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056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副银肩病是一组较为少见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为红斑、 丘疹、浸润、鳞肩性皮损,自觉症状轻微。本组疾病的诊断学名词和分类,曾经较为混乱,目 前采用的分类为:点滴型副银肩病、痘疮样副银肩病苔藓糠疹型副银肩病、小斑块型副银肩 病、大斑块型副银肩病。滴型、斑块型、苔鲜样型组织学改变相似,呈慢性炎症表现。点滴型 可见局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轻度延长,表皮水肿。苔鲜样型有时见真皮上部带 状浸润,类似扁平苔鲜,但有角化不全。斑块型表皮下见带状浸润,炎症细胞可进入表皮。可 出现异型细胞,基底细胞液化。痘疮样型呈急性皮炎改变及灶性坏死,真皮可见淋巴细胞性 血管炎性改变。
[0003] 中医:类银肩病,类牛皮癣,本病的形成:①风寒外邪侵入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 血凝滞,久着不去,郁而化热,导致热毒蕴积而成。②气阴两虚之体,由于阴虚滋生内热,气 虚引起血瘀,以致血热血瘀阻于肌肤而生。热邪挟风波及营分,浸淫皮肤,则见红斑、丘疹、 鳞肩;热毒伤阴,脉络阻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或停滞不行,则致斑块;日久风胜,气血两 虚,血虚助风,气滞血瘀,皮疹长久不消。以上辨证属血热、血滞、血瘀。
[0004]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光瓣堇菜【别名】铧头草、地丁。【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光瓣堇菜、犁头草;豆科 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性味】苦、辛,寒。【归经】归心、 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用法 用量】内服:煎汤,15~30g。【摘录】《中华本草》。
[0005] 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 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4. 5~9g。【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茴香为之使·【摘录】《中华本草》。
[0006]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潷、白花十字草、尖刀草、 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来源】本品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淡,凉。【归经】入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 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100g。【注意】孕妇慎用。【摘录】 《中华本草》。
[0007] 败酱草【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 花龙芽,白花败酱(苦斋),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 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性味】辛、苦,凉。【归经】入胃、大肠、肝经。【功能主治】清热 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 滞腹痛等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08] 地榆【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马连鞍薯、山红枣根、赤地愉、紫地榆、枣 儿红、地芨、红地榆、水橄榄根、花椒地输、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来 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 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性味】苦、酸、涩,微寒。【归 经】入肝、大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 伤,痈肿疮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 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悮服多致口噤不食。【摘录】《中华本草》。
[0009] 多穗寥【别名】辣寥、水寥、恣恣萨曾。【来源】为寥科植物多穗寥的全草。6~10 月采收。【性味】性凉,味辛。【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止 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用法用量】内 服:煎汤,6_12g。【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0010]胃友果【别名】野樱桃。【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的果实。采收 和储藏:秋、冬、春采收果实,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微酸;平。【功能主治】养肝安神。主 头晕;目花;心悸;夜眠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摘录】《中华本草》。
[0011] 七星草【别名】鹅掌金星草、金鸡脚、鹅掌金星。【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 科植物三出假瘤蕨的全草。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 无毒。【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淋证;尿浊;水肿;带下;咽痛;中暑;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摘录】《中华本草》。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 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副银肩病的目的。
[0013]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 成: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白花蛇舌草10份、败酱草10份、地榆20份、多穗寥9份、 胃友果6份、七星草25份。
[0014]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副银肩病患者90例,随机分 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2组性 另IJ、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15]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副银肩病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0016] 2.好发于躯干、四肢,以近心端明显。很少侵犯头面,掌趾部及粘膜。
[0017] 3.临床分四型。点滴型皮损为针头大或指甲大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有粘着性细薄 鳞肩,刮肩后无点状出血。斑块型为境界清楚、大小不一的红色或紫褐色斑块,覆细小鳞肩。 苔鲜型为类似扁平苔鲜样的扁平丘疹,损害排列成网状外观。痘疮样型为针头大至绿豆大 红色或棕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或脓疱。
[0018] 4.慢性经过,不易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
[0019] 2、试验方法 2. 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3个月。
[0020] 对照组口服扑尔敏4mg,每日3次;高效维生素 E0. lg,每日3次;氨苯砜:25~ 50mg,每日3次。疗程3个月。
[0021]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 1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头皮肩及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 有效:头皮肩及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 无效:头皮肩及皮损消退〈30%,瘙痒如前。
[0022] 3. 2治疗结果见表1。
[0023] 表1两组疗效比较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副银肩病,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25] 实施例1 称取:光瓣堇菜15克、川楝子25克、白花蛇舌草10克、败酱草10克、地榆20克、多穗 寥9克、胃友果6克、七星草25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 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0026] 用于治疗副银肩病。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0027] 实施例2 称取:光瓣堇菜15克、川楝子25克、白花蛇舌草10克、败酱草10克、地榆20克、多穗 寥9克、胃友果6克、七星草25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 1. 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0028] 用于治疗副银肩病。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0029] 实施例3 称取:光瓣堇菜15克、川楝子25克、白花蛇舌草10克、败酱草10克、地榆20克、多穗 寥9克、胃友果6克、七星草25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 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0030] 用于治疗副银肩病。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 而成: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白花蛇舌草10份、败酱草10份、地榆20份、多穗寥9 份、胃友果6份、七星草25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白花蛇舌草10份、败酱草10份、地榆20份、多穗寥9份、胃 友果6份、七星草25份;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 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白花蛇舌草10份、败酱草10份、地榆20份、多穗寥9份、胃 友果6份、七星草25份;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 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散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副银肩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 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白花蛇舌草10份、败酱草10份、地榆20份、多穗寥9份、胃 友果6份、七星草25份;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 装入胶囊壳,即得胶囊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副银屑病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白花蛇舌草10份、败酱草10份、地榆20份、多穗蓼9份、胃友果6份、七星草25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副银屑病。
【IPC分类】A61P17/06, A61K36/86
【公开号】CN105327020
【申请号】CN201510858760
【发明人】陈焕斌
【申请人】陈焕斌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