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皮切割器的钉槽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5906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皮切割器的钉槽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在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上的钉槽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包皮过长或包茎是男性常见的生殖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生殖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导致龟头包皮炎症,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并且增加性伴患宫颈炎症及宫颈癌的机会。包皮切除手术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有效方法。
[0003]目前包皮过长通常采用常规包皮环切术和切割缝合器的方法。常规包皮环切术,采用手工切割缝合,使得包皮切口不平整,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时间长。现有的包皮切割缝合器虽然有着切口平整、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的特点,但由于采用的是目前常规胃肠缝合器上使用的钉槽(订书机式),缝合钉经钉槽成型后形成一个类似8字的现状,如图1所示,钉脚打弯陷入组织,造成术后缝合钉脱落困难或不脱钉,并且增加疤痕组织形成。本发明通过对钉槽结构的改进,使得术后成型的缝合钉快速脱钉,组织损伤小,术后瘢痕少。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常规缝合钉新的成型方式的钉槽,起到快速脱钉,减少对组织切割和瘢痕形成的一种包皮切割器的钉槽装置。
[0005]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皮切割器的钉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钉槽顶窗、钉槽底床、钉槽倒脚座、钉槽侧壁和钉槽腔;钉槽腔设有能容纳缝合钉的空间,所述钉槽顶窗位于钉槽腔的顶部,便于缝合钉的钉脚穿过钉槽顶窗两端,钉槽倒脚座位于钉槽腔的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钉槽底床位于钉槽的底部,并和两端的钉槽倒脚座相连接,钉槽侧壁分设于钉槽底床两侧。
[000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倒脚座的最低点向中间与钉槽底床直接连接延续,并与钉槽底床处于同一水平。
[000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倒脚座的弧形结构从上到下终止于最低点,弧形结构的切线至上而下与钉槽顶窗所在平面的角度逐渐变小。
[0008]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顶窗的截面为中空矩形结构。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底床为和钉槽顶窗相平行的矩形平面。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底床为弧形面。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侧壁呈矩形平面。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钉槽侧壁呈弧形平面。
[0013]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配合使用的缝合钉和垫片,所述缝合钉的钉脚和垫片可分离设置,所述垫片为拱形,所述拱形的凹面开口与钉脚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弧形结构的切线至上而下与钉槽顶窗所在平面的角度逐渐变小直至平行呈0度角。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以往的钉槽成型的缝合钉过度打弯后呈现“眼镜”式形状,钉脚打弯逆向刺入组织内,形成卡环与组织嵌合牢固,术后需通过钉脚的卡环对组织的禁箍压迫造成组织缺血坏死,达到切割组织脱钉的目的。不仅脱钉时间长,而且对组织损伤大,术后切口容易形成瘢痕组织。本发明对钉槽的结构进行改进,成型后的缝合钉成为了“发夹”式形状,钉脚成型后和钉桥呈大致平行状将包皮内外板组织夹持,达到夹闭组织血管止血和对合内外板切口的目的,钉脚不刺入组织。由于没有原来缝合钉的“卡环”作用,术后随着阴茎夜间勃起及日常生活中和内裤的摩擦作用下,包皮组织和钉脚之间容易产生相对移位,将钉脚从穿刺创道拔出,达到脱钉目的。这种方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靠组织切割坏死的脱钉原理,脱钉速度快,术后瘢痕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缝合钉过度打弯后呈现“眼镜”式形状正视剖面图。
[0017]图2是本发明钉槽装置在载钉环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图2中Α-Α方向的剖面图。
[0019]图4是图3中Α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是本发明配合使用的缝合钉钉入前的配合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配合使用的缝合钉钉入后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发明配合使用的缝合钉及拱形垫片钉入前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发明配合使用的缝合钉及拱形垫片钉入的后示意图。
[0024]图9是本发明配合使用的缝合钉部分脱钉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发明配合使用的缝合钉脱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7]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包皮切割器的钉槽装置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一种包皮切割器的钉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钉槽顶窗1、钉槽底床2、钉槽倒脚座3、钉槽侧壁和钉槽腔4 ;钉槽腔4设有能容纳缝合钉5的空间,所述钉槽顶窗1位于钉槽腔4的顶部,便于缝合钉5的钉脚6穿过钉槽顶窗1两端,钉槽倒脚座3位于钉槽腔4的两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钉槽底床2位于钉槽的底部,并和两端的钉槽倒脚座3相连接,钉槽侧壁分设于钉槽底床2两侧。钉槽腔为顶窗、底床、倒脚座和侧壁之间的空间,容纳打弯成型后的钉脚。以往的钉槽成型的缝合钉过度打弯后呈现“眼镜”式形状,如图1所示,钉脚刺入组织内,形成卡环与组织嵌合牢固,术后需通过钉脚的卡环对组织造成压迫缺血坏死,达到切割组织脱钉的目的。但倒钩状的缝合钉脱钉时间长,而且对组织损伤大,术后切口容易形成瘢痕组织。本发明对钉槽的结构进行改进,成型后的缝合钉成为了“发夹”式形状。“发夹”式形状的定义为:钉脚成型后和钉桥呈大致平行状将包皮内外板组织夹持,达到夹闭组织血管止血和对合内外板切口的目的,钉脚不逆行刺入组织。由于没有原来缝合钉的“卡环”作用,术后随着阴茎夜间勃起及日常生活中和内裤的摩擦作用下,包皮组织和钉脚之间容易产生相对移位,将钉脚从穿刺创道拔出,达到脱钉目的。这种方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靠钉脚卡环对组织禁箍作用压迫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