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543873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膏药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也可用于骨折预后以加快恢复,且作用迅速持久,毒副作用小。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可充分发激发各味中药的药效,且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膏药能够快速治愈风湿骨病,一般3~4个疗程即可痊愈,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费用小。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痹阻、闭塞,是指风寒湿邪气侵犯人体,导致 脏腑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痿楚,麻木不仁,沉重以及脏腑功能障碍,气 机升降出入阻滞不畅为特点的一类病证,其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经文指出风寒湿三种邪 气相合混杂侵犯人体,使机体之经络闭阻,营卫之气凝涩,导致痹证的发生,从而说明风寒 湿是痹证发生的主要病因。值得注意的是三气杂至,合共犯人,才致痹证,单一的风寒湿邪 犯人不一定致痹。行、痛、著三痹的病因病机。经文从感受风寒湿邪之偏重情况的角度把痹 证分为痛痹、行痹、着痹三种。行痹,亦称风痹,是感受的风邪偏胜致的痹证。由于风邪具有 善行数变的特性,故以疼痛游走无定处为其临床特点。痛痹,亦称寒痹,是因感受的寒邪偏 胜侵袭机体而致的痹证。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闭塞经络,气血不通,故以疼痛较剧 烈,部位固定,遇寒则痛剧为特点。著痹,亦称湿痹,是因感受的湿邪偏胜而致的痹证。由于 湿邪重浊粘滞,著而难去,故以肢体关节重著麻木、痛处不移,缠绵难愈为其特点。这说明三 痹均是在风寒湿气杂至的基础上某一邪气偏胜而致,提示临床应审证求因,注重从病候探 求致病因素中某一邪气偏胜,治疗既要三邪并祛,又要着重祛除其偏胜之邪气。
[0003] 风寒湿痹一般常导致的病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目前针风湿性 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药物大多存在治疗效果不突出、不理想,同时有些药物的毒副作 用大等缺陷,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0004]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膏药,所述的膏药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 伤,也可用于骨折预后以加快恢复,且作用迅速持久,毒副作用小。
[0006]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充分发激发各 味中药的药效,且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
[0007]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种膏药,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
[0009] 马钱子40~60份、生川乌30~50份、生草乌30~50份、威灵仙17~33份、透骨草5~ 15份、防风10~20份、羌活10~18份、独活10~20份、骨碎补17~33份、川续断17~33份、川 牛膝17~33份、桑寄生17~33份、鹿角片17~33份、细宰10~20份、乌蛇15~25份、地龙10~ 20份、全虫10~20份、守宫10~20份、乳香15~25份、没药15~25份、血竭10~20份、麻油900 ~1100份、樟丹250~380份。
[0010]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
[0011] 马钱子45~55份、生川乌35~45份、生草乌35~45份、威灵仙20~30份、透骨草8~ 12份、防风12~18份、羌活11~17份、独活12~18份、骨碎补20~30份、川续断20~30份、川 牛膝20~30份、桑寄生20~30份、鹿角片20~30份、细宰12~18份、乌蛇17~23份、地龙12~ 18份、全虫12~18份、守宫12~18份、乳香17~23份、没药17~23份、血竭12~18份、麻油920 ~1080份、樟丹270~360份。
[0012] 进一步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
[0013] 马钱子48~52份、生川乌38~42份、生草乌38~42份、威灵仙23~27份、透骨草9~ 11份、防风14~16份、羌活13~15份、独活14~16份、骨碎补23~27份、川续断23~27份、川 牛膝23~27份、桑寄生23~27份、鹿角片23~27份、细宰14~16份、乌蛇19~21份、地龙14~ 16份、全虫14~16份、守宫14~16份、乳香19~21份、没药19~21份、血竭14~16份、麻油950 ~1050份、樟丹290~340份。
[0014] 其中,马钱子亦名番木鳖(《飞鸿集》)。味苦,性寒,有大毒。入肝、脾经。功能:散结、 消肿、通络、止痛。马钱子碱对感觉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外用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0015] 生川乌(Aconite Root),别名鹅儿花、铁花。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 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生川乌酊外用能 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0016] 生草乌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野生种)或北乌头的块根。具有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00 17] 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铁线莲属,中国分布较广,威灵仙以干燥 的根及根茎入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梗之功效。
[0018] 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subsp.asiatica(Hara)Kitamura)又名药曲草, 蝇毒草等。入药部分为植物全草。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
