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44784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包括:手动负压源,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所述手动负压源有一双向气路接口;进气单向阀,与所述双向气路接口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排气单向阀,与所述双向气路接口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所述手动负压源内的空气;集液装置,与所述进气单向阀和敷料分别气路连接,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其中,所述手动负压源为包括一注射器状负压泵,以及至少一与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泵连接并用于使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泵进行一单程致动的回弹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易于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并且增加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背景技术】
[0002]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创伤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向伤口处施加较低的负压(一般_55mmHg到175mmHg), 来促进伤口创面的愈合。具体地,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膜,可以使之扩张、扭曲,细胞就认为是损伤,传导损伤的信息给细胞核,通过信号转换,引起细胞分泌前愈合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从而刺激组织生产更多的新生血管;另外,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液,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并且还可以达到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因为细菌在负压下不易存活),减轻水肿(即细胞外液/细胞间液)的效果;其次,当吸引力作用于敷料时,空气被吸走,敷料就塌陷下去并压迫均匀的作用于创面,这种压力可以对抗吸引引起的创面的过量渗出。故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通过该技术可以避免由于大量的创面渗出能使患者失掉过多的血浆蛋白,减少其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性。根据美国近10年来的临床表明,负压伤口治疗对各种急慢性的伤口处理有着良好的愈合效果。
[0003]目前,负压治疗设备多为电池供电的栗来提供负压。但是,这些栗的成本昂贵,并且需要维护充电来确保电池的电力。但是由于现在的电池技术和负压设备的质量要求,使得电动负压治疗设备的治疗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对于很多充电不便的地方,例如野外或灾难救援,这种电动负压治疗设备无法应用。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机械式负压设备。 现有技术中机械式负压设备的通常使用弹性压缩的方式来提供负压,这种压缩方式需要耗费使用者大量的力气才能长久的使用,给使用者造成了负担,在使用者体力下降后,会影响后面的治疗。而且,在使用了注射器状负压栗时,在拉动推杆时,容易影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使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发生晃动,或者需要提前使用其他外力来固定住手动负压治疗设备,不方便使用,而且影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的稳定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易于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并且增加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手动负压源,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所述手动负压源有一双向气路接口;
[0007]进气单向阀,与所述双向气路接口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
[0008]排气单向阀,与所述双向气路接口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所述手动负压源内的空气;
[0009]集液装置,与所述进气单向阀和敷料分别气路连接,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
[0010]其中,所述手动负压源为包括一注射器状负压栗,以及至少一与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连接并用于使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进行一单程致动的回弹装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具体包括注射管、注射管一端的双向气路接口、安装在所述注射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一端的活塞以及所述推杆另一端的推片,所述双向气路管口与一双向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管路的另一端与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回弹装置包括一回弹容纳管、安装在所述回弹容纳管内的压杆、所述压杆一端容纳在所述回弹容纳管中的弹性构件,且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片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回弹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的两侧。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压力指示装置,与所述集液装置气路连接,用于指示所述手动负压源的压力。
[0016]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指示装置为一端开有连接接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波纹管,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集液装置气路连接。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共用壳体,该共用壳体形成了所述集液装置和所述注射管。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共用壳体设有一容纳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波纹管。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单向阀和所述出气单向阀集成一个气阀。
[0020]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设置有回弹装置,使用者只要需手动压缩注射器状负压栗的推杆排出其中的空气即可,弹性装置可以将推杆自动弹起,形成抽吸力,而不需要使用者手动拉动推杆,避免了在拉动推杆的过程中使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发生晃动,或者需要提前使用其他外力来固定住手动负压治疗设备,易于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并且增加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0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手动负压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式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手动负压治疗设备10包括:手动负压源1〇〇〇、进气单向阀120、排气单向阀130、集液装置140。
[0030]参见图2,图2为图1所示的手动负压源的具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手动负压源 1000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手动负压源1000具体包括一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以及至少一与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连接并用于使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进行一单程致动的回弹装置1110。本实施例中回弹装置1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的两侧。
