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98520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肠道应激综合症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 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常与胃肠道其他 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存在。需要经过检查排除可引起这 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 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 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
[0003] 肠道应激综合症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在10%_20%左右,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为 主,女性多见(更有部分患者出现左下腹隐痛);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迀延难愈。在药物 治疗方面,西医暂无理想的药物,而中医治疗该病却有明显优势。肠道应激综合症确切的致 病机制现在仍不明确,但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0004]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属于"寒症"、"腹痛"、"郁症"等范畴,本病主要以外感寒邪 风冷,侵袭与中,或寒冷积滞阻结胃脘,或恣食生冷太过,中阳受伐,导致气机升降失常,阴 寒内盛而成本病。寒自内生多由素体阳虚,脾阳不运,腹脏虚而有寒;或因中阳虚馁,寒湿停 滞,或因气血不足,腹脏失其温养而致病。淤血阻络肝气郁滞,或久病迀延,病久入络;或寒 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淤血阻络成为本病。
[0005] 对于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主要有参苓白术丸等中药治疗或应用西药三联活菌胶 囊和胃肠道动力相关性药物西沙必利。但是,这些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而西药治疗时间长, 费用贵,易发生瞬时性的腹部痉挛、腹鸣或腹泻,易造成肝肾器官损害。
[0006] 肠易激综合症在临床上治疗多种多样,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 靠特定的药物治疗。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主要以参苓白术丸为主。本方证是由脾虚湿 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 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 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 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是 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 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在临床中 多用于治疗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四肢无 力等症。另外,经临床发现,参苓白术散还可以于治疗慢性腹泄,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 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小儿营养不良,放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 网膜病变,慢性中耳炎等疾病。参苓白术丸治疗还是治疗以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 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满,精神疲倦为主,单独由于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效果还不是太明 显。
[0007] 西医西药以西沙必利配合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主要是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 急慢性腹泻、便秘,也可用于治疗中型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消化不良、腹胀为主;西药治疗 主要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且长时间使用易引起易发生瞬时性的腹部痉挛、腹鸣或腹泻,易 造成肝肾器官损害。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黄芪3-5重量 份、白术8-10重量份、防风3_5重量份、白苟8_10重量份、柴胡3_5重量份、枳壳3_5重量份、兀 胡3_5重量份、乌梅1_2重量份、麦冬3_5重量份、丹参3_5重量份、?蔻1_2重量份、青皮1_2重 量份、茯苓1-2重量份、干姜1-2重量份、甘草1-2重量份。
[0009] 上述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按处方称取各药,取乌梅、豆蔻、干姜粉碎成粗粉,加入5-6倍重量份的水,浸泡2-3 小时,蒸馏提取挥发油,制成包合物,药渣备用; (2) 取丹参、麦冬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4小时后, 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滤过,滤液及药渣备用; (3 )将步骤1、步骤2药渣与黄芪、炒白术、防风、白芍、柴胡、枳壳、元胡、青皮、茯苓、甘 草、加6-8倍份量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与步骤2 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2-3倍乙醇,搅匀,静置36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加水至 适量,静置,过滤,加入步骤1中的挥发油以及包合物,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 灌装,灭菌,检验合格后,分装,I OOml/瓶,即得。
[0010] 本制剂治疗肠道应激综合症疗效高、疗程短、治愈率高,一般病人一个疗程(10天) 效果显著明显,多数患者2-3个疗程即可痊愈。
[0011] 本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根究药物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合理组合,充分 保持原药的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快速发挥治疗作用,任何毒 副作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
[0012] 病因病机:该病为外感风邪风冷,侵袭与中,或寒冷积滞阻结胃脘,致肝郁脾虚,肝 失疏泄,气机不畅,情志失调,脾胃不和,日久可累及肾阳;临床上治疗本病以调理扶正祛 邪、除胃寒气、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之功效。
[0013] 药物药理: 黄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痛痹,托毒排 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 月中,内热消渴,血虚痿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本草经疏》:"功能实 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 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 分热甚者禁用。" 炒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 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 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0014]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痛,止茎。用于感冒头痛,风湿 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 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 O
[0015] 白芍: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注意】不宜与藜芦同 用。《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药性论》:"治 肺邪气,腹中痔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 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