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718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显微微创外科手术时具有限制过度牵开功能、防止误伤脑组织的显微神经牵开器。
【背景技术】
[0002]锁孔入路是根据病人具体的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病变部位、性质和局部解剖学特点,在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创伤的同时进行精确定位并接触病变、提高术后存活质量的微创理念衍生技术。
[0003]锁孔入路技术经历了最初的由扩大手术切口使光线射入颅内深部以确保手术医师和助手能看清颅内深部结构的裸眼手术,逐渐转变为采用眼镜式手术放大镜、手术显微镜,再发展成采用内窥镜技术,无论采取哪一种锁孔入路技术,手术区域充分、合理的暴露是基本的要求。临床上常采用蛇形自动牵开器、Hardy氏扩张器、脑压板等器械辅助牵开脑组织以提供必要的手术操作空间。对于表浅的、体积较大的病变,手术暴露往往不是问题;然而,对于脑深部病变,尤其是颅底深部病变,诸如经鼻内镜颅底手术,由于操作范围较小,所需景深较大,如果采用常规的暴露方式如脑压板,常常阻挡术野,甚至无法到达手术区域。
[0004]目前,常采用显微神经牵开器来牵开脑组织。根据颅内病变的深度以及需要暴露的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显微神经牵开器,在显微镜或内窥镜的视野下,用刺刀式动脉瘤持夹器夹闭住该神经牵开器,使显微神经牵开器处于闭合状态,便于通过已建立的手术通道;到达病变部位后,释放显微神经牵开器,牵开病变临近的组织以达到暴露病变的目的,此时取出动脉瘤夹钳,进行手术切除病变;手术完成后,再次伸入刺刀式动脉瘤持夹器夹闭显微神经牵开器,取出显微神经牵开器。但是,显微神经牵开器的牵开程度难以控制,一旦牵开过度,往往对手术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显微微创外科手术时具有限制过度牵开功能、防止误伤脑组织的显微神经牵开器。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包括螺旋状张力圈和分别从螺旋张力圈两端伸出的两条扭臂,所述的扭臂连接牵开臂,两条扭臂之间设有限位部;
[0007]所述牵开臂为扇形结构,牵开臂靠近扭臂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扭臂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牵开臂由近端的板条状逐渐伸展为远端的扁平状。
[0008]优选地,所述的扭臂伸出张力圈后向内侧形成弯折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的限位部包括分别轴接在两条扭臂上的限位条,两根限位条相互铰接。
[0010]优选地,所述的牵开臂的外侧面设有防滑齿纹面,牵开臂的内侧面设有哑光光滑面。
[0011]优选地,所述的牵开臂的远端端头呈圆弧形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的螺旋状张力圈的直径为2?5臟,优选3mm。
[0013]优选地,所述的扭臂的长度为4?8mm,优选6mm。
[0014]优选地,所述的牵开臂的长度为10?25mm,优选15mm。
[0015]优选地,所述的牵开臂的宽度为2?6_,优选4_。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在减少组织牵拉的同时,增加了手术医生的操作空间;螺旋状张力圈的直径与标准的动脉瘤夹的尺寸基本一致,可由各种动脉瘤持夹器操作,无需另行设计操作器械,通用性较好;牵开臂近端呈板条状、远端呈扁平状的结构可进一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且可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将牵开臂设计成具有不同弯折角度、宽度及长度的形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设计;两条扭臂之间的限位部限制了牵开臂的张开度,使其最大张开度不超过45°,牵开臂头端距离保持在10?25mm之间,牵开支撑力在150?300g之间;外侧面的防滑齿纹面与组织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神经牵开器滑脱,固定效果好,内侧面的哑光光滑面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反光对手术者眼睛的刺激,不会对手术的实施产生影响;牵开臂的远端端头呈圆弧形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误伤脑组织;神经显微牵开器整体选用钛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抗磁性,术中行核磁共振扫描仍不影响图像结构和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19]其中:
[0020]1-螺旋状张力圈2-扭臂3-牵开臂
[0021]4-限位部5-枪式动脉瘤持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包括螺旋状张力圈I和分别从螺旋张力圈I两端伸出的两条扭臂2,螺旋状张力圈I的直径为3_,螺旋状张力圈I的直径与标准的动脉瘤夹的尺寸基本一致,可由各种动脉瘤持夹器操作,无需另行设计操作器械,通用性较好。所述的扭臂2伸出张力圈I后向内侧形成弯折结构,扭臂2的长度为6mm。
