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6087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小儿阑尾炎又称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发病率虽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弥漫性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因此必须重视。小儿阑尾炎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短时间内即发生穿孔、坏死、弥漫性腹膜炎,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故应加以重视。
[0003]儿童约占各年龄人群患者的10%。6?12岁为发病高峰,5岁以下幼儿较少见,1岁以下发病率更低,可能与幼儿阑尾发育有关,此期阑尾在盲肠的开口较广,呈瓣斗状,不易形成梗阻,所以发生急性阑尾炎的机会也小。有学者报告,小儿阑尾炎的发病和季节有关,3、4月初春上呼吸道感染多的季节和7、8月胃、肠炎多发季节阑尾炎的发病也高。
[0004]小儿急症阑尾炎有以下特点:
[0005]1、小儿机体防御能力弱
[0006]由于体液免疫功能的不足,补体缺乏和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差,再加之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因而,容易出现高热,白细胞升高较成人明显,一般在15000左右,中性核增多,中毒症状也较严重。
[0007]2、较大的儿童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和成人相似。6岁以上儿童可自诉腹痛部位和性质,配合检查,诊断较容易。6岁以下的婴幼儿常缺乏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症状,腹痛和痛部体征往往也不固定,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告达63%。
[0008]3、化脓、穿孔块
[0009]小儿阑尾淋巴组织丰富,阑尾壁很薄,肌层组织少,发炎后淋巴水肿严重,可造成阑尾腔梗阻,血运障碍,故容易穿孔。年龄越小,穿孔发生率越高,大网膜发育不全,且穿孔发生率越高,穿孔后多形成弥漫性腹膜炎,且难于粘连形成局限性脓肿。化脓型阑尾炎在发病14?24h均可发生穿孔。
[0010]小儿急性阑尾炎病变以渗出为主,在炎症早期即有腹膜渗出,并迅速增加,炎症很快波及阑尾浆膜和壁层腹膜。小儿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的机会高,原因是小儿年龄小,阑尾腔相对大,大网膜短,阑尾壁薄,易发生穿孔,且局限炎症病变的能力较差,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但婴幼儿阑尾炎病变以腹膜炎较显著,不严重或尚未坏疽、穿孔。小儿盲肠位置较高,活动度大,相对游离,压痛部位变异大。
[0011]小儿阑尾炎症状:
[0012]小儿发热、腹痛即应考虑到阑尾炎的可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观察。不能除外阑尾炎的患儿应留住院严密观察。当患儿入睡时边摇晃边轻拍患儿身体,如表示抗拒或哭啼时应提高警惕,反复进行检查。
[0013]1、全身症状较严重
[0014]较严重,发热出现早,体温多在37.5?38.5°C,可高达39?40°C,幼儿体温中枢不稳定和炎症反应剧烈,甚至会出现寒战、高热、抽搐、惊厥等症状。
[0015]2、腹痛
[0016]由于病史询问和叙述困难,常得不到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病史,腹痛范围较广泛,且有时腹痛不是首发症状。持续性腹痛,开始于上腹或脐周围,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阑尾腔阻塞时,伴有阵发性腹痛加重。
[0017]3、消化道症状
[0018]常明显而突出。呕吐常为首发症状,呕吐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长,可因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而产生脱水和酸中毒。肠道炎症刺激肠蠕动过快会引起腹泻,大便秘结者少见。阑尾穿孔后可见便频、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
[0019]4、压痛和肌紧张
[0020]压痛点多在麦氏点上方。反复检查可发现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婴幼儿盲肠位置高和活动性大,其压痛点偏内上方,小儿腹壁薄,又欠合作,不易判断有无肌紧张。小儿会出现不愿活动,喜右侧屈膝卧位,走路时腰部屈曲。应耐心、轻柔和仔细检查,并上下、左右进行对比检查。
[0021]5、腹胀和肠鸣音减弱
[0022]由于早期腹膜渗出,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因而腹胀和肠鸣音减弱表现较为突出。
[0023]6、上呼吸道症状
[0024]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这些疾病可能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诱因。因此,小儿常先有上呼吸道疾病,再有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0025]7、肛门指检
[0026]肛门指检对鉴别痢疾、肠炎、肠套叠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在诊断中不能从简。直肠右壁敏感,如阑尾穿孔盆腔积脓时,指诊可感到直肠周围组织水肿肥厚,有压痛明显。
[0027]并发症:
[0028]1、粘连性肠梗阻
[0029]多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或脓肿者。原因为炎症造成肠襻与肠系膜的粘连,可并发肠梗阻。
[0030]术后早期(10天以内)发生的多是由于感染造成,经胃肠减压、保守疗法、积极控制感染后梗阻多能缓解。晚期(1个月以后)发生的须开腹手术。
[0031]2、残余脓肿
[0032]阑尾穿孔腹膜炎可发生残余脓肿,通常在术后7?14天形成。
[0033]脓肿多发于盆腔,也在肠间隙、膈下或肝内、脾下发生,其他地方未见有发生。
[0034]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白细胞增多。
