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569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
【背景技术】
[0002]面部激光后,会有灼热以及刺痛等诸多症状,一般激光或光子治疗后医生都会让患者进行冰块冷敷,以缓解不适,但其缺点是冰块接触面积有限,且接触部位降温不均匀,不能很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部激光后,能很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的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无菌冷气源、面罩,所述的面罩设有鼻位孔、眼位孔和口位孔,所述的面罩一侧与无菌冷气源软管连接,在管路上有气阀。
[0005]所述的面罩内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接口电连接,控制电路接口与气阀连接。
[0006]所述的面罩有排气口,排气口接有排气阀。
[0007]所述的鼻位孔、眼位孔和口位孔周围均有密封软垫。
[0008]所述的面罩排气口是微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0]1.通过输送无菌的低温冷气,避免创伤后感染。
[0011]2.通过输送无菌的低温冷气,使得冷气接触面积大以致达到整个面部。
[0012]3.冷气温度可以调节。
[0013]4.面罩大小根据面部形状可微调.
[0014]5.面具设计鼻周,眼周以及口周围密封软垫,不影响呼吸,眼部观察以及口部饮食。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面罩;2、无菌冷气源;3、鼻位孔;4、眼位孔;5、口位孔;6、软管;7、进气阀;8、温度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10、排气口 ;11、控制电路;12、密封软垫;13、微孔;14、
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至少包括无菌冷气源2、面罩1,面罩I有鼻位孔3、眼位孔4和口位孔5,面罩I的上侧与无菌冷气源2通过软管6连接,在管路上有进气阀7。面罩I同时有排气口 10,排气口 10接有排气阀14。所述的面罩I内有温度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与控制电路11接口电连接,控制电路11的接口与进气阀7和排气阀14连接。
[0021]鼻位孔3、眼位孔4和口位孔5周围均有密封软垫12。
[0022]所述的面罩排气口是微孔,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微孔通过热胀冷缩自动密封;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微孔通过热胀冷缩自动开启,控制电路检测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信号,通过无菌冷气源使面罩恒温在设定温度。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激光后面部冷却的面罩,至少包括无菌冷气源2、面罩1,面罩I有鼻位孔3、眼位孔4和口位孔5,面罩I的上侧与无菌冷气源2通过软管6连接,在管路上有进气阀7。面罩I同时有排气口 10,所述的面罩排气口 10是微孔13,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微孔13通过热胀冷缩自动密封;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微孔13通过热胀冷缩自动开启,所述的面罩I内有温度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9与控制电路11接口电连接,控制电路检测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信号,通过控制进气阀7使无菌冷气源2使面罩表面恒温在设定温度上。
[0025]鼻位孔3、眼位孔4和口位孔5周围均有密封软垫12。
[0026]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及电磁阀控制电路,属公知技术,在本说明书中,不过多说明。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无菌冷气源、面罩,所述的面罩有鼻位孔、眼位孔和口位孔,所述的面罩一侧与无菌冷气源软管连接,在管路上有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面罩内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接口电连接,控制电路接口与气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面罩有排气口,排气口接有排气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鼻位孔、眼位孔和口位孔周围均有密封软垫。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面罩排气口是微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激光治疗后面部冷却的面罩,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无菌冷气源、面罩,所述的面罩有鼻位孔、眼位孔和口位孔,所述的面罩一侧与无菌冷气源软管连接,在管路上有气阀。本实用新型在面部激光后,能很好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IPC分类】A61H33/06
【公开号】CN204814789
【申请号】CN201520467419
【发明人】蔡维霞, 胡大海, 韩军涛, 石继红, 朱雄翔, 官浩, 郑朝, 杨薛康, 计鹏, 韩士超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