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脐疝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9750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脐疝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设及一种治疗厮痛外用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厮痛是我国小儿科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出生时厮部筋膜没有 关闭,或厮带脱落后厮带根部组织与厮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 肠管即经厮部薄弱处突出形成厮痛。其因"皆由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气血不和,寒溫不调之 所生也。""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痛。"治宜理气为主,内服用慕香散。目前,对于新生儿 厮痛的治疗主要仍采取保守治疗,许多厮痛或者在四岁之前会由于厮环自行关闭从而自 愈,因此不手术而是观察等待,许多单位在发现厮痛后采取保守治疗,把痛囊回纳后,用纽 扣、硬币、软瓶塞硬纸板等盖在厮痛上,并用胶带进行粘贴,使用細带进行缠绕,弹力腹带等 方法进行加压固定。保守治疗对于早期新生儿厮痛的干预效果具有显著性,新生儿厮痛采 取早期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抑制厮痛病情的发展,显著提高新生儿厮痛的根治率。但由于 新生儿厮痛的中后期主要体征为厮部异物突起,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使 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仍需送医院手术治 疗。
[0003] 临床治疗期望值为恢复新生儿厮部的结构形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厮痛复 发的风险。现临床上常见的痛气带有腰带式痛气带和"T"型式痛气带都是针对成人体型发 明的痛气带。然而,在实际临床运用中,运些痛气带均存在着W下缺点:1、不是根据儿童肚 厮的生理特点而发明制造的;2、固定效果不理想,易滑动,而使痛内容物突出;3、作用面积 小,力量弱,在咳嗽等腹内压剧增时常不能很有效地压迫痛环,阻止痛内容物突出。特别对 于一些病程长,痛环口大的患者治疗效果尤其不理想。最终只能依靠手术治疗,若有可为依 靠的痛气带作治疗,则可随年纪增大,腹肌的加强使腹痛得W痊愈。
[0004] 发明人正是针对W上常规治疗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始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彻底改变W往的治疗手法,在原有加压痛气带治疗厮痛的基础上根据多年 临床使用经验的技术改进,结合传统中医技术,针对本病为气虚下陷、寒邪凝滞发明了本方 中药组合。
[0006]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厮痛外用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川号一份,吴荣英、升麻、小茵香、肉桂各二份,橘核、乌药、木香、下香、香附各=份。
[0007] W上药物共同研磨成细末,装痛气球内,压迫痛环处,外部用常见痛气带固定,3月 为1个疗程。对不同种类痛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3.1%~100%,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后复发 性痛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000引配制使用方法:研细末,装于痛气球内外敷于患处。
[0009]在本方中:川号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吴荣英溫中,止痛,理气,燥湿。升 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小茵香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肉桂补元阳,暖脾 胃,除积冷,通血脉。橘核理气,散结,止痛。乌药行气止痛,溫肾散寒。木香行气,止痛,健脾, 消食。下香溫中降逆,补肾助阳。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具体实施方式】
[0010]选取我院儿科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100例新生儿厮痛,随机进行 分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儿27例;年龄范围1~28天、平均年龄(12±2)天; 体重范围3.2~5. OKg、平均体重(3.5 ± 0.8化g;观察组50例,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儿25例; 年龄范围1~28天、平均年龄(13±3)天;体重范围2.9~4.8蛇、平均体重(3.4±0.7化邑;两 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〇. 05)。
[001U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具体如下:保持厮痛病灶处于洁净状态,定时进行消毒;为 新生儿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做好预防病原菌感染新生儿的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新生儿的 生理状态,定时做好常规检查;动态监测厮痛的病情发展,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本发明方剂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厮痛及厮痛 周围处辅助,促进厮孔自主愈合,每隔=天给新生儿更换一次药剂。
[0012]药剂配方由W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川号一份,吴荣英、升麻、小茵香、肉桂各二份,橘核、乌药、木香、下香、香附各=份。 [OOU]二、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厮痛恶化率、并发症发生率、厮痛复发率及治愈率。
[0014] S、数据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001引四、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厮痛恶化率为6.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厮痛复发率为2.00%、治愈 率为96.00%;对照组患儿的厮痛恶化率为32.00%、并发症发生率为46.00%、厮痛复发率为 12.00%、治愈率为64.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0016]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判定指标对比[n(%)]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厮痛恶化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厮痛复发率均显 著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的厮痛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本方剂早期干预新 生儿厮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护理。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脐疝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川芎一份,吴茱萸、升麻、小茴香、肉桂各二份,橘核、乌药、木香、丁香、香附各三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脐疝外用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川芎一份,吴茱萸、升麻、小茴香、肉桂各二份,橘核、乌药、木香、丁香、香附各三份;彻底改变以往的治疗手法,在原有加压疝气带治疗脐疝的基础上根据多年临床使用经验的技术改进,结合传统中医技术,针对本病为气虚下陷、寒邪凝滞发明了本方中药组合,配合疝气带使用,对不同种类疝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73.1%~100%,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后复发性疝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IPC分类】A61K36/8905, A61P43/00
【公开号】CN105663565
【申请号】CN201610145687
【发明人】林太鸿
【申请人】福建康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