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620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 低血压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 为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体质性 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 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0003] 低血压病人病情轻微时,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 良、晕车船等,以及情绪自控能力差,反应迟钝或精神不振奋。严重时表现为站立性眩晕、四 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 低,脑和各脏器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血液循环缓解,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 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 此以往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 昏厥、跌倒、骨折发性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生 活质量。据国外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 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 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0004] 现在存在的治疗慢性低血压的药物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西药大多是激素类药物 (如麻黄素、泼尼松、地塞米松以及近年来推出α受体激动剂),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 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淤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达到提高血压,加大脑、 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但是这一类 的治疗药物副作用大,长期的服用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还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赖药性 和药物成瘾。中药主要有补中益气丸、济生肾气丸、黄芪生脉饮等,这些药物对头晕、头昏, 倦怠乏力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很难根治低血压。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是针对以往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疗效稳定、起效迅 速、治愈率高、使用方便的中药制剂。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原材料组成:
[0008] 桂枝10-20克、陈皮10-20克、白芍10-20克、党参10-20克、炙草10-20克、玉竹10-20 克、黄芪5-8克、生姜10-15克、枳实5-8克、大枣20-30克、川断10-15克、肉桂5-8克、五味子5-8克、当归10-20克、枸杞10-20克、熟地5-8克、仙茅5-15克、太子参5-10克。
[0009]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0]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1] 桂枝10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炙草10克、玉竹10克、黄芪5克、生姜10 克、枳实5克、大枣20克、川断10克、肉桂5克、五味子5克、当归10克、枸杞10克、熟地5克、仙茅 5克、太子参5克。
[0012]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3]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4] 桂枝13克、陈皮13克、白芍13克、党参13克、炙草13克、玉竹13克、黄芪6克、生姜12 克、枳实6克、大枣23克、川断12克、肉桂6克、五味子6克、当归13克、枸杞13克、熟地6克、仙茅 8克、太子参7克。
[0015]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6]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7] 桂枝16克、陈皮16克、白芍16克、党参16克、炙草16克、玉竹16克、黄芪7克、生姜14 克、枳实7克、大枣26克、川断14克、肉桂7克、五味子7克、当归16克、枸杞16克、熟地7克、仙茅 11克、太子参9克。
[0018]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9]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0] 桂枝20克、陈皮20克、白芍20克、党参20克、炙草20克、玉竹20克、黄芪8克、生姜15 克、枳实8克、大枣30克、川断15克、肉桂8克、五味子8克、当归20克、枸杞20克、熟地8克、仙茅 15克、太子参10克
[0021] 在本发明中药制剂中:
[0022]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 降气之功效。用于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 豚。
[0023]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0024]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效。主 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0025]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肺 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0026] 炙草,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滋阴补血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0027]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 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0028]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主 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虚水肿,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0029] 生姜,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之功效。主要用于治 疗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0030] 枳实,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升压强心、之功效。
[0031]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 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0032] 川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
[0033]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 血通经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 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0034]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 效。主要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 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0035]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 扑损伤,痈疽疮疡。
[0036]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虚劳 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0037] 熟地,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虚 所致面色萎黄、头昏心悸;肾精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肝阴不足之双目干 涩、视物昏花。
[0038] 仙茅,味辛,性热。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 疗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0039]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主要用于 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0040] 其中桂枝、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