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督脉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128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督脉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督脉灸。
【背景技术】
[0002]艾灸是中国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它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作用机理和针疗相近,即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业的督灸器材,临床医者实施督灸疗法时需要将艾绒制成枣核型或条形的艾柱,费时费事,效果不好;并且艾柱是直接放置于制作好的姜泥上,不便于点燃;燃烧过程中艾灰易散落烫伤患者,患者还要保持一个动作直至治疗结束,以免烫伤皮肤,或者酿成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督脉灸,省工省时,效果好,在燃烧过程中不用担心艾灰散落烫伤患者,提高操作安全性,简单、便捷、易操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新型督脉灸,包括灸体,所述灸体至少有一个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的接触平面、一个用于点燃灸体并燃烧的起燃面、连接起燃面与接触平面的成型面,所述起燃面的周边尺寸小于等于接触平面的周边尺寸,所述起燃面的周边处于接触平面周边的垂直投影面的内侧。
[0007]本实用新型的督脉灸,用艾绒或艾粉一次压制成型,可直接用于艾灸制疗,省工省时,使用方便;该灸体密度高于手工制作的灸体,相同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灸体用料多,点燃燃烧时间长,效果好;至少有一个与人体接触的接触平面,可以用在人体的脊柱位置,包括颈部、腰部、腹部、腿部等,接触平稳;而起燃面小于等于接触平面,可以保证灸体的稳定性;起燃面的周边尺寸小于等于接触平面的周边尺寸,起燃面的周边处于接触平面周边的垂直投影面内侧,在此情况下,燃烧过程中,艾灰落于成型面上,而不会散落到患者身上,可以避免艾灰散落烫伤患者,实用性强,安全性高。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触平面设置有向灸体内延伸、引导从起燃面起燃的灸体所产生的热气向下渗透的渗透孔,所述渗透孔为多个,均匀设置于接触平面上。设置渗透孔,既可以缩短灸体燃烧时间,又可以引导燃烧生成生物的甲醇提取物向下渗透,通过灸热渗透入体内,起到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清除自由基、补元气、增强体质,更有利于达到治疗效果。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渗透孔为等高孔或不等高孔。等高孔或不等高孔都是根据灸体的形状设置,保证灸体所产生的热气向下渗透的效果,保证治疗效果。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渗透孔为圆孔。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起燃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助燃物、引导灸体燃烧的引燃腔。所述引燃腔用于放置助燃物,点燃后引导灸体燃烧。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灸体为三棱柱状、圆锥台状、棱锥台状或圆锥状。上述形状的灸体保证了灸体有一个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的接触平面和一个小于接触平面的起燃面,可以使艾灰不会散落到患者身上,可以避免艾灰散落烫伤患者,实用性强,安全性高。
[00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灸体为等腰三棱柱状或等边三棱柱状。
[00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的底为5cm、两腰为4.5cm,长为10、20或30cm。长度尺寸规格多,无论放在任何一个部位都比较方便,也便于操作。
[00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的顶角处开设有截面为倒立三角形的引燃腔,该倒立三角形的两腰为0.5cm,开口底边为1cm。
[001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底部的接触平面共设置有三排渗透圆孔,渗透圆孔的数量为42个,每个渗透圆孔的直径为0.5cm,中间一排渗透圆孔的垂直高度为3cm,两侧渗透圆孔的垂直高度为1.5c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督脉灸,省工省时,效果好,在燃烧过程中不用担心艾灰散落烫伤患者,提高操作安全性,简单、便捷、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灸体;2、接触平面;3、起燃面;4、成型面;5、渗透孔;6、引燃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的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督脉灸为等腰三棱柱状,包括灸体I,所述灸体I至少有一个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的接触平面2、一个用于点燃灸体并燃烧的起燃面3、连接起燃面3与接触平面2的成型面4,所述起燃面3的周边尺寸小于等于接触平面2的周边尺寸,所述起燃面3的周边处于接触平面2周边的垂直投影面的内侧。
