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63732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治疗晕动病的药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晕动病的透皮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晕动病,即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统称。东莨菪碱是抗M-胆碱能受体的药物,因其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兼有中枢抗胆碱作用,主要变现抑制和镇静;由于其能选择性的抑制前庭神经元运动性或自发性的兴奋性放电,更具有良好抗晕止吐效用;但内服抗晕时常伴有口干、瞳孔散大、视线模糊、嗜睡和心悸等副作用,因而使应用受到限制。通过研究,用东莨菪碱为原料制成贴膏可使东莨菪碱的抗晕止吐作用和口干、散瞳、嗜睡和心悸等副作用分离;但贴膏因受面积限制,难以迅速吸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故作用缓弱,难以保证药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效快、涂药方便、副作用小,并可随时增减用量以适应不同个体需要的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每lg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由如下组分组成:
棒脑27.0-36.6mg
薄荷脑27.0-36.6mg
桉油27.0-36.6mg
氢溴酸东莨菪碱2.72-3.68mg
透皮促渗剂18-25mg
软膏基质余量其中,透皮促渗剂为氮酮或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软膏基质为羊毛脂或白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
[0005]作为优选,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每lg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由如下组分组成:
棒脑30.0-33.0mg
薄荷脑30.0-33.0mg
按油30.0-33.0mg
氢溴酸东莨菪碱2.92-3.48mg
氮酮20-23mg
羊毛脂100-110mg
白凡士林755_790mg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溴酸东莨菪碱研溶于透皮促渗剂中,制成A相;
2、将樟脑和薄荷脑研溶于桉油中,制成B相;
3、在A相中加入软膏基质,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软膏基质熔化,然后加入B相,搅匀即得。
[0006]作为优选,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溴酸东莨菪碱研溶于氮酮中,制成A相;
2、将樟脑和薄荷脑研溶于桉油中,制成B相;
3、在A相中依次加入羊毛脂和白凡士林,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羊毛脂和白凡士林熔化,然后加入B相,搅匀即得。
[0007]氢溴酸东莨菪碱为一种外周作用较强的抗胆碱药,能够阻断Μ胆碱受体,能抑制腺体分泌,解除毛细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扩张支气管,解除平滑肌痉挛;对大脑皮质有镇静、安眠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临床常用于麻醉前给药,震颤麻痹,晕动病,躁狂性精神病,胃肠胆肾平滑肌痉挛,胃酸分泌过多,感染性休克和有机磷农药中毒。樟脑在本发明中的作用是通窍醒神,薄荷脑为芳香药,用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有清凉止痒作用。氮酮在医药和化妆品行业中是渗透作用极好的皮肤渗透促进剂,对亲油、亲水性药物和活性成分均有明显的透皮助渗作用,使皮肤角质层与脂质相互作用,降低了有效物质向角质层间隙中脂质的相转移温度,增加了流动性,使药物或活性添加剂在角质层中的扩散阻力减少,故起到很强的促渗作用。因此,本发明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涂药方便、起效快、药效成分能够被迅速吸收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副作用小,并可随时增减用量以适应不同个体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例1
(1)精密称取氢溴酸东莨菪碱2.72g研溶于22.48g氮酮中,制成A相;
(2)称取樟脑36.6g和薄荷脑36.6g研溶于36.6g桉油中,制成B相;
(3 )在A相中依次加入110g羊毛脂和755g白凡士林,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羊毛脂和白凡士林熔化,然后加入B相,制成1000g,搅匀,即得。
[0009]实施例2
(1)精密称取氢溴酸东莨菪碱3.68g研溶于20.32g氮酮中,制成A相;
(2)称取樟脑27.0g和薄荷脑27.0g研溶于27.0g桉油中,制成B相;
(3)在A相中依次加入105g羊毛脂和790g白凡士林,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羊毛脂和白凡士林熔化,然后加入B相,制成1000g,搅匀,即得。
[0010]实施例3
(1)精密称取氢溴酸东莨菪碱3.0g研溶于21.0g氮酮中,制成A相;
(2)称取樟脑32.0g和薄荷脑32.0g研溶于32.0g桉油中,制成B相;
(3)在A相中依次加入100g羊毛脂和780g白凡士林,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羊毛脂和白凡士林熔化,然后加入B相,制成1000g,搅匀,即得。
