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7066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学,骨科手术中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
【背景技术】
[0002]肱骨大结节骨折:是肱骨近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治疗及时、正确多可以康复,但若贻误病情或治疗不当则可能导致肩关节部分功能的丧失。肱骨大结节是肱骨近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前内侧以肱骨结节间沟为界与肱骨小结节相邻,后上以肱骨解剖颈为界与肱骨头相邻,其下以肱骨干骺结合部与肱骨干相邻。肱骨大结节从上到下分别是外展肩关节的冈上肌、外旋肩关节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
[0003]肱骨大结节骨折,目前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骨折程度较重的患者,保守治疗的方法并不适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目前已是临床上治疗移位严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首选。因为其可以达到解剖复位,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的功能。目前内固定的方法很多,内固定器械也多有普通螺钉、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钢板等。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内固定手术后的并发症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固定强度不够及内固定物的长度不合适、术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及腋神经损伤,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有足够强度及合适长度的内固定器械来进行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操作简单,能解决目前临床上肱骨大结节骨折难于固定的问题,并且可以大大减少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暴露于放射线的时间,极大的减少术中放射次数及腋神经损伤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包括板体和五枚螺钉;所述板体为半凹的弧形钢板,其具有与人体肱骨大结节一致的弧度;所述五枚螺钉由四枚锁定螺钉及一枚加压螺钉组成,所述板体上分别设有对应于五枚螺钉的五个螺钉孔,分别是四个锁定螺钉孔及一个加压螺钉孔,所述一个加压螺钉孔设于所述板体中间,所述四个锁定螺钉孔中的两个设于所述板体的上方,另两个设于所述板体的下方;四枚锁定螺钉分别与板体边缘呈倾斜角度固定。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板体中间比两端更薄,使其能够紧密贴附于肱骨大结节的位置。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枚锁定螺钉中位于板体上方的两枚锁定螺钉与板体上缘呈40-50度角(优选45度角),指向肩关节腔;所述四枚锁定螺钉中位于板体下方的两枚锁定螺钉与板体下缘呈40-50度角(优选45度角),指向肱骨下端;从而避免损伤腋神经,以增加板体固定骨折的强度。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枚加压螺钉与板体垂直,能够对骨折起到加压作用,使板体贴附于肱骨。
[0010]该装置操作简单,操作时可先通过中间的普通加压螺钉孔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使骨折块复位并对骨折块进行加压,随后分别进行上下方四个锁定螺钉的倾斜角度固定,形成立体交叉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解决了临床上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的难题。本装置能够提高钢板内固定物的固定强度,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减少术中放射次数及腋神经损伤发生率,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6]I是板体,21、22、23、24是锁定螺钉,25是加压螺钉,31、32、33、34是锁定螺钉孔,35是加压螺钉孔,4是肱骨,5是肩关节腔,A是锁定螺钉21、22与板体I上缘的夹角,B是锁定螺钉23、24与板体I下缘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
[0019]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包括一块板体I及所用于固定的四枚锁定螺钉21、22、23、24、一枚普通加压螺钉25。板体I具有与人体肱骨大结节大体一致的弧度,且板体I的两端较中间更厚,对肱骨4有牢固的抓持力。板体I上分别设有对应于五枚螺钉的五个螺钉孔,分别是四个锁定螺钉孔31、32、33、34及一个加压螺钉孔35,一个加压螺钉孔35设于板体I中间,四个锁定螺钉孔31、32、33、34中的两个锁定螺钉孔31、32设于板体I的上方,另两个锁定螺钉孔33、34设于板体I的下方。四枚锁定螺钉
21、22、23、24中位于板体I上方的两枚锁定螺钉21、22与板体I上缘呈40-50度角(见图3中的夹角A,夹角A优选45度角),指向肩关节腔5 ;四枚锁定螺钉21、22、23、24中位于板体I下方的两枚锁定螺钉23、24与板体I下缘呈40-50度角(见图3中的夹角B,夹角B优选45度角),指向肱骨4下端。因腋神经绕肱骨头向外后方走行,下面的锁定螺钉23、24如果斜向上方固定,易损伤腋神经。故本设计为避免损伤腋神经,特设计下方的两枚锁定螺钉23、24朝向下方走行。为增加螺钉的把持力,并与上方锁定螺钉21、22形成一个立体固定系统,设计螺钉朝向与板体I下缘呈40-50°角固定。四枚锁定螺钉21、22、23、24分别与板体I边缘呈倾斜角度固定,使板体I紧密贴附于肱骨4,保证内固定物的固定强度,且避免损伤腋神经。一枚加压螺钉25与板体I垂直,能够对骨折起到加压作用,使板体I贴附于肱骨4。
[0020]在手术应用中,作一肩峰下切口,将大结节骨折显露。将骨折复位后,将板体I固定于骨折表面。先于板体I的中间加压螺钉孔35向肱骨4打入一枚普通加压螺钉25,使板体I贴附于肱骨4表面。随后分别于板体I的上下方倾斜打入四枚锁定螺钉21、22、23、24(使位于板体I上方的两枚锁定螺钉21、22与板体I上缘呈40-50度角,指向肩关节腔5 ;位于板体I下方的两枚锁定螺钉23、24与板体I下缘呈40-50度角,指向肱骨4下端),对骨折端起到立体支撑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和五枚螺钉;所述板体为半凹的弧形钢板,其具有与人体肱骨大结节一致的弧度;所述五枚螺钉由四枚锁定螺钉及一枚加压螺钉组成,所述板体上分别设有对应于五枚螺钉的五个螺钉孔,分别是四个锁定螺钉孔及一个加压螺钉孔,所述一个加压螺钉孔设于所述板体中间,所述四个锁定螺钉孔中的两个设于所述板体的上方,另两个设于所述板体的下方;四枚锁定螺钉分别与板体边缘呈倾斜角度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中间比两端更薄,使其能够紧密贴附于肱骨大结节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枚锁定螺钉中位于板体上方的两枚锁定螺钉与板体上缘呈40-50度角,指向肩关节腔;所述四枚锁定螺钉中位于板体下方的两枚锁定螺钉与板体下缘呈40-50度角,指向肱骨下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枚锁定螺钉中位于板体上方的两枚锁定螺钉与板体上缘呈45度角,指向肩关节腔;所述四枚锁定螺钉中位于板体下方的两枚锁定螺钉与板体下缘呈45度角,指向肱骨下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枚加压螺钉与板体垂直,使板体贴附于肱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钢板,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板体和五枚螺钉,钢板具有和肱骨大结节相同的弧度。五枚螺钉由四枚锁定螺钉及一枚加压螺钉组成。板体上分别设有对应于五枚螺钉的五个螺钉孔,分别是四个锁定螺钉孔及一个加压螺钉孔。一个加压螺钉孔设于所述板体中间,四个锁定螺钉孔中的两个设于所述板体的上方,另两个设于所述板体的下方。四枚锁定螺钉分别与钢板边缘呈倾斜角度固定,使钢板紧密贴附于肱骨,保证内固定物的固定强度。该装置主要用于肱骨大结节骨折,能够提高内固定物的固定强度,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极大的减少术中放射次数及腋神经损伤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IPC分类】A61B17-80
【公开号】CN204274618
【申请号】CN201420606026
【发明人】朱行飞, 张新潮
【申请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