[0019] 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 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之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0020] 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散表寒;祛风湿;利关 节;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0021] 独活,中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微温。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 挟湿头痛。
[0022] 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 蛾草。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之功效。
[0023]川续断的根入药,主治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 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0024]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味甘、微苦, 性平。可用于活血祛瘀,祛风利湿。
[0025] 桑寄生,别称桃树寄生,苦楝寄生等,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0026] 鹿角片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等功效,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 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痈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等症状。
[0027] 细宰又称细辛,性味归经是:味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功效是: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0028] 乌蛇又称乌梢蛇,味甘,性平。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0029] 地龙即蚯蚓,味咸;性寒,有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的作用。
[0030] 全虫又称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干燥体。有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主治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卩民,半身 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0031]守宫即壁虎,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功效主治:祛风,活络,散结。用于中风瘫 痪,风湿关节痛,骨髓炎等。
[0032]乳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等。味辛; 苦;微温。
[0033] 没药又名末药。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 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肿 止痛。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配雄黄,消肿生肌、燥湿解毒。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 地丁树的干燥树脂,
[0034] 血竭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血竭别名骐麟竭、海蜡、麒麟血、 木血竭,血竭有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血竭有治疗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 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的作用。
[0035] 麻油是芝麻油,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的功效,麻油中还含有蛋白质、芝麻素、维 生素 E、卵磷脂、蔗糖、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食用油。一般黑芝麻食用, 白芝麻榨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芝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亦称"胡麻油""脂麻油" "汪油""香 油"等。外用芝麻油可抗干燥,在本发明中麻油也起到溶剂的作用。
[0036] 樟丹又名铅丹、丹粉、朱粉、铅华。味辛、微寒、有毒。系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 成。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
[0037]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方法,古代人称它为薄贴,它是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 成胶状物质,然后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长时间的贴在患处。"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 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 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 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 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 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0038] 每一味药均有其各自的药性和作用,多种药的合理配伍才能中和这个药方的阴阳 平衡性。本发明提供的配方,根据中医外治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应用和不断改进,通过将各 组分合理配伍,既能增强治疗的作用,也能減弱其毒副作用,提高整体疗效。在本发明中,马 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樟丹等几味中药均有毒性,刺激性也很强,须结合配伍方法 及制备方法调和其毒性。
