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7240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胆石病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占外科急腹症的20%?30%。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检查方法的日益完善,特别是B型超声、CT等在临床上应用以来,对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均提供了准确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饮食成分对结石的形成和变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胆石病3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报告系以胆色素结石为主,尤其在农村地区。但是近几年全国胆石标本分析提示我国胆石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胆固醇结石的比例超过了胆色素结石,这与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同时,在动物实验中也证明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含量或脂肪酸与蛋白质的相对比例,可对结石的数量和成分产生影响。对胆石病的认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都集中在肝外胆道局部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认为肝外胆道是产生结石的场所。然而有了“致石性病理胆汁”这一概念以后,尤其是发现肝外胆道病变经外科处理后仍存在病理胆汁和结石的再发时,人们对胆石病的认识逐渐转向肝内,认为系肝脏通过酶的作用或代谢缺陷而产生致石性病理胆汁,从而形成结石。
[0003]近年来不少临床数据表明胆石病是一种与肝脏有关的疾病,胆石病病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肝脏病损。这些研究结果,与中医治疗胆石病肝胆同治、肝脾同治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祖国医学认为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胆为中精之腑,内藏精汁,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肝司疏泄功能,疏利胆汁,凡影响肝之疏泄、胆气通降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胆汁瘀积,煎熬日久,胆汁沉积而形成砂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在肝的疏泄作用协调下得以实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在胆石病的治疗中,应灵活运用肝胆同治、肝脾同治理论,使治疗效果更趋完美。
[0004]肝、胆结石属于中医“肋瘤” “腹痛” “胃痛”等病之范畴。病因病机多为肝气郁结、肝失调达,胆附于肝,胆失疏泄、气滞血瘀、湿热阻滞、蕴结石化、煎熬成结石,停滞胆道,肝胆气机不化,故而为患。胆囊炎属中医“胆胀”范畴。主要征候有右胁疼痛、口苦、善太息,同时伴恶心、嗳气、腹胀等,易反复发作,其病变部位在胆,但与肝有密切关系。肝与胆互为表里,“胆为中清之腑,藏胆汁而以转疏通降为顺”,胆汁是“借肝之余气,隅入于胆,积聚而成”,其功能依赖肝之疏泄,又促进脾胃运化。情志不遂、过食油腻、饥饱失常等均可影响肝胆疏泄和脾胃运化,肝胆气滞则胆汁排泄不畅,脾失健运则湿热内蕴,气滞腑闭致胆腑气机通降失常遂成胆囊炎。现代医学对胆囊炎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理想手段。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胆囊炎具有较大优势,治胆多以疏肝为达,理脾为和。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汁郁积可致结石生成;而湿热、气滞、血瘀又是肝胆结石症的三个主要特征,治疗重在体现“通、降”二字,以疏肝利胆、清热化瘀、利气行滞、攻下排石为原则。
[0005]目前,肝、胆结石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国内外对胆石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但手术后残余结石的去除较为困难。现有中西成药中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有:胆康、金胆片、鸡骨草片、消炎利胆片等,多是作用于胆囊体及胆道的炎症改变。经临床观察,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低,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治愈。

【发明内容】

[0006]为解决现在的胆结石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低,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治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0007]本方案中的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的组分及各组分重量份数为:青皮10-15份、枳实6-13份、益母草12-17份、吴茱萸5_15份、薤白3_9份、茴香籽1_5份、广香10-20份、白蔻2-8份、砂仁3-7份、茵陈15-22份、胆草根20-27份、石苇18-25份、鸡内金15-21份、滑石20-30份、篇蓄10-18份、山楂17-25份、瞿麦10-18份、熟地10-22份、当归5-12份、胆草15-25份、大黄28-35份、芒硝30-39份、金钱草17-21份、海金沙20-30份、巴豆10-20份、三棱10-20份、莪术10-20份、甘草10-20份。
[0008]本发明治疗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功效主治为:
青皮: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0009]枳实:能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枳实中的新橙皮甙、柑橘甙具有抗炎症作用,枳实中的d-柠檬烯对离体大肠、子宫、末梢血管有收缩作用,对黏膜局部有刺激作用.并能升高在体胆囊内压、促进胆汁分泌和奥狄括约肌亢进。
[0010]益母草: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活血祛瘀作用。
[0011]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0012]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0013]茴香籽: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主治、胃寒呕吐、腰痛。
[0014]广香:广香是一种中药材,为菊科物木香的根,性温,味辛、苦,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0015]白蔻:具有抑菌、平喘、健胃和驱风的作用。
[0016]砂仁:砂仁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草药。主产于东南亚国家。中医认为,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砂仁常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合,适合于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0017]茵陈: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0018]胆草根: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0019]石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0020]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0021]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0022]篇蓄:利尿、抗菌、降压。
[0023]山楂: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山楂对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0024]瞿麦:清热利水,破血通经。
[0025]熟地:补血滋阴。
[0026]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0027]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0028]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
[0029]金钱草:可预防结石和利胆排石,对结石有非常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清利湿热、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
[0030]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0031]巴豆: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0032]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
[0033]莪术:具有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的作用。
[0034]甘草:用于气喘咳嗽、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并且能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
[0035]本发明的原理:“君、臣、佐、使”是中药组方的原则,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组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