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脊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97161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治疗脊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脊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中的腰痛可表现在腰痛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也可与背、腿、膝、腹、肋部疼痛交叉合并出现,故称腰背痛、腰腿痛等。出现腰痛的病因主要由身体感受风、寒、湿、热之外邪,或劳伤肾气,或闪挫坠堕,或痰饮阻络所致。通常中医中腰痛的主要病机解释为:腰为肾之府,所以腰痛多与肾有关,腰痛通常是劳伤肾气为基础、久痛房劳为本、外感为标。凡痛多由“不通”所致,但腰痛却多强调本虚,身体中行经腰部的各条经脉,都贯脊属肾,肾气的盈亏实为维系腰脉通畅与否的关键。各种腰痛之发病,都是以肾虚为内在发病基,若肾不虚,纵染外邪,亦少腰痛。若其经气足以驱邪流通,虽痛亦易解除。
[0003]腰痛以久痛房劳为本,卒痛闪挫为急,感受寒湿则常虚实掺杂。腰痛以房劳内损肾虚最为常见,其病之来,多由渐伤。故久腰痛中,以肾虚为常见。因肾虚之故,易为邪气所侵,风湿停积肾经,与血气相击不散,所以外感腰痛证,以虚中夹实为多。闪挫坠堕,病起突然,气滞血瘀,凝涩腰脉,发病急骤,相对实证较多。腰痛以外感为标,其中寒湿居多。肾为水脏,足太阳为寒水之经,湿性粘腻重着,其性与水相亲,所以,外邪乘腰证中,常以寒湿为多。腰痛的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膀胱诸经有关。腰痛病在经络,但其根源在肾,足三阴三阳,奇经八脉“皆贯与肾而络于腰脊”,故其病位是外在经络,内属肾脏。经气闭涩是标,肾气内伤是本,在经络中,足太阳经为诸阳之首,行身之背,为诸经之藩篱,地位十分重要。
[0004]现有的用于治疗腰痛的西药种类较多,常使用双氯芬酸、芬必得、洛索洛芬、尼美舒利等药物缓解上述症状,但服用这些西药存在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病症易复发等缺点。现有的治疗腰痛的方法除药疗之外,还有理疗方法,例如针疗、艾炙、火疗、蒸汽疗、远红外线疗、磁疗、神灯疗法等,其目的就是通过热能效应解除疼痛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但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0005]由鉴于此,本发明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治疗脊椎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脊椎病的中药,它的配方包括下述质量份的药物:怀牛膝10?20份、杜仲10?15份、木鳖子2?5份、独活5?15份、白芥子2?4份、三七5?15份、甘草2?5份。其中,上述各药物组份均为经过炮制后的药物。
[0007]基于上述,所述治疗脊椎病的中药的配方由下述质量份的药物组成:怀牛膝15?18份、杜仲13?14份、木鳖子3?4份、独活8?10份、白芥子3?4份、三七6?9份、甘草3?4份。其中,上述各药物组份均为经过炮制后的药物。
[0008]基于上述,所述杜仲为盐杜仲。
[0009]基于上述,所述木鳖子为砂烫木鳖子。
[0010]基于上述,所述白芥子为炒白芥子。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脊椎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上述质量份的怀牛膝、杜仲、木鳖子、独活、白芥子、三七、甘草进行混合粉碎成粒度为80?200目的混合药物颗粒;然后将所述混合药物颗粒制成水丸。
[0012]基于上述,所述治疗脊椎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杜仲的炮制方法包括炮制方法一:将杜仲药物原料和盐水混合并浸透,经过滤后将浸透后的杜仲药物原料沥干,然后将沥干后的杜仲药物原料置于锅中用文火炒至杜仲原料内侧出现焦斑制得盐杜仲;炮制方法二:将杜仲药物原料和盐水混合,并置于蒸锅里蒸2小时后取出晒干;炮制方法三:将干净沙子加热到200°C,将杜仲药物原料放进锅内热沙子中炒焖至所述杜仲药物原料表面呈黑褐色,内焦黄。
[0013]基于上述,所述治疗脊椎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木鳖子的炮制方法包括炮制方法一:用砂和带外壳的木鳖子药物原料同炒,用文火炒至木鳖子的外壳双面鼓起,同时有特殊的香味为度制得砂烫木鳖子;炮制方法二:木鳖子取净仁、放入沸水中、稍烫,然后取出倒在麻袋上用两手来回搓,绿皮很快去除,用水洗净之后晒干;炮制方法三:木鳖子取净仁、炒热、碾末,然后用吸油纸包裹,外加麻绳包紧,压榨去油,反复多次至纸上不现油迹、色由黄变灰白色呈松散粉末状时,研细。
[0014]基于上述,所述治疗脊椎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白芥子是通过以下炮制方法制得的:将白芥子药物原料用文火炒至焦黄且具有香味。
[0015]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脊椎病的中药中各药物原料主要功效分析如下: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等。《本草经疏》记载:怀牛膝,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怀牛膝所含蜕皮留酮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且有抗炎镇痛作用。
[0016]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等诸多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药性论》记载:杜仲,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玉楸药解》记载:杜仲,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其中,所述杜仲经盐炒炮制方法制得的盐杜仲药效显著。
[0017]木鳖子,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据《开宝本草》记载:木鳖子,甘、温、无毒;《纲目》记载:苦,微甘,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据《开宝本草》记载:木鳖子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好人乳痈,肛门肿痛;据《本草求原》记载:木鳖子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瘙厥,脚气,挛症,鹤膝;据《百一选方》记载:木鳖子治经络受风寒邪气,筋脉牵连,皮肤疼痛,结聚成核拘挛麻痹;据《圣济总录》记载:木鳖子治打扑损伤,淤血不散疼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木鳖子中含有木鳖子酸、丝石竹皂甙元、齐墩果酸、桐酸、气基酸、留醇等成分。其中,所述木鳖子经砂烫炮制方法制得的砂烫木鳖子毒性明显降低。
[0018]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齿痛等病症。据《本草经疏》记载: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本草汇言》记载: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症,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本草正义》记载: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主风寒所击,祛风之正治也;主金疮止痛,盖指风邪外袭之破伤风,则能祛风而止其痛,非能止脱血发热之疮痛也。奔豚本属肾水之邪上涌,温辛下达,故亦治之。癎座亦因风动而发,然寒风则宜于独活,而痰火生风,非其治矣。
[0019]白芥子,无臭、味辛辣,具有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满肋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阻肿毒、治痰饮咳喘、胸肋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据《本草分经》记载:白芥子辛温入肺,通行经络,发汗散寒,温中利气,豁痰;《医学入门》记载:白芥子利胸膈痰、止反胃吐食、痰咳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淤血;《本草纲目》记载: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温中、散肿止痛温;治咳喘反、麻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方脉正宗》记载:白芥子,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夫人良方》记载:白芥子,治臂痛牵引背胛。其中,所述白芥子经炒至后制得的炒白芥子药效显著。
[0020]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功能主治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七主要含人参皂苷、槲皮素、乙酸、丁香烯等成分。
[0021]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