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虫草养身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3088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溶栓虫草养身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养身酒,尤其涉及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溶栓虫草养身酒,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0003]健康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如二磷酸腺苷和凝血黄素、纤维蛋白及钙等,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前列环素等,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则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作用,保持人体健康。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血栓形成。如血糖增高时,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容易促进血栓形成。
[0004]血栓形成机理有1)心、血管内膜损伤:内膜受到损伤时,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内皮下的胶原纤维裸露,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ΧΠ因子,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损伤的内膜可以释放组织凝血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受损伤的内膜变粗糙,使血小板易于聚集,主要黏附于裸露的胶原纤维上。2)血流改变:血流变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3)血液性质改变:主要是指血液凝固性增高,见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如在严重创伤、产后及大手术后。
[0005]目前,西医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方法主要有:
1)参加体育活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粘滞性下降。如打太极拳、体操、跳舞、骑自行车、慢跑、游泳、舞剑等。
[0006]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晚睡前喝杯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000~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多吃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适当饮醋、饮茶。
[0007]3)药物预防,遵医嘱每次服用少量阿斯匹林,可使血小板环氧化酶乙酰化,失去活性,防止血栓形成,而大剂量服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生成,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故不宜大剂量服用。
[0008]4)溶栓疗法,使用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从而使受阻的血管灌流区域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由于纤维蛋白是血栓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目前主要使用溶解纤维蛋白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此类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具体方法:(1)链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酶,而使血栓溶解。常用剂量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毫升内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维持量每小时5 ~10万单位,直至血栓溶解或病情不再发展为止。一般用12小时至5天。但因链激酶有抗原性和致热物质,用后常出现明显的副作用。(2)尿激酶:能激活纤维蛋白原而溶解血栓。常用量1~2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续5 ~7天。(3)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对血块有专一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局部,不引起全身性纤溶状态,使用较安全,无过敏反应,但由于药源较少,现仍未被临床广泛应用。然而溶栓疗法有造成梗塞部位出血的危险,若掌握不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该疗法只能在有条件的医院,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才能进行。运用溶栓疗法的原则:在治疗前必须作CT检查,排除脑出血性疾病。确诊为脑梗塞者,脑脊液检查应无色透明,红细胞在0.3X109/L以下,血压低于180/110毫米汞柱,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性度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同时,还应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应在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超过12小时者疗效不佳,且易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这是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脑缺血如持续数小时后,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脑组织缺血坏死。其缺血坏死的范围多在6~12小时内固定,而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范围一旦固定,再给予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血管恢复供血,但却不能使脑组织坏死的范围缩小,相反,还可发生出血性脑梗塞。静脉内注射溶栓药物进行全身溶栓,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药物需要在全身进行代谢,局部血药浓度难以发挥较好的溶栓作用,用药剂量大,溶栓时间长,易引起血液纤溶亢进,出现全身出血,成功率不高。20世纪70年代后,采用了置管溶栓术,即将导管插入阻塞的动脉内注入溶栓药物进行局部溶栓的方法。由于提高了局部药物的浓度,减少了全身用药量和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溶栓效果。但其操作难度大,危险性较尚ο
[0009]中医有“治未病”的思想。血栓病如果能早期预防,或发生后能预防复发,较形成严重疾病是更有意义。中医药在这方面是有大有作为的。中医学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对血栓多属于“血瘀”证范畴,因此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防治血栓形成。中医活血化瘀的药有很多,一般来讲可分为四类:活血祛瘀药、养血活血药、活血止血药与破血祛瘀药。其代表药物分别有:红花、丹参和当归、三七、水蛭。这些活血药中,部分是较猛烈的,如水蛭,一般情况下不宜随便使用,不是专业人员的话,很难掌握其适应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水蛭素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而且没有对抗的药物。中医对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并非如此简单,更主要的是讲究辨证,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个体化治疗或给药。从中医理论讲,瘀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是由特定的原因导致的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病理变化。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