[0024]本实用新型的督脉灸,用艾绒或艾粉一次压制成型,可直接用于艾灸治疗,省工省时,使用方便;该灸体I密度高于手工制作的灸体,相同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灸体I用料多,点燃燃烧时间长,效果好;至少有一个与人体接触的接触平面2,可以用在人体的脊柱位置,包括颈部、腰部、腹部、腿部等,接触平稳;而起燃面3小于等于接触平面2,可以保证灸体I的稳定性;起燃面3的周边尺寸小于等于接触平面2的周边尺寸,起燃面3的周边处于接触平面2周边的垂直投影面内侧,在此情况下,燃烧过程中,艾灰落于成型面4上,而不会散落到患者身上,可以避免艾灰散落烫伤患者,实用性强,安全性高。
[0025]所述接触平面2设置有向灸体内延伸、引导从起燃面起燃的灸体所产生的热气向下渗透的渗透孔5,所述渗透孔5为多个,均匀设置于接触平面2上。设置渗透孔5,既可以缩短灸体I燃烧时间,又可以引导燃烧热气向下渗透,更有利于达到治疗效果。
[0026]所述渗透孔5为等高孔或不等高孔。等高孔或不等高孔都是根据灸体的形状设置,保证灸体I所产生的热气向下渗透的效果,保证治疗效果。
[0027]所述渗透孔5为圆孔。当然,其它形状的渗透孔也同样有渗透效果,而圆孔的加工工艺性最好,气体的流动性也最好。
[0028]所述起燃面3设置有用于放置助燃物、引导灸体燃烧的引燃腔6。所述引燃腔6用于放置助燃物,点燃后引导灸体燃烧。
[0029]本实施例的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I的底为5cm、两腰为4.5cm,长为10、20或30cm。长度尺寸规格多,无论放在任何一个部位都比较方便,也便于操作。
[0030]本实施例的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I的顶角处开设有截面为倒立三角形的引燃腔6,该倒立三角形的两腰为0.5cm,开口底边为1cm。
[0031]本实施例的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底部的接触平面2共设置有三排渗透圆孔,渗透圆孔的数量为42个,每个渗透圆孔的直径为0.5cm,中间一排渗透圆孔的垂直高度为3cm,两侧渗透圆孔的垂直高度为1.5cm。
[0032]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论述可以看出,所述灸体I或为等边三棱柱状。所述倒立三角形的引燃腔6为等腰或等边或不等边的三角形状。
[0033]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论述可以看出,所述灸体I也可以为圆锥台状、棱锥台状或圆锥状。圆锥台状或棱锥台状或圆锥状的灸体都可以保证灸体I有一个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的接触平面2和一个小于接触平面2的起燃面3,可以使艾灰不会散落到患者身上,可以避免艾灰散落烫伤患者,实用性强,安全性高。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督脉灸,包括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灸体至少有一个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的接触平面、一个用于点燃灸体并燃烧的起燃面、连接起燃面与接触平面的成型面,所述起燃面的周边尺寸小于等于接触平面的周边尺寸,所述起燃面的周边处于接触平面周边的垂直投影面的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平面设置有向灸体内延伸、引导从起燃面起燃的灸体所产生的热气向下渗透的渗透孔,所述渗透孔为多个,均匀设置于接触平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孔为等高孔或不等高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孔为圆孔。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燃面设置有用于放置助燃物、引导灸体燃烧的引燃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灸体为三棱柱状、圆锥台状、棱锥台状或圆锥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灸体为等腰三棱柱状或等边三棱柱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的底为5cm、两腰为 4.5cm,长为 10、20 或 30cm。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的顶角处开设有截面为倒立三角形的引燃腔,该倒立三角形的两腰为0.5cm,开口底边为1cm。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督脉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棱柱状的灸体底部的接触平面共设置有三排渗透圆孔,渗透圆孔的数量为42个,每个渗透圆孔的直径为0.5cm,中间一排渗透圆孔的垂直高度为3cm,两侧渗透圆孔的垂直高度为1.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督脉灸,包括灸体,所述灸体至少有一个与人体治疗部位相接触的接触平面、一个用于点燃灸体并燃烧的起燃面和连接起燃面与接触平面的成型面,所述起燃面的周边尺寸小于等于接触平面的周边尺寸,所述起燃面的周边处于接触平面周边的垂直投影面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督脉灸,省工省时,效果好,在燃烧过程中不用担心艾灰散落烫伤患者,提高操作安全性,简单、便捷、易操作。
【IPC分类】A61H39/06
【公开号】CN204890574
【申请号】CN201520399110
【发明人】王恩光, 王成
【申请人】王恩光, 王成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