[0039] 如上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1)、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 川牛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得到油药混合物;
[0041 ] 2)、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煎熬后过滤得到药油;
[0042] 3)、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充分熬制后停火;
[0043] 4)、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即得所述 膏药。
[0044]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膏药,与处方中药物的药性相适应,对皮肤无刺激 性,副作用小,且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
[0045]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5~7天。
[0046]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在步骤2)中,所述煎熬具体为:
[0047] 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置于文火上煎熬,熬至所述油药混合物中的药粉变成枯黄色。 [0048]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在步骤3)中,所述充分熬制后停火的操作具 体为:
[0049] 取出几滴药油滴入冷水中,若药油冷却后能抽成粘丝状则停火。
[0050] 实际操作中,可用手抓取冷却的药油的两端,向相反方向用力牵拉,若药油可牵拉 成粘丝状而不易拉断则说明药油已熬制成分,可以停止加热。
[0051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去火毒的操作。
[0052]膏药熬成后,加果立即摊涂贴在皮肤上,能刺激皮肤,轻的发痒,重的起水泡,甚至 于溃烂,这叫做火毒。所以须先去火毒,才能贴用。
[0053]进一步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所述去火毒操作具体包括:
[0054] 将膏药制成细条,放入冷水中浸泡6~8天,每20~28小时换水一次。
[0055] 去火毒的方法常见的有:把刚熬成的膏药放在日光不能直接照到处一个较长的时 期;浸泡在凉水内几天;用喷水法或炸水法去火毒等。不同方法的选择须根据处方中药物的 种类和配比进行选择。
[0056] 如上所述的膏药在制作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骨折预后的相关药物中的应用。
[0057]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膏药能够快速治愈风湿骨病,一般3~4个疗程即可痊愈,见效 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费用小。
[00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59] 1)、本发明通过将各组分合理配伍,既能增强治疗的作用,也能減弱其毒副作用, 提尚整体疗效。
[0060] 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膏药,与处方中药物的药性相适应,对皮肤无刺 激性,副作用小,且具有方便、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
[0061] 3)、本发明提供的膏药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也可用于骨折预后以加快 恢复,且作用迅速持久,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 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 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 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63] 实施例1
[0064]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包括按照重量配制的如下组分:
[0065]马钱子40g、生川乌50g、生草乌30g、威灵仙17g、透骨草15g、防风10g、羌活10g、独 活l〇g、骨碎补17g、川续断33g、川牛膝17g、桑寄生33g、鹿角片17g、细宰20g、乌蛇25g、地龙 10区、全虫2(^、守宫1(^、乳香258、没药158、血竭2(^、麻油90(^、樟丹25(^。
[0066] 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7] 1)、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 川牛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得到油药混合物;
[0068] 2)、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煎熬后过滤得到药油;
[0069] 3)、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充分熬制后停火;
[0070] 4)、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即得所述 膏药。
[0071] 实施例2
[0072]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包括按照重量配制的如下组分:
[0073]马钱子60g、生川乌30g、生草乌50g、威灵仙33g、透骨草5g、防风20g、羌活18g、独活 2〇g、骨碎补33g、川续断17g、川牛膝33g、桑寄生17g、鹿角片33g、细宰10g、乌蛇15g、地龙 2(^、全虫1(^、守宫2(^、乳香158、没药258、血竭1(^、麻油110(^、樟丹38(^。
[0074] 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5] 1)、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 川牛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得到油药混合物;
[0076] 2)、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煎熬后过滤得到药油;
[0077] 3)、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充分熬制后停火;
