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97521阅读:来源:国知局
CST的温度条件而呈现出较亲水状态,然后将胶原蛋白纤维囊在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的两端dl去除胶原蛋白纤维层后通过包括晃动、水流或者拉扯等较小作用力的方式即可将植入物与胶原蛋白纤维囊分离并移除出胶原蛋白纤维囊并获得胶原蛋白纤维囊中间部分d2所构成的空腔,该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即为人工血管。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临床上有一病患需要一根长约2厘米内径为3毫米的静脉血管移植。为此首先用2毫米的不锈钢绳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方式制备长为3厘米,内径3毫米的复合杆。将该复合杆均匀涂布60?/?%的^异丙基丙烯酰胺异丙醇溶液,并立即在10_5TOrr真空条件下封装于塑料袋内,随后用地那米型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辐照进行接枝及聚合,辐射剂量为0.3MGy。随后复合杆用冷的去离子水清洗以去除未反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未接枝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随后在25摄氏度下真空干燥。将该复合杆在通过紫外辐照30分钟消毒后植入病患大腿皮下5个礼拜后取出复合杆及其外壁包覆的胶原蛋白纤维囊。将该复合杆及胶原蛋白纤维囊一起冷却温度至20摄氏度后通过切割方法暴露复合杆两端并在20摄氏度冷水中浸泡3小时后夹住胶原蛋白纤维囊中间部分垂直提起复合杆其外壁包覆的胶原蛋白纤维囊并上下甩动,胶原蛋白纤维囊与复合杆因复合杆的重力作用及甩动产生的作用而分离并获得管状胶原蛋白纤维囊中间部分空腔。随后管状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即可在消毒后作为人工血管进行病患的静脉血管移植。
[0025]实施例二:
[0026]制备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其它条件同实施例二,但选择制备的人工血管模板直径为5.9晕米。
[0027]实施例三:
[0028]制备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其它条件同实施例二,但选择制备的人工血管模板直径为1.6晕米。
[0029]实施例四:
[0030]临床上有一病患需要一根直径2毫米长度为1厘米的毛细血管移植。为此首先将直径1毫米长度为1.5厘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杆外面均匀包覆医用硅橡胶使得其复合杆的直径达到2毫米。然后放入功率为100W频率为13.56mhz的等离子发生器中并以lOOsccm的速度通入氩气。然后开启等离子发生器电源处理50秒,随后将复合杆取出并暴露于空气中15分钟,随后浸泡入15wt%的^异丙基丙烯酰胺水溶液中,随后加热到80摄氏度反应2小时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硅橡胶表面的复合杆。随后将复合杆在医用酒精中消毒30分钟后干燥。将患者上臂皮肤在消毒后切开,并用钻钻出一个深1.5厘米内径2毫米的孔洞,然后将复合杆植入后缝合并留置病患体内3周后再次开口取出复合杆及其上包覆的胶原蛋白纤维囊后再次缝合伤口。将取出的复合杆及胶原蛋白纤维囊一起降低温度至室温并通过切割方法将复合杆两端露出,然后在室温冷的生理盐水中轻微摇晃2小时后,复合杆与胶原蛋白纤维囊中间部分分离。将复合杆从胶原蛋白纤维囊中间部分中取出后管状的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即可作为人工血管为病患进行血管移植。
[0031]实施例五:
[0032]临床上有一病患需要一根长约1厘米内径为5毫米的动脉血管移植。为此首先用4毫米的不锈钢绳灌注医用硅橡胶的方式制备长为1.5厘米,内径5毫米的复合杆。
[0033]另外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10g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3g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2g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MBA加入570mL水中.反应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在有冷凝器的1升四颈圆底瓶中升温至70摄氏度,随后加入溶解在30毫升去离子水中的0.5g的过硫酸铵(APS)引发剂以引发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在氮气保护下反应4小时,随后用截留分子量lOKDa的透析膜以每隔8小时更换一次的频率用去离子水透析3天直至溶液电导率小于lyS/cm。所得溶液60摄氏度真空干燥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将所得共聚物配制成0.5wt%的水溶液。
[0034]然后将上述复合杆浸泡进入上述溶液30分钟,随后取出并在60摄氏度干燥2小时,随后将复合杆再次浸泡入去离子水中24小时并且每隔3小时更换一次去离子水。植入物随后再次在60摄氏度干燥2小时。并在在紫外光下消毒30分钟得到表面涂布有温度敏感共聚物的人工血管模板。
[0035]将该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病患大腿皮下4个礼拜后取出复合杆及其外壁包覆的胶原蛋白纤维囊。将该复合杆及胶原蛋白纤维囊一起冷却温度至室温后暴露复合杆两端并在冷生理盐水中浸泡3小时并每隔30分钟轻轻晃动复合杆及胶原蛋白纤维囊,随后握住复合杆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胶原蛋白纤维囊直至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完全脱离复合杆。随后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即可在消毒后作为人工血管进行病患的动脉血管移植。
【主权项】
1.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根据需要移植的血管尺寸设计外壁尺寸与血管内壁尺寸吻合的人工血管模板,然后选择高分子材料根据人工血管模板尺寸制备外壁为高分子材料的人工血管模板,随后在人工血管模板外壁接枝或者涂布温度敏感材料,其后将接枝或者涂布有温度敏感材料的人工血管模板作为植入物植入人体一段时间获得胶原蛋白纤维囊包覆的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然后降低温度至低于温度敏感材料的低临界转变温度LCST时将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从胶原蛋白纤维囊中取出即获得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该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即为人工血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温度敏感材料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及其其衍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温度敏感材料的低临界转变温度低于37摄氏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降低温度是指对植入物及胶原蛋白纤维囊进行降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外壁尺寸与血管内壁尺寸吻合的人工血管模板是指其外壁尺寸介于血管内壁尺寸的51%-1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入物植入人体一段时间是指植入物植入人体后大于等于三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将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从胶原蛋白纤维囊中取出是指通过降低温度至低于低临界转变温度使得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与胶原蛋白纤维囊作用减弱的情况下先将胶原蛋白纤维囊在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的两端去除胶原蛋白纤维层后再通过机械作用将植入物与胶原蛋白纤维囊分离并移除出胶原蛋白纤维囊。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体人工血管的智能制备方法,首次将温度敏感材料接枝或者涂布到人工血管模板植入物表面使得其在植入人体阶段由于高于温度敏感材料的低临界转变温度而呈现出较疏水特性从而有效地与胶原蛋白纤维囊结合以促进胶原蛋白纤维囊均匀地复制人工血管植入物形貌,而在其去除阶段采用低于温度敏感材料的LCST温度的条件并呈现出较亲水特性因此减弱与胶原蛋白纤维囊的相互作用从而能够轻易地与胶原蛋白纤维囊分离以获得近乎无损的胶原蛋白纤维囊空腔作为人工血管。本申请将智能感知周围环境温度的温度敏感材料用于在体人工血管制备具有植入物植入阶段固定性好,而在分离阶段分离方便的特点,因此有助于人工血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IPC分类】A61L27/24, A61L27/50
【公开号】CN105457098
【申请号】CN201510919773
【发明人】张继中
【申请人】东南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