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6191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医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脑、手机的越来越普及化,“低头族”的颈椎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颈椎的疾病会引起各种身体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目前,矫正颈椎的方法大多为佩戴护颈的装置,但护颈的装置只能对颈椎起到支撑的作用,无法矫正颈椎,整体材质较硬,不仅效果较差,且佩戴时影响头部的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能矫正颈椎,起到保健的作用,对临床治疗颈椎疾病有较大帮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包括连接球体、一对肩部支撑、一对后端调节杆、调节旋杆、一对滑动连接轴、一对后脑连接环、后脑调节环、后脑连接带、后脑固定带、下巴固定带、一对下巴连接环、下巴调节环、下巴连接带、一对肩膀座、牵引链及一对牵引槽;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为弧形结构,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球体活动连接,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关于所述的连接球体对称设置,所述的一对肩膀座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下端,所述的肩膀座为下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后端下部,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部,所述的调节旋杆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调节旋杆内,并与所述的调节旋杆螺纹旋接;所述的一对牵引槽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内侧,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牵引槽内,所述的一对后脑连接环及一对下巴连接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上;所述的后脑调节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后脑连接环上,所述的后脑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的后脑调节环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脑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后脑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后脑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的后脑连接环连接;所述的下巴调节环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下巴连接环上,所述的下巴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的下巴调节环活动连接,所述的下巴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下巴固定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下巴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的下巴连接环连接;所述的牵引链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内,并与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牵引链的中部从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下部引出。
[0006]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弹力柱,所述的肩部支撑通过所述的弹力柱扭转并与所述的肩膀座固定连接。
[0007]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膀座的下端开口处分别设有弹力肩带,所述的肩膀座通过所述的弹力肩带与肩膀接触。
[0008]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膀座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牵引链扣,所述的牵引链通过所述的牵引链扣与所述的肩膀座适配扣接。
[0009]上述的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的上端分别设有连接面,所述的连接面为弧形面且罩盖在所述的连接球体的侧面,所述的连接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滑动扣,所述的连接面通过所述的滑动扣与所述的连接球体滑动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能用于改善颈椎的不适,帮助治疗颈椎部位疾病,起到较好的矫正和保健作用,宽度、高度等可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调整,适用面广。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的肩部支撑的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4]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临床用颈椎矫正装置,包括连接球体1、一对肩部支撑2、一对后端调节杆3、调节旋杆4、一对滑动连接轴5、一对后脑连接环6、后脑调节环7、后脑连接带8、后脑固定带9、下巴固定带10、一对下巴连接环11、下巴调节环12、下巴连接带13、一对肩膀座14、牵引链15及一对牵引槽16 ;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为弧形结构,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的连接球体I活动连接,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关于所述的连接球体I对称设置,所述的一对肩膀座14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的下端,所述的肩膀座14为下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3的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的后端下部,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3的另一端上设有螺纹部,所述的调节旋杆4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的一对后端调节杆3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在所述的调节旋杆4内,并与所述的调节旋杆4螺纹旋接;所述的一对牵引槽16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的内侧,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5分别嵌入设置在所述的一对牵引槽16内,所述的一对后脑连接环6及一对下巴连接环11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5上;所述的后脑调节环7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后脑连接环6上,所述的后脑连接带8的一端与所述的后脑调节环7活动连接,所述的后脑连接带8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后脑固定带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后脑固定带9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的后脑连接环6连接;所述的下巴调节环12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下巴连接环11上,所述的下巴连接带13的一端与所述的下巴调节环12活动连接,所述的下巴连接带1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下巴固定带10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下巴固定带1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的下巴连接环11连接;所述的牵引链15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内,并与所述的一对滑动连接轴5固定连接,所述的牵引链15的中部从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的下部引出。
[0015]所述的一对肩部支撑2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弹力柱17,所述的肩部支撑2通过所述的弹力柱17扭转并与所述的肩膀座14固定连接,可在调节一对肩膀座14的间距时起到扭转肩部支撑2的作用,防止肩部支撑2受到外力时断裂。
[0016]所述的一对肩膀座14的下端开口处分别设有弹力肩带18,所述的肩膀座14通过所述的弹力肩带18与肩膀接触,可防止硬质的肩膀座14直接压在肩膀上造成肩膀的不适。
[0017]所述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