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778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0002]脾虚胃寒一般以脾阳虚为主,因为天气而改变,表现还因为天气变冷或者遇寒食冷品胃脘部就会疼痛,疼痛时伴有胃脘部寒凉感,得温痛减。胃痛隐隐,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纳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妇女还会表现白带清稀而多,月经不调,腹冷腹痛。而目前脾虚胃寒的主要采用西药化疗法进行,疗效不显著还会产生耐药毒副反应。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目的提供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桂枝10g、白芍20g、黄芪20g、党参15g、大枣6枚、甘草6g、生姜10g、饴糖30g。
[0005]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1)桂枝、白芍、黄芪、党参、大枣、甘草、生姜、饴糖;2)将以上配比量的药物放入砂锅中,加入冷水浸过药面l-3cm,浸泡20分钟;3)再加水煮沸煎两次,第一次煮30-45分种,第二次煮45-50分种;4)将两次煎得的药液合并摇匀即可服用,分三次服用,每日服一剂。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配方具有脾虚胃寒作用,党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甘草的主要功效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008]实施例1,本例的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桂枝10g、白芍20g、黄芪20g、党参15g、大枣6枚、甘草6g、生姜10g、饴糖30g。
[0009]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1)桂枝、白芍、黄芪、党参、大枣、甘草、生姜、饴糖;2)将以上配比量的药物放入砂锅中,加入冷水浸过药面l-3cm,浸泡20分钟;3)再加水煮沸煎两次,第一次煮30-45分种,第二次煮45-50分种;4)将两次煎得的药液合并摇匀即可服用,分三次服用,每日服一剂。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配方具有脾虚胃寒作用,党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甘草的主要功效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
【主权项】
1.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桂枝10g、白芍20g、黄苗20g、党参15g、大率6枚、甘草6g、生姜10g、饴糖3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为: 1)桂枝、白芍、黄芪、党参、大枣、甘草、生姜、饴糖; 2)将以上配比量的药物放入砂锅中,加入冷水浸过药面l-3cm,浸泡20分钟;3)再加水煮沸煎两次,第一次煮30-45分种,第二次煮45-50分种; 4)将两次煎得的药液合并摇匀即可服用,分三次服用,每日服一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虚胃寒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桂枝10g、白芍20g、黄芪20g、党参15g、大枣6枚、甘草6g、生姜10g、饴糖30g。本发明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
【IPC分类】A61P1/14, A61K36/9068, A61K31/7016
【公开号】CN105396092
【申请号】CN201510837928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王雅芳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