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术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544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术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手术刀。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的手术刀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以下问题:
[0003]1.手术刀使用过程易折断。
[0004]2.手术刀整体为片状,常常阻挡待手术部位的排污血,减缓了污血的排放速度,导致污血排不净,影响了医生观察伤口。
[0005]3.手术刀在手术时,尤其是在进行野外紧急手术时,易切割过大,将无需切除的部位割伤。
[0006]综上所述,现今急需一种不易折断、不阻挡污血的排放、能精确下刀的深度。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手术刀,其目的是:提升了强度和硬度,不阻挡污血的排放,能看到刀伸入的长度。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手术刀,包括主体,主体前端的一侧的两侧侧面设有相对应的刻度,主体前端的另一侧设有由圆弧形刀刃和直线形刀刃组合而成的刀刃;
[0009]主体的中部设有从前往后逐渐变窄的三角形通孔;
[0010]主体后端为手持部位。
[0011]优选的,主体的边角为圆弧形。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主体的中部设有从前往后逐渐变窄的三角形通孔,提升了主体的强度和硬度,使该新型手术刀不易折断,并且三角形通孔给排放污血提供了便利,不阻挡污血的排放;主体前端的一侧的两侧侧面设有相对应的刻度,使医生能精确确定下刀的深度,且防止了手术时出现向前打滑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手术刀的主视示意图。
[0014]其中:1.主体,11.刻度,12.圆弧形刀刃,13.直线形刀刃,14.手持部位,2.三角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手术刀,包括主体1,主体I前端的一侧的两侧侧面设有相对应的刻度11,主体I前端的另一侧设有由圆弧形刀刃12和直线形刀刃13组合而成的刀刃,使医生能精确确定下刀的深度,且防止了手术时出现向前打滑的情况。
[0017]主体I的中部设有从前往后逐渐变窄的三角形通孔2,提升了主体的强度和硬度,使该新型手术刀不易折断,并且三角形通孔2给排放污血提供了便利,不阻挡污血的排放。
[0018]主体I后端为手持部位14。
[0019]主体I的边角为圆弧形,防止了边角为直线型时划伤人体的组织器官。
[002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主体(I)前端的一侧的两侧侧面设有相对应的刻度(11),主体(I)前端的另一侧设有由圆弧形刀刃(12)和直线形刀刃(13)组合而成的刀刃; 主体(I)的中部设有从前往后逐渐变窄的三角形通孔(2); 主体(I)后端为手持部位(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手术刀,其特征在于:主体(I)的边角为圆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新型手术刀,包括主体,主体前端的一侧的两侧侧面设有相对应的刻度,主体前端的另一侧设有由圆弧形刀刃和直线形刀刃组合而成的刀刃,主体的中部设有从前往后逐渐变窄的三角形通孔,主体后端为手持部位,主体的中部设有从前往后逐渐变窄的三角形通孔,提升了主体的强度和硬度,使该新型手术刀不易折断,并且三角形通孔给排放污血提供了便利,不阻挡污血的排放;主体前端的一侧的两侧侧面设有相对应的刻度,使医生能精确确定下刀的深度,且防止了手术时出现向前打滑的情况。
【IPC分类】A61B17-3211
【公开号】CN204293231
【申请号】CN201420774016
【发明人】常留辉
【申请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