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喉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37624阅读:来源:国知局
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 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28、 葛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29、 银柴胡:本品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 枯萎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30、 知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肩, 31谷精草: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序 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32、 芦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 膜状叶,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33、 寒水石:药用寒水石有两种,即红石膏与方解石,取净寒水石,置坩锅或其他容器 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研粉即得, 34、 天花粉: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35、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随时采鲜者入药, 36、 栀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米 收,除去果梗及杂质,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 二、制备 1、 将所述重量的紫苏、牡丹皮、防风、连翘、羌活、蒲公英、白芷、大青叶、苍耳子、绿豆、 藁本、鱼腥草、辛夷、山豆根、牛蒡子、白鼓、蝴銳、柽柳、漏芦、淡豆鼓、半枝莲、桑叶、白薇、菊 花、地骨皮、蔓荆子、胡黄连、葛根、银柴胡、知母、谷精草、芦根、寒水石、天花粉、竹叶、栀子 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得第 一次煎煮液; 2、 将第一次过滤后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 二次煎煮液; 3、 合并两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得药液,分为四剂服用。
[0009]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升阳解肌,散寒祛风的功能,用于治疗咽喉炎见效快、 疗效好、不复发。
[0010]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包括本发明药物 的动物毒性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11] [试验例1 ]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 0-2. 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 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剂量试验组为25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 法给药,每天二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 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36例。
[0012] 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理论,咽为胃之关,喉为肺之门,外感之邪入肺易伤喉,饮食不当入胃易损于 咽,咽喉为邪毒好浸久留之地。常因受凉,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 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引发咽喉炎。又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 性喉炎和萎缩性喉炎。慢性咽喉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喉炎治疗不彻底导致反复发作,转为 慢性,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日二次,每次一剂,连续服用4天。
[0013]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咽喉炎症状痊愈,恢复正常。
[0014] 好转:咽喉炎症状减轻,逐步好转。
[0015]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0016]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咽喉炎患者36例,结果显效33例,显效率为91. 67%, 好转2例,好转率为5. 55%,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22%。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胃: 胃3.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 、紫苏: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 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2) 、牡丹皮:本品为毛良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 皮,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3)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 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 、连翅: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翅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 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翅";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翅", (5) 、弟活: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6) 、蒲公英: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7) 、白巧: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8) 、大青叶: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蒋蓝的干燥叶,夏、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 质,略洗,切碎,干燥, (9) 、苍耳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巷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全草亦可入药, (10) 、绿豆: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W种子入药, (11 )、蔓本: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2) 、鱼腥草:本品为Ξ白草科植物蔑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 害d,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晒干, (13) 、辛夷: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14) 、山豆根: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杂质, 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5) 、牛募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募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 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用时捣碎, (16) 、白葱: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葱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洗 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7) 、赠蚁:本品为赠科昆虫黑昨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 沙,洗净,晒干, (18) 、怪柳:为怪柳科植物怪柳,检怪柳或多枝怪柳的细嫩枝叶,4~5月花未开时,折 取细嫩枝叶,炼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19) 、漏芦: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洗 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20) 、淡豆鼓: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21) 、半枝莲: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 净,晒干, (22) 、桑叶: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磋碎,去柄,筛去灰 屑, (23) 、白薇蒂、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24) 、菊花: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 赔干,或熏、蒸后晒干, (25) 、地骨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除去杂质及残余木屯、,洗净,晒干, (26) 、蔓荆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27) 、胡黄连: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洗 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28) 、葛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29) 、银柴胡:本品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 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30) 、知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洗 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31) 谷精草: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秋季采收,将花 序连同花茎拔出,晒干, (32) 、芦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韦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 及膜状叶,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33) 、寒水石:药用寒水石有两种,即红石膏与方解石,取净寒水石,置相锅或其他容 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中般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研粉即得, (34) 、天花粉: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35)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随时采鲜者入药, (36) 、檐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檐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 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娠碎, 二、制备 (1) 、将所述重量的紫苏、牡丹皮、防风、连翅、弟活、蒲公英、白巧、大青叶、苍耳子、绿 豆、蔓本、鱼腥草、辛夷、山豆根、牛募子、白葱、赠蚁、怪柳、漏芦、淡豆鼓、半枝莲、桑叶、白 薇、菊花、地骨皮、蔓荆子、胡黄连、葛根、银柴胡、知母、谷精草、芦根、寒水石、天花粉、竹叶、 檐子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武火煎煮沸腾1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 得第一次煎煮液; (2) 、将第一次过滤后的药渣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 第二次煎煮液; (3) 、合并两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即得药液,分为四剂服用。
【专利摘要】咽喉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常自觉咽喉疼痛,伴有梗然欠利,咽部不爽,发音欠扬,咽干思饮,或有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属中医“喉痹”范畴。慢性咽喉炎,主要是由于急性咽喉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本申请涉及一种治疗咽喉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是选择紫苏、牡丹皮、防风、连翘、羌活、蒲公英、白芷、大青叶、苍耳子、绿豆、藁本、鱼腥草、辛夷、山豆根、牛蒡子、白蔹、蝉蜕、柽柳、漏芦、淡豆豉、半枝莲、桑叶、白薇、菊花、地骨皮、蔓荆子、胡黄连、葛根、银柴胡、知母、谷精草、芦根、寒水石、天花粉、竹叶、栀子药物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咽喉炎。
【IPC分类】A61P11/04, A61K35/64, A61K36/899, A61K33/06
【公开号】CN105395923
【申请号】CN201510838923
【发明人】薛学明
【申请人】薛学明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