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症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36243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症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种用于治疗面肌痊事症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中药领域,尤其设及一种用于治疗面肌疫李症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面肌疫李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摇。抽摇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 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应肌开始,然后设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 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由于面肌疫李的初期症状为眼险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 跳灾"之称,所W-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成为面肌疫李,连动到嘴角, 严重的连带颈部。
[0003] 本病病因不明,西医对此尚缺乏特效治法。目前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但效果均不理 想。西医对于本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苯妥英钢或卡马西平等西药作为 常规治疗面肌疫李的药物,只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单用时需较大剂量才能维持疗效, 存在耐药性及毒副作用,其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药物对本病均无显著疗效。 而手术治疗本病疗效并不显著,容易复发,且进行面神经分支切断术后,易发生轻度面擁, 因此一般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0004] 面肌疫李属中医学"疫症"范畴,由人体正气不足,外邪滞留面部经筋,致气血运行 受阻,经脉失养所导致。在治疗上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显著。本发明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 扶正桂邪、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活血桂疲、清势止疫、平肝焰风、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之功 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面肌疫李治愈率较 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面肌疫李症的中药冲剂及制备方法,具有扶正桂邪、 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活血桂疲、清势止疫、平肝焰风、行气活血、舒筋活络之功效,治病求源 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肌疫李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7] -种用于治疗面肌疫李症的中药冲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 份数为:
[000引牛奶浆根71~83份、黄巧68~80份、血风藤64~77份、藤麻60~74份、
[0009] 太子参57~71份、川号53~68份、斑叶兰50~65份、甘草46~62份、
[0010] 老虎耳43~59份、龙眼肉40~56份、木通根37~53份、大要34~50份、
[0011] 滨南鸟足兰31~47份、玉柏28~44份、慧巧仁25~40份、赠花22~36份、
[001^ 罗布麻叶19~32份、秦巧16~29份、白龙须13~25份、苏木10~21份、
[OOU]木天寥子7~18份、首乌藤5~15份、白僵蚕3~12份、地龙1~10份。
[0014]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5] 牛奶浆根74~80份、黄巧71~77份、血风藤67~74份、藤麻63~71份、
[0016] 太子参60~68份、川号57~65份、斑叶兰53~62份、甘草49~59份、
[0017] 老虎耳46~56份、龙眼肉43~53份、木通根40~50份、大要37~47份、
[001引滨南鸟足兰34~44份、玉柏31~41份、慧巧仁28~37份、赠花25~33份、
[0019] 罗布麻叶22~29份、秦巧19~26份、白龙须16~22份、苏木13~18份、
[0020] 木天寥子10~15份、首乌藤7~12份、白僵蚕5~10份、地龙3~7份。
[0021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2] 牛奶浆根77份、黄巧74份、血风藤70份、藤麻67份、
[0023] 太子参64份、川号61份、斑叶兰57份、甘草54份、
[0024] 老虎耳51份、龙眼肉48份、木通根45份、大要42份、
[00巧]滨南鸟足兰39份、玉柏36份、慧巧仁33份、赠花29份、
[0026] 罗布麻叶26份、秦巧22份、白龙须19份、苏木16份、
[0027] 木天寥子13份、首乌藤10份、白僵蚕7份、地龙4份。
[00%] -种用于治疗面肌疫李症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W下工艺步骤:
[0029] (1)将牛奶浆根、藤麻、太子参、甘草、老虎耳、龙眼肉、大要、滨南鸟足兰、赠花、罗 布麻叶、苏木、木天寥子、首乌藤、地龙洗净、惊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 ~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 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 1.25的稠膏,备用;
[0030] (2)将血风藤、斑叶兰、木通根、玉柏、白龙须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 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惊,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 1.10~1.20的稠膏,备用;
[0031] (3)将黄巧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 取出惊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0032] (4)取川号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0033] (5)取慧巧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 粉,备用;
[0034] (6)取秦巧片入锅内,W文火炒至表面微有焦斑,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 筛,得细粉,备用;
[0035] (7)用教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白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教皮。放凉后 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0036] (8)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步骤 (7)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辅料薦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 IOg的中药冲剂。
[0037]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38] 牛奶浆根:味甘;辛;性溫。归肺;脾;肾经。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桂风除湿。主治劳 倦乏力;食少;乳汁不下;脾虚白带;脱肛;月经不调;头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 《闽东本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 酸软,筋骨不利,经闭,乳汁不通。
[0039] 黄巧:味甘;性溫。入屯、;肺;脾;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脈;生肌敛疮。主治气 短屯、惇;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体虚浮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痴痘难溃;或溃 久不敛。《新华本草纲要》载:"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脈、生肌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 巧主要成分为黄巧总黄酬、黄巧总多糖、黄巧总皂巧和氨基酸等,具有利尿降压、消炎镇痛、 强屯、、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从多方面作用于机体,改善 屯、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等相关血管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功 能。
[0040] 血风藤:味甘;性溫。归肺;脾经。补气血;强筋骨;舒经络。主治气血虚弱;有经不 调;血虚经闭;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 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0041] 藤麻:味甘;苦;寒。归脾;胃经。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用于病后贫血,营 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搏痛。《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治脾虚 腹泻,病后贫血,营养不良。"现代研究证明:藤麻含收缩及松弛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对平滑 肌有一定影响,并有强屯、作用。
[0042]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脾、肺经。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欲 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疲少;自汗气短;W及溫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 衰弱,屯、惇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 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屯、惇,口干,不思饮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太子参对机体具 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0043] 川号:味辛;性溫。归肝;胆;屯、包经。活血桂疲;行气开郁;桂风止痛。主治癒瘤肿 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搏;跌打损伤;痴痘疮瘍。《本草正》载:"散风寒,治痛,破疲 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脈消肿,逐血通经。"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号提取液对 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 乱弧菌、绿脈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号所含的川号嗦、阿魏酸纳具有活 血化疲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缓解屯、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所含的 川号内醋有平滑肌解疫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
[0044] 斑叶兰:味甘;辛;性平。润肺止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主治肺瘦咳嗽; 气管炎;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瘦;跌打损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痴;疮巧;療痛;毒蛇 咬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毒蛇咬伤,痴肿疮巧,肺病咳嗽,气管 炎。"
[0045] 甘草:味甘;性平。归屯、;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桂疲止咳;缓急止痛;调 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屯、惇气短;咳嗽疲多;腕腹四脚李急疼痛;痴肿疮毒;缓解 药物毒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