[0078] 4 )、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得到膏 药,将所述膏药去火毒后即可使用。
[0079] 实施例3
[0080]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包括按照重量配制的如下组分:
[00811马钱子45g、生川乌35g、生草乌45g、威灵仙20g、透骨草12g、防风18g、羌活llg、独 活18g、骨碎补20g、川续断30g、川牛膝20g、桑寄生30g、鹿角片20g、细宰18g、乌蛇17g、地龙 18区、全虫128、守宫188、乳香238、没药178、血竭188、麻油92(^、樟丹27(^。
[0082] 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3] 1)、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 川牛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5~7天,得到油药混合物;
[0084] 2)、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置于文火上煎熬,熬至所述油药混合物中的药粉变成枯黄 色后过滤得到药油;
[0085] 3)、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熬制过程中取出几滴药油滴 入冷水中,若药油冷却后能抽成粘丝状则停火;
[0086] 4)、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得到膏 药;
[0087] 5)、将膏药制成细条,放入冷水中浸泡6天,每20小时换水一次。
[0088] 实施例4
[0089]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包括按照重量配制的如下组分:
[0090] 马钱子55g、生川乌45g、生草乌35g、威灵仙30g、透骨草8g、防风12g、羌活17g、独活 12g、骨碎补30g、川续断20g、川牛膝30g、桑寄生20g、鹿角片30g、细宰12g、乌蛇23g、地龙 12区、全虫188、守宫128、乳香178、没药238、血竭128、麻油108(^、樟丹36(^。
[0091] 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2] 1)、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 川牛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5~7天,得到油药混合物;
[0093] 2)、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置于文火上煎熬,熬至所述油药混合物中的药粉变成枯黄 色后过滤得到药油;
[0094] 3)、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熬制过程中取出几滴药油滴 入冷水中,若药油冷却后能抽成粘丝状则停火;
[0095] 4 )、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得到膏 药;
[0096] 5)、将膏药制成细条,放入冷水中浸泡8天,每28小时换水一次。
[0097] 实施例5
[0098]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包括按照重量配制的如下组分:
[0099]马钱子50g、生川乌40g、生草乌40g、威灵仙25g、透骨草10g、防风15g、羌活14g、独 活15g、骨碎补25g、川续断25g、川牛膝25g、桑寄生25g、鹿角片25g、细宰15g、乌蛇20g、地龙 15区、全虫15&、守宫158、乳香2(^、没药2(^、血竭158、麻油100(^、樟丹32(^。
[0100] 该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1] 1)、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 川牛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5~7天,得到油药混合物;
[0102] 2)、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置于文火上煎熬,熬至所述油药混合物中的药粉变成枯黄 色后用三层纱布过滤得到药油;
[0103] 3)、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熬制过程中取出几滴药油滴 入冷水中,若药油冷却后能抽成粘丝状则停火;
[0104] 4 )、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得到膏 药;
[0105] 5)、将膏药制成细条,放入冷水中浸泡7天,每24小时换水一次。
[0106] 实验例药物刺激性及过敏性测试
[0107]受试对象:
【申请人】招集的80名健康志愿者。
[0108] 材料:实施例1~5制成的膏药;公开号0附01396532六,【公开日】为2009.4.1中记载的 筋骨风湿寒痛膏作为对比例。
[0109] 实验方法:将膏药贴于腰部、颈椎、四肢关节或双肩部分,40小时后观察贴敷部位 的临床表现及皮肤变化情况。
[0110] 判断指标:根据反馈意见及受试人员过敏性反应症状不同,分为0~3级。
[0111] 0级:无明显反应;
[0112] 1级:
[0113] 有轻微发痒,且持继时间不超过1小时,揭膏后无其他表症现象;
[0114] 无发痒症状,但揭膏后有轻微红点,水泡;
[0115] 上述两者都有,但现象轻微。
[0116] 2级:
[0117] 有明显的抓痒现象,持继时间在1小时以上或伴有轻微的全身不适感;
[0118]揭膏后有明显水泡,红斑情况,有发痒现象;
[0119] 揭膏后间隔一段时间,在贴膏处或周边有明显的红斑,发痒现象。
[0120] 3级:
[0121 ]有严重的抓痒现象,其痒难忍或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感;
[0122] 揭膏后一段时间皮肤有严重红斑、溃烂现象。
[0123] 试验统计方法
[0124] 假如本试验的统计方法按优效性试验的统计检验,其要求的样本量大小估计为 200例左右。但现在样本量仅为80例,大大小于需要的样本量,故而不能应用此法进行可信 度、标准误差等项目检查,故而仅统计试验的总过敏率,如表1所示。
[0125] 表1膏药过敏率
[0128] 从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膏药刺激性弱,与现有技术相比,过敏率大幅下降, 副作用大大降低。
[0129] 将本发明实施例3~5制得的膏药进行临床使用。
[0130] 具体临床例如下:
[0131] 临床例1
[0132] 李某,男,52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某家具店老板。
[0133] 2001年11月6日求治。
[0134] 自述:一年前感觉颈部僵硬、不舒,颈部活动受限。直至前一段时间又感觉手背、小 手指发麻,同时患有肩周炎,已历时一年有余。
[0135] 治疗:膏药四帖,分别贴于颈椎、肩部患处,七天为一疗程。半月后,11月22日,再开 四帖膏药,两个疗程的量。
