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大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011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大池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大池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腰大池引流法是将腰大池引流管从腰椎3-4或4-5腰椎间隙置入蛛网膜下腔腰大池处,达到引流脑脊液的目的。因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带管时间长且可动态观察脑脊液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实践中,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脑脊液耳鼻漏和颅内感染的治疗。
[0003]目前,用于腰大池引流法采用的引流管为单管腔设计,内部液体引流和药物注入采用同一管道,通路较长;如有不慎,可能出现脑脊液回流,造成颅内感染;另外,出血量较大或管内有杂质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引流管堵塞,使得引流效率降低、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腰大池引流管内部液体引流和药物注入采用同一管路,可能导致脑积液回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腰大池引流管。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大池引流管,包括脑脊液引流管和药液注入管;所述脑脊液引流管具有导通脑脊液流出的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所述药液注入管具有导通药液注入的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导通方向相反。
[0006]因设置了独立的药液注入管和脑脊液引流管,在注入药液时药液压力不会使得脑脊液引流管中已导流出的脑脊液回流,降低了因脑脊液回流引发颅内感染的风险。
[0007]优选的,所述脑脊液引流管和所述药液注入管在所述腰大池引流管的引流近端连通为整体管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距离所述引流近端3_5mm0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均为多个延引流管轴向切设的长缝;所述长缝长度约6?8mm,分别沿所述脑脊液引流管、所述药液注入管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中相邻的所述长缝间隔90° -180°、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中相邻的所述长缝也间隔90° -180°、交错分布。
[0010]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和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均采用了多个轴向切设的长缝,可防止某一长缝堵塞导致整个引流管不能使用需要更换的问题。
[0011]优选的,所述脑脊液引流管上具有控制开关。
[0012]优选的,所述药液注入管的药液注入段具有肝素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腰大池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腰大池引流管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脑脊液引流管3和药液注入管5,脑脊液引流管3和药液注入管5为相互独立的两条管路、在引流近端I连通为整体管路。
[0016]在脑脊液引流管3和药液注入管5靠近引流近端I上分别具有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和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 ;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为从引流近端I向脑脊液引流管3方向导通,实现脑脊液的引流导出;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为从药液注入管5路向引流近端I导通,实现药液的单向注入。可以看出,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和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的方向相反。
[0017]为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防止药液注入时药液直接通过脑脊液引流管3流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脑脊液引流管3远离引流近端I的位置还设置有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7可控制脑脊液引流管3的液体流通速率。
[0018]为便于连接外接药物注射,在药液注入管5路中还具有肝素帽6,抗菌药物等可通过肝素帽6注入。
[0019]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为多个延管轴向切设的2?4条长缝,长度约6?8_,长缝在管周向上均匀分布,多个长缝沿脑脊液引流管3的圆周方向错开方向和位置、相邻两个长缝间隔90° -1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中长缝的长度为6-8mm,距离引流近端I的距离为3-5mm ;当然,前述数据均根据实际应用中经验得到的优选数据,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其他位置、角度关系的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中的长缝。同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和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采用相同的设置。采用多个单向瓣膜式通道可有效实现多方向进液,防止导管中某一瓣膜式通道堵塞导致导管无法使用的问题,延长了腰大池引流管的使用时间。
[0020]下面对如何具体应用本实施例中的腰大池引流管做详细介绍。本实施例中的腰大池引流管的引流近端I插入患者的腰大池处。正常引流情况下,因患者颅内压较高,脑脊液对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产生正向压力,脑脊液使得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开放,进行正常引流,从脑脊液引流管3流出。通过控制开关7的开口量,可调节脑脊液的引流速度;当颅内压降低至正常时,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关闭,使倒流处的脑脊液无法回流,保证引流的单向性。
[0021]如需注入抗菌等药液时,关闭控制开关7,将抗菌等药液通过肝素帽6注入。因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为药液注入管5向引流近端I方向导通,因此在药液压力作用下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打开,药液进入引流近端I并注入腰大池中;此时因脑脊液引流管3封闭,因此药液无法从脑脊液引流管3流出。在注入药物过程中,因采用了药液注入管5和脑脊液引流管3的双管使结构,导流出的脑脊液不会逆流至腰大池,避免了传统单腔管注入药物时脑脊液反复逆流的情况,降低了颅内感染发生的风险。
[0022]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腰大池引流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脑脊液引流管(3)和药液注入管(5);所述脑脊液引流管(3)具有导通脑脊液流出的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所述药液注入管(5)具有导通药液注入的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导通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脑脊液引流管(3)和所述药液注入管(5)在所述腰大池引流管的引流近端(I)连通为整体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距离所述引流近端(1)3-5_。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均为多个延引流管轴向切设的长缝;所述长缝长度约6?8mm,分别沿所述脑脊液引流管(3)、所述药液注入管(5)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2)中相邻的所述长缝间隔90° -180°、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4)中相邻的所述长缝也间隔90° -180°、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脑脊液引流管(3)上具有控制开关(7) 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注入管(5)的药液注入段具有肝素帽(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大池引流管,包括脑脊液引流管和药液注入管;所述脑脊液引流管具有导通脑脊液流出的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所述药液注入管具有导通药液注入的第二单向瓣膜式通道;所述第一单向瓣膜式通道和所述第二单向瓣膜式导通方向相反。因设置了独立的药液注入管和脑脊液引流管,在注入药液时药液压力不会使得脑脊液引流管中已导流出的脑脊液回流,降低了因脑脊液回流引发颅内感染的风险。
【IPC分类】A61M25-14
【公开号】CN204563264
【申请号】CN201520012227
【发明人】王濯, 沈梅芬
【申请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