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用眼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455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活性剂9份、异氰酸酯8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30摄氏度。如此,尽可能的缩短发泡时间,同时形成密度一致的密度层。
[0052]优选的,密度层121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乙二醇28份、丙三醇32份、季戊四醇21份、二乙醇胺15份、环氧丙烷27份、硅表面活性剂10份、异氰酸酯9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5摄氏度。如此,进一步地形成密度均匀一致的密度层。
[0053]为使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形变性能,例如,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26?37份、三羟甲基丙烷27?39份、山梨醇12?22份、乙二胺11?19份、环氧丁烷25?38份、硅表面活性剂9?13份、异氰酸酯9?17份。
[0054]在一个发泡工艺中,先将二元醇的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山梨醇12?22份、乙二胺、环氧丁烷和硅表面活性剂等在室温20-30摄氏度下混合,然后加入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在泡沫切割前熟化一周形成,切割样品。
[0055]优选的,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37份、三羟甲基丙烷27份、山梨醇12份、乙二胺11份、环氧丁烷25份、硅表面活性剂9份、异氰酸酯9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0摄氏度。如此,形成形变性能好的形变层。
[0056]优选的,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26份、三羟甲基丙烷39份、山梨醇22份、乙二胺19份、环氧丁烷38份、硅表面活性剂13份、异氰酸酯17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30摄氏度。如此,尽可能地缩短发泡时间,同时形成形变,恢复缓慢地形变层。
[0057]优选的,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33份、三羟甲基丙烷31份、山梨醇13份、乙二胺12份、环氧丁烷26份、硅表面活性剂11份、异氰酸酯10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5摄氏度。如此,进一步地形成形变性能好、形变恢复缓慢的形变层。
[0058]为使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性能,例如,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16?33份、丙三醇21?32份、苷露醇18?28份、甲苯二胺11?23份、环氧乙烷21?35份、硅表面活性剂8?11份、异氰酸酯7?11份。
[0059]在一个发泡工艺中,先将二元醇的丁二醇、丙三醇、苷露醇、乙二胺、甲苯二胺和硅表面活性剂等在室温20-30摄氏度下混合,然后加入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在泡沫切割前熟化一周形成,切割样品。
[0060]优选的,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33份、丙三醇21份、苷露醇18份、甲苯二胺11份、环氧乙烷21份、硅表面活性剂8份、异氰酸酯7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0摄氏度。如此,形成弹性性能呈柔软的弹性层。
[0061]优选的,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16份、丙三醇32份、苷露醇28份、甲苯二胺23份、环氧乙烷35份、硅表面活性剂11份、异氰酸酯11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30摄氏度。如此,尽可能的缩短发泡时间,同时形成形变弹性性能呈偏中性的弹性层。
[0062]优选的,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22份、丙三醇28份、苷露醇21份、甲苯二胺15份、环氧乙烷23份、硅表面活性剂10份、异氰酸酯9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5摄氏度。如此,进一步地形成弹性较好的弹性层。
[0063]为避免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与人体接触后其内的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例如,接触层124表面设置有生物涂层。例如,该生物涂层包括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新型钛合金生物涂层、rhBMP-2/PDLLA种植体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等。这样,可以提高内层罩120的安全性能,扩大其适用人群,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0064]请再次参阅图2,传感装置140包括多个功能相异的传感器。例如,多个传感器分布于填充层130内的相异位置,用于分别感应检测人体眼部周围各个部位的人体数据。
[0065]请参阅图6,例如,罩体100内设置有电路板150。例如,电路板150与传感装置140连接。例如,传感装置140包括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 144。
[0066]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例如,电路板150分别与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144连接。例如,电路板150包括处理器151,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144的检测数据均传输至处理器151,并由处理器151统一分析处理。
[0067]为检测脑电波,例如,脑电波传感器14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层130的左右两侧上方的区域,以使得在使用时,脑电波传感器141的探头位于头部的大阳穴位,从而在大阳穴位的位置检测人体的脑电波。
[0068]为观察眼球运动数据,例如,压力传感器14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层130的靠近左右两侧的区域,以使得在使用时,压力传感器142探头位于两个眼珠的上方。从而,当眼球运动时,通过压力传感器142即可检测其眼球运动数据。
[0069]为测量含氧量,例如,氧气传感器143设置在填充层130的中部区域,以使得在使用时,氧气传感器143的探头位于鼻子上方,从而在鼻子的周围测量氧气的含量。
[0070]为实时测量温度,例如,温度传感器144设置在填充层130的中上方的区域,以使得在使用时,温度传感器144的探头位于额头周围,从而测量额头周围的温度,以判断该用户的体温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值内。
[0071 ]请参阅图8,例如,电路板150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152。例如,无线通讯模块152与处理器151连接,用于对外传输数据。例如,处理器151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52与用户终端160无线连接。例如,用户终端160为手机、平板以及其它可移动设备或者电脑。
[0072]例如,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52,可以将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的数据传输至用户终端160,以便于用户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
[0073]为帮助用户实现有计划的睡眠,如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74]步骤S11:接收脑电波数据,并分析脑电波数据,得出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
[0075]步骤S12:判断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是否在预设疲劳值内,若是则进入下一步,若否则,发送唤醒指令;
[0076]步骤S13:判断当前氧气含量是否在预设含氧值内,若是则进入下一步,若否则,发送增加氧指令;
[0077]步骤S14:判断当前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值内,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若否则,发送调温指令并进入下一步;
[0078]步骤S15:重复步骤S11?步骤S14。
[0079]例如,脑电波传感器感应脑电波得到脑电波数据。处理器接收脑电波数据,并分析脑电波数据,得出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
[0080]例如,氧气传感器检测氧气含量,得到当前含氧值,处理器接收当前含氧值,并确定当前氧气含量是否在预设含氧值内。
[0081]例如,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温度,得到当前温度值,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值内。
[0082]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5中,具体的是在进行了调温操作后,重新判断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是否在预设疲劳值内,并进行执行步骤S13和步骤S14。
[0083]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有计划的睡眠,即当大脑不处于疲劳时,及时地唤醒用户;当大脑依然处于疲劳时,保持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并及时地调整氧气含量和温度,以帮忙用户更加的在睡眠中消除疲劳。
[008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具有凹型截面, 所述罩体包括相连接的外层罩和内层罩, 所述外层罩和内层罩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内设置有传感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罩采用粘弹性泡沫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截面呈椭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型截面呈圆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内嵌装有磁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罩表面设置有纱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罩设有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罩体的佩戴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包括橡胶。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睡眠用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包括硅胶。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的领域,特别是涉及睡眠用眼罩,其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具有凹型截面,所述罩体包括相连接的外层罩和内层罩,所述外层罩和内层罩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内设置有传感装置。上述睡眠用眼罩,通过罩体的外层罩和内层罩以及设置在填充层内的传感装置,丰富了睡眠用眼罩的功能,帮助用户提高其睡眠质量。
【IPC分类】A61B3/113, A61B5/0476, A61F9/04, A61B5/01
【公开号】CN105411744
【申请号】CN201510976374
【发明人】左曙光
【申请人】左曙光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