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196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
[0002]【背景技术】:
[0003]在外科手术中,吸引器常被用来清洁手术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吸引器很容易被软组织、碎骨肩等堵塞,在手术过程中疏通吸引器又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减慢手术的进度,也增加了病人的风险。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834450Y于2006年11月8日公开了一种防堵吸引器,包括吸引器管体,设置于管体上的手控部及能连接塑胶管的尾端,在吸引器前端的管体内腔设有防堵网。该防堵吸引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效率。但是软组织、碎骨肩还是堆积在滤网上,很容易堵塞滤网,造成吸引不畅通,影响吸引效果。
[0004]【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能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吸引器的堵塞,避免堵塞物堵塞过滤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包括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后负压管和与所述后负压管连接的用于吸引的前吸引管,所述后负压管与所述前吸引管之间通过连接段连接,所述连接段为内径大于所述后负压管的膨大结构,所述膨大结构的一侧设有凸出于所述膨大结构的用于容纳碎肩的容纳区,所述容纳区的内腔与所述膨大结构的内腔相通,所述膨大结构内设有过滤板。
[0007]该技术方案设置过滤板,将堵塞物过滤,并通过容纳区收集堵塞物,避免其堵塞过滤板。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由所述容纳区的内腔入口处的最低点向高处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过滤板能使碎肩在负压的作用下顺势进入容纳区,减少其滞留堵塞过滤板的机会。
[0009]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的倾斜角度为45° ~60°,能确保堵塞物进入容纳区,而且又不影响废液的吸引。
[001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板的下边缘与所述容纳区内腔的入口的下半部分边缘重合,使堵塞物可以顺利进入容纳区。
[0011]作为优选,所述容纳区内腔的入口为圆形,所述圆形入口的内径与所述膨大结构的内径相等,使堵塞物可以顺利进入容纳区。
[0012]作为优选,所述前吸引管设有靠近所述膨大结构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为折纹结构,可以弯曲前吸引管,便于吸引操作。
[0013]作为优选,所述膨大结构的外表面设有轴向棱,方便操作。
[0014]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吸引器的堵塞,避免堵塞物堵塞过滤板。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包括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后负压管10和与后负压管10连接的用于吸引的前吸引管11,后负压管10与前吸引管11之间通过连接段连接13,为内径大于后负压管10的膨大结构。为了便于吸引操作,尤其是在手术区存在角落区,前吸引管11设有靠近后负压管10的一端的活动段,为折纹结构111,可以更大范围地改变吸引方向;膨大结构的外表面设有轴向棱133,便于手持操作。为了避免吸引过程中有软组织、碎骨肩等的堵塞,膨大结构的一侧设有凸出于膨大结构的用于容纳碎肩的入口为圆形的容纳区131,容纳区131的内腔与膨大结构的内腔相通,膨大结构内设有下边缘与容纳区131内腔的入口的下半部分边缘重合的过滤板132,其内径与膨大结构的内径相等;过滤板132由容纳区131的内腔入口处的最低点向高处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45° ~60°,本实施例为50° ο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包括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后负压管(10)和与所述后负压管(10)连接的用于吸引的前吸引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负压管(10)与所述前吸引管(11)之间通过连接段(13)连接,所述连接段(13)为内径大于所述后负压管(10)的膨大结构,所述膨大结构的一侧设有凸出于所述膨大结构的用于容纳碎肩的容纳区(131),所述容纳区(131)的内腔与所述膨大结构的内腔相通,所述膨大结构内设有过滤板(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32)由所述容纳区(131)的内腔入口处的最低点向高处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32)的倾斜角度为45° ~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32)的下边缘与所述容纳区(131)内腔的入口的下半部分边缘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区(131)内腔的入口为圆形,所述圆形入口的内径与所述膨大结构的内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吸引管(11)设有靠近所述膨大结构的活动段,所述活动段为折纹结构(1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大结构的外表面设有轴向棱(13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后的吸引结构,包括与负压装置连接的后负压管和与所述后负压管连接的用于吸引的前吸引管,所述后负压管与所述前吸引管之间通过连接段连接,所述连接段为内径大于所述后负压管的膨大结构,所述膨大结构的一侧设有凸出于所述膨大结构的用于容纳碎屑的容纳区,所述容纳区的内腔与所述膨大结构的内腔相通,所述膨大结构内设有过滤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防止手术过程中吸引器的堵塞,避免堵塞物堵塞过滤板。
【IPC分类】A61M1-00
【公开号】CN204521711
【申请号】CN201520096998
【发明人】陈学强, 俞立新, 吴群峰, 郭松华, 于健, 冯炜, 李俊杰, 徐飞
【申请人】陈学强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