[0025]所述的扭臂2连接牵开臂3,所述牵开臂3为扇形结构,牵开臂3靠近扭臂2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扭臂2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牵开臂3由近端的板条状逐渐伸展为远端的扁平状。所述的牵开臂3的长度为15mm。牵开臂3近端呈板条状、远端呈扁平状的结构可进一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且可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将牵开臂3设计成具有不同弯折角度、宽度及长度的形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设计。
[0026]所述的两条扭臂2之间设有限位部4,限位部4包括分别轴接在两条扭臂2上的限位条,两根限位条相互铰接。当神经牵开器被枪式动脉瘤持夹器5或其他工具进行夹持时,显微神经牵开器闭合,此时限位条处于收拢状态;到达病变部位后,显微神经牵开器被释放,牵开臂3张开以达到暴露病变的目的,此时限位部4的限位条限制了神经牵开器的最大张开程度,使其最大张开度不超过45°,牵开臂3头端距离保持在1mm?25mm,支撑力在150g?300g之间。
[0027]所述的牵开臂3的外侧面设有防滑齿纹面,牵开臂3的内侧面设有哑光光滑面。外侧面的防滑齿纹面与组织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神经牵开器滑脱,固定效果好;内侧面的哑光光滑面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反光对手术者眼睛的刺激,不会对手术的实施产生影响。
[0028]所述的牵开臂3的远端端头呈圆弧形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误伤脑组织。
[0029]所述显微神经牵开器由钛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抗磁性,术中行核磁共振扫描仍不影响图像结构和发生位移。
[0030]实际使用例:
[0031]以神经内镜下经上颁窦-经Muller肌眶上裂减压术为例,首先应该常规手术步骤,磨除部分上颁窦的后壁和顶壁,找到并牵开muller肌,延眼眶下壁向上分离。选择合适的显微神经牵开器,在神经内窥镜的视野下,用枪式动脉瘤持夹器5合拢该牵开器,使显微神经牵开器处于闭合状态以便于通过已建立的手术通道到达病变部位,在眶脂体外壁和眼眶下壁之间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显微神经牵开器,如位置和角度不理想,用枪式动脉瘤持夹器5调整该显微神经牵开器的位置。释放显微神经牵开器,牵开病变临近的组织以达到暴露病变的目的,此时取出枪式动脉瘤持夹器5,对病变部位行切除手术。手术完成后,再次伸入枪式动脉瘤持夹器5,夹闭并取出显微神经牵开器。
[0032]此外,如术中需行核磁共振检查,无需取出该显微神经牵开器。
[0033]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包括螺旋状张力圈(I)和分别从螺旋张力圈(I)两端伸出的两条扭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臂(2)连接牵开臂(3),两条扭臂(2)之间设有限位部(4); 所述牵开臂(3)为扇形结构,牵开臂(3)靠近扭臂(2)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扭臂(2)的一端为远端,所述牵开臂(3)由近端的板条状逐渐伸展为远端的扁平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臂(2)伸出张力圈(I)后向内侧形成弯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4)包括分别轴接在两条扭臂(2)上的限位条,两根限位条相互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开臂(3)的外侧面设有防滑齿纹面,牵开臂(3)的内侧面设有哑光光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开臂(3)的远端端头呈圆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状张力圈(I)的直径为2?5_。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臂(2)的长度为4?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开臂(3)的长度为10?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开臂(3)的宽度为2?6_。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显微神经牵开器,包括螺旋状张力圈和分别从螺旋张力圈两端伸出的两条扭臂,的扭臂连接牵开臂,两条扭臂之间设有限位部;牵开臂为扇形结构,牵开臂靠近扭臂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扭臂的一端为远端,牵开臂由近端的板条状逐渐伸展为远端的扁平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牵开臂近端呈板条状、远端呈扁平状的结构可进一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两条扭臂之间的限位部限制了牵开臂的张开度;外侧面的防滑齿纹面与组织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神经牵开器滑脱,内侧面的哑光光滑面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反光对手术者眼睛的刺激,不会对手术的实施产生影响。
【IPC分类】A61B17-02
【公开号】CN204581368
【申请号】CN201520112409
【发明人】李一明, 李维卿, 侯立军, 钟南哲, 黄承光, 卢以成, 于明琨, 白如林, 孙克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