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丹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06003阅读:来源:国知局
5、 赤小豆: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6、 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17、 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18、 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 19、 重楼: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20、 紫花地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21、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碎肩; 22、 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3、 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残丝,杂质; 24、 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25、 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肩; 26、 淡竹叶: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27、 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8、 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瞭,闷润后切片,干燥; 29、 芦根: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30、 独活: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洗净,润透后切片,干燥; 31、 桉叶:枝叶采收老叶,拣去杂质,阴干; 二、制备 1、将炮制后的金银花、黄连、射干、羌活、柴胡、升麻、薄荷、桔梗、板蓝根、土茯苓、枳实、 葛根、木通、野菊花、赤小豆、贯众、麦冬、石膏、重楼、紫花地丁、茜草、乳香、僵蚕、黄柏、牛蒡 子、淡竹叶、甘草、川芎、芦根、独活、桉叶放入煎药容器内,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钟 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 内。
[0010]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5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 液。
[0011]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混合药液,分为4剂服用。
[0012] 组方中金银花有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肿毒,的功能为君药;野菊花 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石膏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热毒壅盛的功能,二者 为臣药,三味药共同发挥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热毒壅盛的作用,治疗丹毒效 力全面,且以清热,解毒为主可治本,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疔疮肿毒的功能为 佐药,甘草有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益脾胃,解药毒的功能为使药,与余下诸药是治标。
[0013]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益脾胃,治热病壮热不退,热毒壅盛的功 能,用于治疗丹毒,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 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0015]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 0 - 2. 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 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服用混合药液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 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 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0016]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丹毒门诊患者共33例。
[0017] 2、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为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 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 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等症状。
[0018]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晚各服1次,8天为一个疗程,连续 服用3个疗程。
[0019]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丹毒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患者发热,寒战,不适感消除,近卫淋巴结肿大,症状减轻,丹毒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0020]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丹毒患者33例,结果显效25例,显效率为75. 26%,好 转6例,好转率为18. 18%,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94%。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丹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金银花15-25克,黄连10-20克,射干5-15克,羌活5-15克,柴胡5-15克,升麻15-25 克,薄荷4-8克,桔梗5-15克,板蓝根5-15克,土茯苓5-15克,枳实5-10克,葛根15-25克, 木通4-8克,野菊花15-25克,赤小豆15-25克,贯众7-12克,麦冬7-12克,石膏15-25克, 重楼5-15克,紫花地丁 15-25克,茜草10-20克,乳香10-15克,僵蚕4-8克,黄柏5-15克, 牛蒡子10-20克,淡竹叶5-10克,甘草3-7克,川芎5-10克,芦根15-25克,独活10-20克, 桉叶20-30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金银花20克,黄连15克,射干10克,羌活10克,柴胡10克,升麻20克,薄荷6克,桔 梗10克,板蓝根10克,土茯苓10克,枳实8克,葛根20克,木通6克,野菊花20克,赤小豆 20克,贯众9克,麦冬9克,石膏20克,重楼10克,紫花地丁 20克,茜草15克,乳香12克, 僵蚕6克,黄柏10克,牛蒡子15克,淡竹叶8克,甘草5克,川芎8克,芦根20克,独活15 克,桉叶25克。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备料 (1) 金银花:筛去泥沙,拣净杂质; (2) 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3) 射干:拣去杂质,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筛去须、肩; (4) 羌活: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晾干; (5) 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 (6) 升麻: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7) 薄荷: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 干,再与叶和匀; (8) 桔梗: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9) 板蓝根: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10) 土茯苓: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换水1次,春、秋每2日换水1次,冬季可3日换水1 次,防止发臭,以泡透为止,捞出切片,及时干燥; (11) 枳实:拣净杂质,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无硬心,切片,晾干; (12) 葛根: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片,晒干; (13) 木通: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晒干; (14) 野菊花: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15) 赤小豆: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6) 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17) 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18)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 (19) 重楼:除去须根,洗净,干燥; (20) 紫花地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21) 茜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碎肩; (22) 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3)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残丝,杂质; (24)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25)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肩; (26)淡竹叶: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27)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8)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29)芦根: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30)独活: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洗净,润透后切片,干燥; (31)桉叶:枝叶采收老叶,拣去杂质,阴干; (二)制备 (1) 将炮制后的金银花、黄连、射干、羌活、柴胡、升麻、薄荷、桔梗、板蓝根、土茯苓、枳 实、葛根、木通、野菊花、赤小豆、贯众、麦冬、石膏、重楼、紫花地丁、茜草、乳香、僵蚕、黄柏、 牛蒡子、淡竹叶、甘草、川芎、芦根、独活、桉叶放入煎药容器内,加水8倍量,浸泡100分钟 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 内; (2) 将过滤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 液; (3) 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4剂服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丹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由金银花、黄连、射干、羌活、柴胡、升麻、薄荷、桔梗、板蓝根、枳实、葛根、木通、野菊花、赤小豆、贯众、麦冬、石膏、重楼、紫花地丁、茜草、乳香、僵蚕、黄柏、淡竹叶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益脾胃,治热病壮热不退,热毒壅盛的功能,用于治疗丹毒见效快、疗效好,不复发。
【IPC分类】A61K36/90, A61P31/04, A61K33/06, A61K36/899, A61K35/64, A61P17/00
【公开号】CN105362844
【申请号】CN201510914343
【发明人】徐士魁
【申请人】徐士魁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