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换液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8634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换液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换液器。
【背景技术】
[0002]输液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治疗过程,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吊瓶或吊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或其他物质。
[0003]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医生会给病人开多瓶(或多袋)注射液,病人在输液时将注射液一瓶接一瓶地注入静脉中,前一瓶注射液注射完成后需要换下一瓶注射液进行注射。
[0004]现有技术中在执行上述过程时,是由医护人员通过人工将输液管从前一个吊瓶中拔下插入后一个吊瓶中,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会对每个病人进行监控,当医护人员注意到某一个吊瓶中的注射液将用完时,会提前一段时间前往该病人,准备换药;在医护人员比较忙而未注意到时,病人自己也会呼唤医护人员来进行换药;在一些情况下,医护人员及病人均未注意到吊瓶中注射液已经用完或将要用完,此时输液管仍插在病人身上,待输液管内注射液所剩无几时,其压力会小于人体内血液压力,会导致血液倒流入输液管,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0005]虽然上述情况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换液方法及换液设备效果较差,存在较大风险。
[0006]中国专利CN201320310008.9,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其通过一个三通将多根输液管简单连接起来,材料消耗大、管路体积大,实用性较差,也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中国专利CN 201320073717.X公开了一种新型输液器,其结构也比较简单,体积较大,同样也不能够实现自动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换液器,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9]一种旋转换液器,包括内轴和套设于内轴外部的外壳,所述外壳和内轴上设有多个与外部相通的输液管接头,这些接头包括:有2到6个与吊瓶或输液袋相连接的第一输液管接头;有1个与滴斗相连的第二输液管接头;转动所述内轴可使所述第二输液管接头分别与每一个第一输液管接头相通,形成L形药液流通回路,第一输液管接头及第二输液管接头均可与输液管连接。
[0010]这种旋转换液器可在病人输液时实现吊瓶的切换,简单快捷,降低换瓶时回针的风险。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液管接头有2-6个。使该旋转换液器一次能够连接2-6个吊瓶。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液管接头只有1个,与下方输液管连接,该输液管连接滴斗、过滤器或者头皮针。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液管接头和第二输液管接头内均设有药液孔与内轴药液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内轴上设有L形通孔,L形通孔的一端与第一输液管接头药液孔连接山形通孔的别一端与第二输液管接头药液孔连接;第一输液管接头和第二输液管接头内均设有药液孔与内轴药液孔形成L形药液回路。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轴和外壳通过两者接触面之间相互挤压实现输液接头之间的相互密封。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内轴及外壳通过卡扣相连,通过卡扣的卡紧力,要求5中所述内轴和外壳相接触的面紧密挤压在一,卡扣能承受输大拉压力。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内轴及外壳在第一输液管接头为斜面、或者弧面、或者球面等形面接触面,内轴斜面比外壳斜面直径粗,通过卡扣将外壳斜面和内轴斜面紧密村在一起实现接头之间的密封。这一设置使第一输液管接头与第二输液管接头的连接更紧密,不存在漏气、漏液的现象,还可防止各吊瓶内的药液混合。
[0018]进一步地,所述内轴上设有旋转驱动部,所述旋转驱动部上设有十字、一字、六角等突起柄或沉孔。使用者借助十字螺丝刀或者其他工具或者不借助任何工具均可旋拧内轴。内轴上没有该旋转驱动部时用手直接旋拧内轴也可以实现内轴的旋转。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可使内轴转动;
[0020]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皮带、齿轮、齿条,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旋转头,所述旋转头上设有十字、一字、六角等突起柄或沉孔。驱动装置可实现内轴的自动旋转。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旋转换液器,使用时,外壳和内轴的第一输液管接头可与连接吊瓶的输液管连接,第二输液管接头可与连接滴斗、过滤器、头皮针等的输液管连接,由于第一输液管接头有多个,因此外壳上可连接多个吊瓶;旋转内轴,可使第二输液管接头分别与每个第一输液管接头相通,使同一时间内,至多有一个吊瓶处于工作状态。
[0022]这种旋转换液器可在病人输液时实现吊瓶的傻瓜式切换,简单快捷,降低换瓶时回血的风险,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有效监控输液过程。
[0023]此外,这种旋转换液器可为医护人员节省大量时间,能够避免切换时因塑料针头拔出,枕头上液体粘上空气中的颗粒物,实现持续输液的效果,使得病人的输液护理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转换液器的主视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转换液器的内轴示图;
[0027]图3是图2的剖视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转换液器外壳示图;
[0029]图5是图4的剖视图;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旋转换液器的主视图;
[003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旋转换液器的内轴示图;
[0032]图8是图7的剖视图;
[0033]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旋转换液器的外壳示图;
[0034]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0035]图中标记分别为:
[0036]外壳1 ;内轴2 ;第一输液管接头12 ;第二输液管接头11 ;旋转一字柄13 ;外壳卡扣14 ;外壳内孔斜面15 ;第二输液管接头药液孔111 ;第一输液管接头药液孔121 ;内轴卡扣壳21 ;内轴卡扣块211 ;内轴旋转柄22 ;内轴转轴23 ;内轴斜面231 ;内轴第二输液管药液孔232 ;内轴第一输液管药液孔233。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输液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治疗过程,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吊瓶或吊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或其他物质。
[0038]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医生会给病人开多瓶(或多袋)注射液,病人在输液时将注射液一瓶接一瓶地注入静脉中,前一瓶注射液注射完成后需要换下一瓶注射液进行注射。
[0039]现有技术中在执行上述过程时,是由医护人员通过人工将输液管从前一个吊瓶中拔下插入后一个吊瓶中,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会对每个病人进行监控,当医护人员注意到某一个吊瓶中的注射液将用完时,会提前一段时间前往该病人,准备换药;在医护人员比较忙而未注意到时,病人自己也会呼唤医护人员来进行换药;在一些情况下,医护人员及病人均未注意到吊瓶中注射液已经用完或将要用完,此时输液管仍插在病人身上,待输液管内注射液所剩无几时,其压力会小于人体内血液压力,会导致血液倒流入输液管,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0040]虽然上述情况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换液方法及换液设备效果较差,存在较大风险。
[0041]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改善该问题的工具或方法。
[0042]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设计出了一种旋转换液器,这种旋转换液器可在病人输液时实现吊瓶的切换,简单快捷,降低换瓶时回针的风险。
[004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