[0035]轻者多采用用抗炎及支持疗法,使脓液自行吸收。脓肿范围较大,且位置明确而有张力时,应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0036]3、粪瘘
[0037]多数由于阑尾周围或阑尾残端病变严重造成,小儿少见。个别是由于结核感染。
[0038]换药数周不能自愈者,应行瘘管切除术。
[0039]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0040]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仍不明确,是多方面的,主要为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血流障碍及神经反射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0041]1、细菌感染
[0042]细菌经损伤的黏膜及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如上感、咽峡炎、扁桃体炎等。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使阑尾壁反应性肥厚,血流受阻,也会成为阑尾炎的诱因;
[0043]2、阑尾腔梗阻
[0044]粪石、异物(果核、蛔虫)、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阑尾腔梗阻,使分泌物滞留导致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血管循环障碍,有利于细菌侵入,细菌繁殖,这也是引发急性阑尾炎的较常见原因。阑尾腔如长时间被阻塞就会引起阑尾本身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发阑尾坏死穿孔。
[0045]3、神经反射
[0046]小儿受凉、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肠道内细菌侵入阑尾,引起阑尾发炎;胃肠道功能发生障碍时,常伴有阑尾血管和肌肉反射痉挛,使阑尾腔发生梗阻及血运障碍引起炎症。
[0047]小儿阑尾炎可分为3型:
[0048]1、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0049]浆肌层及黏膜均有病变,有脓性渗出物附着。早期即可发生腹膜感染及渗出,严重时可发生穿孔。
[0050]2、卡他性(单纯性)阑尾炎
[0051]病变仅限于黏膜,主要病变为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
[0052]3、坏疽性阑尾炎
[0053]感染后阑尾发生血管痉挛栓塞,血循环障碍,阑尾壁广泛坏死,呈暗紫色。渗出不多,但对周围组织浸润较快,易发生粘连。卡他性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可痊愈,但是若阑尾腔引流不畅,可继发感染而转化为化脓性阑尾炎。目前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西医均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0054]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程进展较快,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所以阑尾穿孔发生率较高,在15%左右。阑尾穿孔后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合并症多,所以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要做到早期诊断必须耐心接近患儿,取得其信赖,检查时手法要轻柔,注意动态观察及进行多次检查。我们认为只要小儿有发热、腹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即可诊断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如诊断有困难,特别是有腹膜炎体征者,应进行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脓性有助于诊断,提示有手术指征。
[0055]西医的观点认为;小儿阑尾壁薄,血运易受障碍,发生坏死穿孔快,加上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保护作用,使炎症局限机会小,小儿腹腔吸收能力又较强,一旦形成腹膜炎,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小儿急性阑尾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小儿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马上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治疗中,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急性阑尾炎多数病患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难免有后遗症,而且小儿情绪不稳定、多动,除手术治疗本身的风险外,小儿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差导致术后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治疗效果差,治疗周期长,影响小儿的康复和成长发育,除经济困扰外,对成人的看护造成极大负担。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针对性强、标本兼治、无需手术、药效持久等优点,因此开发一种中药制剂治疗小儿阑尾炎,对于小儿阑尾炎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005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针对性强、标本兼治,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005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58]—种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的原料药由磨盘草、乌药、鸡内金、紫花地丁、薄荷、连翘、薏苡仁、青蒿、三七、炒栀子、大叶桉叶、陈皮、过坛龙、莪术、蒲公英、当归、九子连环草、骨碎补、墨旱莲、地耳草、败酱草、猪殃殃、石蝉草、丝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