成片,易渗出,境界不清,周围散在 小丘疹、丘疱疹,常伴糜烂、结痂,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包或脓痂。处理适当则炎症减轻,皮 损可在2~3周后消退,但常反复发作并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0005] 一般防治原则
[0006] 尽可能找到过敏原;避免各种外界刺激;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0007] 内用药物
[0008] -种或两种抗组胺药物,因湿疹多为晚上剧痒,最好晚餐后或临睡前各服用一次。 一般不宜使用口服或肌注糖皮质激素。还可用中药治疗。
[0009] 外用药物
[0010] 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必要时可封包。局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砒美莫司 疗效较好,也可减轻长期使用外用激素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 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慢性湿疹的目的。
[001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3] -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 备而成:砂仁6份、地肤子8份、首乌藤6份、丝瓜络9份、石菖蒲8份、山药10份、栀子6份、 竹叶6份、芦根6份、佛手8份、玫瑰花6份、小蓟8份。
[0014] 下面结合中药学理论说明本发明有益效果:
[0015] 发明人认为,本病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病机为病程日久,入血入络, 故见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营气不和,从而肌肤失去濡养而发为此病,因此治疗上宜活血通 脉为主,佐以清热燥湿。
[0016] 本发明运用:砂仁温脾化湿开胃;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除痒;首乌藤养血安神,驱 风通络;丝瓜络驱风通络活血;石菖蒲安神化湿;山药补脾生津;栀子清热泻火解毒;竹叶、 芦根清热除烦;佛手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玫瑰花行气和血;小蓟凉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 温脾化湿开胃、祛风除痒、凉血化瘀、活血通脉、理气和中之效,达到治疗慢性湿疹的目的。
[0017]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8] 1、一般资料
[0019] 1. 1临床资料
[0020] 发明人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间共收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1岁,病程2周到15 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2岁,病程3周到18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 程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21] 1.2诊断标准
[0022] 1.2. 1西医诊断标准:病程长,可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成,亦 可一开始呈现慢性炎症,迀延不愈,多局限一处或多处,表现为暗红色或黯褐色斑片,浸润 肥厚,上覆少量鳞肩或苔鲜样化,边缘亦较清楚,周围可散在有小丘疹、丘疤疹,自觉瘙痒剧 烈。
[0023] 1. 2. 2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久郁,化燥生风证,表现为病程长,瘙痒反 复发作,迀延不愈,皮肤见暗红色或黯褐色斑片,浸润肥厚,上覆少量鳞肩或苔辞样化,周围 可散在有小丘疹,舌暗红,苔淡黄或白腻。
[0024] 1. 3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0025] 1. 3. 1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0岁;(3)同意参 加临床试验观察并能配合治疗者。
[0026] 1.3. 2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 病患者;(2)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对本药成分过敏者;(4)长期应用皮质类固 醇或免疫抑制剂者;(5)感染性疾病、局部皮肤有外伤或感染者。
[0027] 2、治疗方法
[0028] 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修正药业集团四川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片。
[0029]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每日3次。治疗1周。
[0030]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0031] 3.1疗效标准
[0032] 皮损形态的评分:参考《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评分法),将临床表 现分为6项,即红斑(E)、丘疹(1)、表皮剥蚀(Er)、结痂(c)、苔藓化、渗出,每一临床表现的 严重度以〇~3分计分。0分为无、1分为轻、2分为中、3分为重。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 级分,即0. 5分。瘙痒程度的评分指标如下:0分为无瘙痒感;1分为偶尔瘙痒;2分为阵发 性瘙痒;3分为剧烈瘙痒。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综合疗效评定以瘙痒、 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包括红斑、丘疹、糜烂、结痂、渗出、结痂)的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
[0033] 疗效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
[0034] 根据症状改善率,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
[0035] (1)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疗效率多95% ;
[0036] (2)显效:皮损大部分消失,症状明显减轻,95% >疗效率多70% ;
[0037] (3)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 >疗效率多30% ;
[0038] (4)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疗效率< 30%。
[0039] 3. 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40] 表1两组疗效比较
[0042]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慢性湿疹,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44] 实施例1
[0045] 称取:砂仁6克、地肤子8克、首乌藤6克、丝瓜络9克、石菖蒲8克、山药10克、栀 子6克、竹叶6克、芦根6克、佛手8克、玫瑰花6克、小蓟8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 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 用量的煎剂。
[0046] 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口服,每日服用一次。
[0047] 实施例2
[0048] 称取:砂仁6克、地肤子8克、首乌藤6克、丝瓜络9克、石菖蒲8克、山药10克、栀 子6克、竹叶6克、芦根6克、佛手8克、玫瑰花6克、小蓟8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 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 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49] 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
[0050] 实施例3
[0051] 称取:砂仁6克、地肤子8克、首乌藤6克、丝瓜络9克、石菖蒲8克、山药10克、栀 子6克、竹叶6克、芦根6克、佛手8克、玫瑰花6克、小蓟8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 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52] 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 而成:砂仁6份、地肤子8份、首乌藤6份、丝瓜络9份、石菖蒲8份、山药10份、栀子6份、 竹叶6份、芦根6份、佛手8份、玫瑰花6份、小蓟8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 取:砂仁6份、地肤子8份、首乌藤6份、丝瓜络9份、石菖蒲8份、山药10份、栀子6份、竹 叶6份、芦根6份、佛手8份、玫瑰花6份、小蓟8份;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 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 取:砂仁6份、地肤子8份、首乌藤6份、丝瓜络9份、石菖蒲8份、山药10份、栀子6份、竹 叶6份、芦根6份、佛手8份、玫瑰花6份、小蓟8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 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 量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 取:砂仁6份、地肤子8份、首乌藤6份、丝瓜络9份、石菖蒲8份、山药10份、栀子6份、竹 叶6份、芦根6份、佛手8份、玫瑰花6份、小蓟8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 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砂仁6份、地肤子8份、首乌藤6份、丝瓜络9份、石菖蒲8份、山药10份、栀子6份、竹叶6份、芦根6份、佛手8份、玫瑰花6份、小蓟8份。本发明运用:砂仁温脾化湿开胃;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除痒;首乌藤养血安神,驱风通络;丝瓜络驱风通络活血;石菖蒲安神化湿;山药补脾生津;栀子清热泻火解毒;竹叶、芦根清热除烦;佛手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玫瑰花行气和血;小蓟凉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温脾化湿开胃、祛风除痒、凉血化瘀、活血通脉、理气和中之效,达到治疗慢性湿疹的目的。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慢性湿疹。
【IPC分类】A61P17/00, A61K36/9064
【公开号】CN105288436
【申请号】CN201510895483
【发明人】刘燕燕
【申请人】刘燕燕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