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4435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烧伤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臀部是小儿烧伤的常见部位。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常存在以下难题:
[0003]I)臀部很难包扎,皮片固定困难,加之小儿患者好动,容易导致皮片移位,影响手术效果。
[0004]2)小儿患者大小便不能自行控制,也很难与家长沟通。容易污染植皮区,引起感染,导致植皮失败。
[0005]目前,尚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供临床应用。

【发明内容】

[000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具有固定可靠、包扎压力均匀、压力大小可控、引流效果好、避免污染、具有抗感染功能的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包括有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聚乙烯醇海绵外贴有半透膜;外贴有半透膜的面积大于聚乙烯醇海绵,聚乙烯醇海绵处于半透膜的中心部位;聚乙烯醇海绵上设有吸盘;连通吸盘的引流管上设有控制阀。
[0008]所述的聚乙稀醇海绵的厚度不小于5cm。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纳米银成分具有强效、广谱抗感染作用,不易产生耐药,可以发挥抗感染作用;聚乙烯醇海绵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患儿平卧时可以能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可以提高植皮存活率;控制阀可用于调整压力大小;半透膜可通过氧气等小分子物质,维持植皮区的有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细菌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避免外界的污染,保持植皮区的清洁。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参见图1,一种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包括有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I ;聚乙烯醇海绵I外贴有半透膜2 ;外贴有半透膜2的面积大于聚乙烯醇海绵1,聚乙烯醇海绵I处于半透膜2的中心部位;聚乙烯醇海绵I上设有吸盘3 ;连通吸盘3的引流管4上设有控制阀5。
[0014]所述的聚乙稀醇海绵I的厚度不小于5cm。
[00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16]将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覆盖植皮区,用半透膜包裹封闭,连接吸盘、引流管,将引流管的另一端接入医院中心负压,保持持续负压吸引状态,敷料在负压吸引状态下,在植皮区局部形成正压,紧密的贴附于植皮区。产生均匀的压迫作用,且固定牢靠,不受患儿体位的影响。控制阀用于调整压力大小。植皮区的渗出,如少量出血、分泌物等,可被吸出,保持植皮区的清洁。半透膜具有良好的隔绝作用,细菌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使患者的大小便等污染物无法污染植皮区。
【主权项】
1.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I);聚乙烯醇海绵(I)外贴有半透膜(2);外贴有半透膜(2)的面积大于聚乙烯醇海绵(I),聚乙烯醇海绵(I)处于半透膜(2)的中心部位;聚乙烯醇海绵(I)上设有吸盘(3);连通吸盘(3)的引流管(4)上设有控制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稀醇海绵(I)的厚度不小于5cm。
【专利摘要】小儿臀部烧伤植皮术后包扎装置,包括有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聚乙烯醇海绵外贴有半透膜;外贴有半透膜的面积大于聚乙烯醇海绵,聚乙烯醇海绵处于半透膜的中心部位;聚乙烯醇海绵上设有吸盘;连通吸盘的引流管上设有控制阀;将含纳米银的聚乙烯醇海绵覆盖植皮区,用半透膜包裹封闭,连接吸盘、引流管,将引流管的另一端接入医院中心负压,保持持续负压吸引状态,敷料在负压吸引状态下,在植皮区局部形成正压,紧密的贴附于植皮区.产生均匀的压迫作用,且固定牢靠,不受患儿体位的影响;植皮区的渗出,保持植皮区的清洁;半透膜具有良好的隔绝作用;具有固定可靠、包扎压力均匀、压力大小可控、引流效果好、避免污染、具有抗感染功能的特点。
【IPC分类】A61M35-00, A61M27-00, A61L15-24, A61L15-44, A61F13-02
【公开号】CN204352018
【申请号】CN201420827228
【发明人】杨薛康, 胡大海, 朱雄翔, 李志强, 李晓东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