[0011]由实施例1-3制得的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的形状均为淡黄色软膏,气香,有清凉刺激感。
[0012]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乙醚、无水乙醇、石油醚为溶剂,以乙醚一稀乙醇(1:1)、环己烷一乙酸乙酯(19:1)、甲苯一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鉴别软膏中的氢溴酸东莨菪碱、桉油和薄荷脑;试验品色谱中,在与氢溴酸东莨菪碱、桉油和薄荷脑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
[001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软膏中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软膏中樟脑的含量,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 -20M毛细管柱(柱长30m,内径0.25mm,膜厚度0.25 μπι),理论板数按樟脑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取奈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内标溶液。
[0014]使用效果对比试验:
试验对象:选取40例有晕车症的患者进行试验,分成四组,每组10人,三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比组。
[0015]试验方法:在乘车前10分钟,将实施例1-3制得的软膏取约0.lg分别涂在试验一、二、三组晕动症患者的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周围或两耳后颈部;另在乘车前1小时,将东莨菪碱透皮贴片贴于对比组患者耳后,在随后的行程里检查软膏和贴片的效果。
[0016]试验结果:试验一组在涂软膏后12分钟起效,药效维持5小时;试验二组在涂软膏后10分钟起效,药效维持5.5小时;试验三组在涂软膏后8分钟起效,药效维持6小时;三组试验组均没有出现口干等副作用;对比组在贴片30分钟后起效,维持药效3-4小时,没有出现口干等副作用。
[0017]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与东莨菪碱透皮贴片相比,起效快,涂药方便,在乘坐交通工具前10分钟使用即可,如感觉药效不够或出现口干时可随时增减用量以适应不同个体需要,可迅速在10分钟左右起效,药效维持5-6小时;其中实施例3的效果最好。
[0018]安全性试验:
本发明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与东莨菪碱眼膏0.3%浓度相当,相当于口服每次
0.3-0.6mg的低剂量,仅为麻醉用量6mg的1/20,使用20倍人用量涂于家兔皮肤安全无毒无刺激,即使2次剂量连用,也只有轻度口干副作用。本发明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使用时勿擦入眼内,以免散瞳,青光眼病人禁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每lg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由如下组分组成: 棒脑27.0-36.6mg 薄荷脑27.0-36.6mg 桉油27.0-36.6mg 氢溴酸东莨菪碱2.72-3.68mg 透皮促渗剂18-25mg 软膏基质余量 其中,透皮促渗剂为氮酮或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软膏基质为羊毛脂或白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其特征在于??每lg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由如下组分组成: 棒脑30.0-33.0mg 薄荷脑30.0-33.0mg 按油30.0-33.0mg 氢溴酸东莨菪碱2.92-3.48mg 氮酮20-23mg 羊毛脂100-110mg 白凡士林755_790mg。3.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溴酸东莨菪碱研溶于透皮促渗剂中,制成A相; (2 )将樟脑和薄荷脑研溶于桉油中,制成B相; (3)在A相中加入软膏基质,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软膏基质熔化,然后加入B相,搅匀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氢溴酸东莨菪碱研溶于氮酮中,制成A相; (2 )将樟脑和薄荷脑研溶于桉油中,制成B相; (3)在A相中依次加入羊毛脂和白凡士林,边加边搅匀,并在低于60°C下逐渐加热搅拌使羊毛脂和白凡士林熔化,然后加入B相,搅匀即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效快、涂药方便、副作用小,并可随时增减用量以适应不同个体需要的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由樟脑、薄荷脑、桉油、氢溴酸东莨菪碱、透皮促渗剂和软膏基质组成,其中透皮促渗剂为氮酮或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软膏基质为羊毛脂或白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治疗晕动病的外用软膏涂药方便、起效快、药效成分能够被迅速吸收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在乘坐交通工具前10分钟使用即可,可迅速在10分钟左右起效,药效维持5-6小时。
【IPC分类】A61K9/06, A61K31/045, A61K31/125, A61P1/08, A61K31/46, A61K36/61
【公开号】CN105395613
【申请号】CN201510893074
【发明人】张利华, 徐建峰, 施利群, 来明强, 来春辉
【申请人】浙江鼎泰药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