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台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918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卡口内。
[0027]按上述说明,上述第一导向卡口和第二导向卡口可对与之卡合的第一弯折部或第二弯折部在旋转过程中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对储物抽屉的一种说明,所述储物抽屉前后两侧壁上均设有把手,储物抽屉前后两侧均能打开。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治疗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32]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33]图4为图3中治疗台去除治疗台面板01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2中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5的右视图;
[0036]图7为图5中前侧板21及与其两端连接的第一转角板25-1和第二转角板25_2向下旋转一定角度,以及后侧板22及与其两端连接的第三转角板25-3和第四转角板25-4向下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图6中左侧板23及与其两端连接的第一转角板25_1和第三转角板25_3向下旋转一定角度,以及右侧板24及与其两端连接的第二转角板25-2和第四转角板25-4向下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图5、图6、图7、图8中左侧板23或右侧板24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0图5、图6、图7、图8中前侧板21或后侧板22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为图4中第一转角板、第二转角板、第三转角板、第四转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
[0042]图13为图11的右视图;
[0043]图14为图11的后视图。
[0044]图中符号说明:
[0045]01、治疗台面板;
[0046]02、废弃物腔体;10、腔室;11、子腔室;20、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1、卡块;202、导向块;203、限位块;204、第一长条状凸缘;205、第一导向卡口 ;206、第二长条状凸缘;207、第二导向卡口 ;208、铰接件;209、手把;21、前侧板;22、后侧板;23、左侧板;24、右侧板;25-1、第一转角板;25-2、第二转角板;25-3、第三转角板;25_4、第四转角板;251、第一弯折部;252、第二弯折部;253、弧形卡槽;254、弧形导向槽;30、隔板;
[0047]03、储物抽屉;031、把手;
[0048]0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9]结合图1至图3,一种治疗台,包括机架、治疗台面板01、废弃物腔体02、储物抽屉03、滚轮04 ;所述废弃物腔体、储物抽屉、滚轮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储物抽屉位于废弃物腔体的下方,所述滚轮位于储物抽屉的下方。
[0050]结合图1、图2,所述废弃物腔体02包括腔室10、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所述腔室和腔室入口开合机构均呈长方形框状,腔室入口开合机构安装在腔室的侧板顶端面上且位于腔室的上方。
[0051 ] 所述废弃物腔体02中,结合图3、图4,所述腔室被竖直设置且纵横交错的隔板30分隔成多个子腔室11,所述治疗台面板固定安装在隔板的顶端面上,治疗台面板位于腔室入口开合机构的上方。
[0052]所述废弃物腔体02中,如图4,所述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包括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第一转角板25-1、第二转角板25-2、第三转角板25-3、第四转角板25-4o
[0053]所述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中,结合图11至图14,所述第一转角板、第二转角板、第三转角板、第四转角板均呈弯折状,第一转角板、第二转角板、第三转角板、第四转角板均包括第一弯折部251和第二弯折部252,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开设弧形卡槽253 ;如图4,第一转角板、第二转角板、第三转角板、第四转角板分别设置在腔室入口开合机构的四个角上,第一转角板连接前侧板和左侧板,第二转角板连接前侧板和右侧板,第三转角板连接后侧板和左侧板,第四转角板连接后侧板和右侧板。结合图9、图10,所述前侧板21的内侧壁的左右两端处、后侧板22的内侧壁的左右两端处、左侧板23的内侧壁的上下两端处、右侧板24的内侧壁的上下两端处均设有与弧形卡槽卡合且可在弧形卡槽内滑动的卡块201。结合图5至图8,所述第一转角板25-1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卡槽与左侧板内侧壁的前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一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卡槽与前侧板内侧壁的左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二转角板25-2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卡槽与右侧板内侧壁的前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二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卡槽与前侧板内侧壁的右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三转角板25-3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卡槽与左侧板内侧壁的后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三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卡槽与后侧板内侧壁的左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四转角板25-4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卡槽与右侧板内侧壁的后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第四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卡槽与后侧板内侧壁的右端处的卡块配合。所述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右侧板24分别铰接在腔室的侧板的顶端面上。其中,所述弧形卡槽253的内表面呈波浪状;所述卡块201的外表面呈波浪状。
[0054]所述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中,结合图9至图14,以及图7、图8,所述第一弯折部251和第二弯折部252均开设弧形导向槽254 ;所述前侧板21的内侧壁的左右两端处、后侧板22的内侧壁的左右两端处、左侧板23的内侧壁的前后两端处、右侧板24的内侧壁的前后两端处均设有与弧形导向槽配合且可在弧形导向槽内滑动的导向块202。所述第一转角板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左侧板内侧壁的前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一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前侧板内侧壁的左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二转角板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右侧板内侧壁的前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二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前侧板内侧壁的右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三转角板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左侧板内侧壁的后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三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后侧板内侧壁的左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四转角板的第一弯折部251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右侧板内侧壁的后端处的导向块配合,所述第四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上的弧形导向槽与后侧板内侧壁的右端处的导向块配合。
[0055]所述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中,结合图9、图10,以及图7、图8,所述前侧板21的内侧壁的左右两端处、后侧板22的内侧壁的左右两端处、左侧板23的内侧壁的前后两端处、右侧板24的内侧壁的前后两端处均设有限位块203 ;所述限位块接近腔室侧板的顶端面。所述第一转角板25-1的第一弯折部251卡合在左侧板内侧壁的前端处的限位块和左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卡合在前侧板内侧壁的左端处的限位块和前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二转角板25-2的第一弯折部251卡合在右侧板内侧壁的前端处的限位块和右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二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卡合在前侧板内侧壁的右端处的限位块和前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三转角板25-3的第一弯折部251卡合在左侧板内侧壁的后端处的限位块和左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三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卡合在后侧板内侧壁的左端处的限位块和后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四转角板25-4的第一弯折部251卡合在右侧板内侧壁的后端处的限位块和右侧板内侧壁之间,所述第四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卡合在后侧板内侧壁的右端处的限位块和后侧板内侧壁之间。
[0056]所述腔室入口开合机构20中,结合图9、图10,所述左侧板23的顶端面上和右侧板24的顶端面上相向设有一对第一长条状凸缘204 ;所述左侧板上的第一长条状凸缘的前后两端和右侧板上的第一长条状凸缘的前后两端均开设第一导向卡口 205 ;所述前侧板21的顶端面上和后侧板22的顶端面上相向设有一对第二长条状凸缘206 ;所述前侧板上的第二长条状凸缘的左右两端和后侧板上的第二长条状凸缘的左右两端均开设第二导向卡口207。结合图7、图8,所述第一转角板25-1的第一弯折部251的前端边缘活动卡合在左侧板上的第一长条状凸缘前端的第一导向卡口内;第一转角板的第二弯折部252的前端边缘活动卡合在前侧板上的第二长条状凸缘左端的第二导向卡口内;所述第二转角板25-2的第二弯折部的前端边缘活动卡合在前侧板上的第二长条状凸缘右端的第二导向卡口内;第二转角板的第一弯折部的前端边缘活动卡合在右侧板上的第一长条状凸缘前端的第一导向卡口内;所述第三转角板25-3的第二弯折部的前端边缘活动卡合在后侧板上的第二长条状凸缘左端的第二导向卡口内;第三转角板的第一弯折部的前端边缘活动卡合在左侧板上的第一长条状凸缘后端的第一导向卡口内;所述第四转角板25-4的第一弯折部的前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