[0136] 复诊结果:颈椎病、肩周炎已治愈,前后四个疗程,月余时间。
[0137] 临床例2
[0138] 崔某,男,43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某工厂工人。
[0139] 2007年3月11日求治。
[0140] 自述:2004年的春节因劳累过度,引发腰痛,后逐渐发展到右腿,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经CT检查,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右腿只能抬高45度,咳嗽咳使疼痛加剧。
[0141] 治疗:当即给予两个疗程的膏药贴于患处。
[0142] 复诊结果:3月29日复诊,自述症状减轻了一大半,走路能较治疗前强二、三倍,又 开了两个疗程的膏药,到了四月下旬,陪其亲属前来治疗腿痛。自述三个疗程后已不再有痛 感,为了巩固疗效,又贴了一个疗程,治好以后,什么活都能干了。
[0143] 临床例3
[0144] 靳某,男,65岁,齐齐哈尔市第二建筑公司退休工人。
[0145] 2012年12月22日求治。
[0146] 自述:由于常年在建筑工地工作,活比较重,又加上风寒湿外邪侵袭,日积月累,造 成腰腿痛,头些年还没感觉太严重,可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近两年每逢季节变化、气候变化, 就感到腰腿疼痛加剧,行动困难。
[0147] 治疗:四个疗程,腰腿两处八贴膏药,并嘱咐一个月后再来治疗。
[0148] 复诊结果:2013年1月30日复诊,自述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较以前好多了,造成能参 加晨练了,能围体育场走四、五圈。
[0149] 又经过四个疗程的膏药。到了2013年的4月份,患者自述感觉腰腿不痛了,也有劲 了,好像回到了年轻时代。
[0150] 由于风寒湿的侵袭,形成的痹症是顽固难愈之症,本发明对此顽疾有很好的疗效。
[0151]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 经过反复实验而得,因此该膏药对顽固性的风湿骨病有独特的疗效。它采用多种中草药联 合作用,综合施治,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迅速渗透病灶,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 力,消除组织炎性水肿,缓解肌肉紧张及痉挛,迅速恢复颈、肩、腰、膝关节的活动作用,从而 使诸症得以消除,其组方配伍得当、严谨,制备方法独特,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膏药能够快速 治愈风湿骨病,而且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费用小。
[0152]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 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主权项】
1. 一种膏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 马钱子40~60份、生川乌30~50份、生草乌30~50份、威灵仙17~33份、透骨草5~15 份、防风10~20份、羌活10~18份、独活10~20份、骨碎补17~33份、川续断17~33份、川牛 膝17~33份、桑寄生17~33份、鹿角片17~33份、细宰10~20份、乌蛇15~25份、地龙10~20 份、全虫10~20份、守宫10~20份、乳香15~25份、没药15~25份、血竭10~20份、麻油900~ 1100份、樟丹250~38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 马钱子45~55份、生川乌35~45份、生草乌35~45份、威灵仙20~30份、透骨草8~12 份、防风12~18份、羌活11~17份、独活12~18份、骨碎补20~30份、川续断20~30份、川牛 膝20~30份、桑寄生20~30份、鹿角片20~30份、细宰12~18份、乌蛇17~23份、地龙12~18 份、全虫12~18份、守宫12~18份、乳香17~23份、没药17~23份、血竭12~18份、麻油920~ 1080份、樟丹270~360份。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膏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 马钱子48~52份、生川乌38~42份、生草乌38~42份、威灵仙23~27份、透骨草9~11 份、防风14~16份、羌活13~15份、独活14~16份、骨碎补23~27份、川续断23~27份、川牛 膝23~27份、桑寄生23~27份、鹿角片23~27份、细宰14~16份、乌蛇19~21份、地龙14~16 份、全虫14~16份、守宫14~16份、乳香19~21份、没药19~21份、血竭14~16份、麻油950~ 1050份、樟丹290~340份。4.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透骨草、防风、弟活、独活、骨碎补、川续断、川牛 膝、桑寄生、鹿角片、细宰、乌蛇制成粉状加入麻油中浸泡,得到油药混合物; 2) 、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煎熬后过滤得到药油; 3) 、将所述药油文火熬制至微沸时加入樟丹并混匀,充分熬制后停火; 4) 、加入制成粉状的地龙、全虫、守宫、血竭并搅拌均匀,冷却后加入冷水即得所述膏 药。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 为5~7天。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煎熬具体为: 将所述油药混合物置于文火上煎熬,熬至所述油药混合物中的药粉变成枯黄色。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充分熬制后 停火的操作具体为: 取出几滴药油滴入冷水中,若药油冷却后能抽成粘丝状则停火。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去火毒 的操作。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火毒操作具体包括: 将膏药制成细条,放入冷水中浸泡6~8天,每20~28小时换水一次。10.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膏药在制作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骨折预后的相关 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K35/62GK105902744SQ20161041581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于文志, 于静, 于洁, 于鑫
【申请人】于文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