[0031]其中,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具体包括注射管1020、注射管1020—端的双向气路接口 1050、安装在注射管1020内的推杆1030、推杆1030—端的活塞1040以及推杆1030另一端的推片1060。回弹装置1110包括一回弹容纳管1120、安装在回弹容纳管1120内的压杆1130、 压杆1130—端容纳在回弹容纳管1120中的弹性构件1140,且压杆1130的另一端与推片1060 连接。弹性构件1140优选为弹簧。[〇〇32]本实施例中,进气单向阀12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140 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排气单向阀13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手动负压源1000内的空气;集液装置140与进气单向阀120气路连接,并通过敷料接口 141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气路连接,并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双向管路111为Y型管路。[〇〇33]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前,由于弹性构件1140的作用,压杆1130初始位置为拉起的状态,同时带动推杆1030为拉起的状态。使用时,推动推片1060,推动推杆1030。当向内推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130排出,此时进气单向阀12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集液装置140内。与此同时,压动压杆1130压缩弹性构件1140,使其呈压缩状态,当排完空气后,使用者松开推片1060,弹性构件1140弹起压杆1130,同时带动推杆1030, 拉动推杆1030尽头的活塞1040,形成抽吸力,气体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注射管1020, 此时排气单向阀13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排气单向阀130进入注射管102内。相应地,S卩,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手动负压源1000为集液装置140提供负压,通过敷料接口 141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抽吸患者伤口的渗出液。[〇〇34]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使用两个弹回装置1110,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弹起推杆1030,使用者无需手动拉起推杆1030,可以避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的摇晃,而且非常易于使用。因此,弹性构件1140的弹力要大于推片上的气压与集液装置140内的负压的压力差。[〇〇35]本实施例中的注射器状负压栗的注射管1020的容积为15-50ml,优选的,为20ml。
[0036]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设一与集液装置140气路连接的压力指示装置150,用于指示手动负压源1000的压力。优选的,该压力指示装置150为一端开有连接接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波纹管,该连接接口与集液装置140气路连接。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为集液装置140提供了负压,此时由于压力指示装置150,即波纹管与该集液装置140连接,该波纹管受到负压时, 会呈压缩状态,根据波纹管的压缩形变和对应的压力变化参数即可计算出集液装置140内的负压值,参见图4所示,可以据此指示手动负压源1000提供的负压值。除此之外,波纹管还可以通过另一个进气单向阀直接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或双向管路111相连。
[0037]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设置有回弹装置,使用者只要需手动压缩注射器状负压栗的推杆排出其中的空气即可,弹性装置可以将推杆自动弹起,形成抽吸力,而不需要使用者手动拉动推杆,避免了在拉动推杆的过程中,使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发生晃动,或者需要提前使用其他外力来固定住手动负压治疗设备,易于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并且增加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8]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手动负压治疗设备20包括:手动负压源10000、进气单向阀120、排气单向阀130、压力指示装置150、共用壳体340。该共用壳体340该共用壳体形成了集液装置341和注射管1020,并将压力指示装置150容纳其中,形成手动负压源1000、集液装置341和压力指示装置150的一体化。
[0039]本实施例中手动负压源1000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手动负压源1000具体包括一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以及一与注射器状负压栗连接并用于使注射器状负压栗进行一单程致动的回弹装置1110。本实施例中回弹装置的数量为一个。具体结构参见图2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0040]其中,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具体包括注射管1020、注射管1020—端的双向气路接口 1050、安装在注射管1020内的推杆1030、推杆1030—端的活塞1040以及推杆1030另一端的推片1060。回弹装置1110包括一回弹容纳管1120、安装在回弹容纳管1120内的压杆1130、压杆1130—端容纳在回弹容纳管1120中的弹性构件1140,且压杆1130的另一端与推片1060连接。弹性构件1140优选为弹簧。
[0041]本实施例中,进气单向阀120与双向气路接口1050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140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排气单向阀13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手动负压源1000内的空气;集液装置140与进气单向阀120气路连接,并通过敷料接口 141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气路连接,并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双向管路111为Y型管路。
[004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前,由于弹性构件1140的作用,压杆1130初始位置为拉起的状态,同时带动推杆1030为拉起的状态。使用时,推动推片1060,推动推杆1030。当向内推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130排出,此时进气单向阀12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集液装置140内。与此同时,压动压杆1130压缩弹性构件1140,使其呈压缩状态,当排完空气后,使用者松开推片1060,弹性构件1140弹起压杆1130,同时带动推杆1030,拉动推杆1030尽头的活塞1040,形成抽吸力,气体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注射管1020,此时排气单向阀13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排气单向阀130进入注射管102内。相应地,即,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手动负压源1000为集液装置140提供负压,通过敷料接口 141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抽吸患者伤口的渗出液。
[0043]本实施例中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手动负压源1000上设置一双向气路接口 1050;进气单向阀12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140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排气单向阀13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手动负压源1000内的空气;集液装置341与进气单向阀120气路连接,并通过敷料接口342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气路连接,并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
[0044]本实施例中,手动负压源1000为一固定在固定盖210上的注射器状负压栗,该注射器状负压栗具体包括注射管1020、推杆1030、活塞1040和双向气路接口 1050。其中该注射管1010为共用壳体340形成,并凹陷嵌入在集液装置341内。双向气路接口 1050也容纳与共用壳体内,与一双向管路111的一端连接,该双向管路111另一端与进气单向阀120和排气单向阀连接130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双向管路111为Y型管路。
[0045]其中,进气单向阀120只允许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注射管1020,此时排气单向阀13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排气单向阀130进入注射管102内。相应地,当向内推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130排出,此时进气单向阀12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集液装置341内。即,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手动负压源1000为集液装置341提供负压,通过敷料接口 342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抽吸患者伤口的渗出液。
[0046]本实施例中的注射器状负压栗的注射管1020的容积为15-50ml,优选的,为20ml。
[0047]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设一与集液装置341气路连接的压力指示装置150,用于指示手动负压源1000的压力。优选的,该压力指示装置150为一端开有连接接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波纹管,该连接接口与集液装置341气路连接。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为集液装置341提供了负压,此时由于压力指示装置150,即波纹管与该集液装置140连接,该波纹管受到负压时,会呈压缩状态,根据波纹管的压缩形变和对应的压力变化参数即可计算出集液装置341内的负压值,参见图4所示,可以据此指示手动负压源1000提供的负压值。除此之外,波纹管还可以通过另一个进气单向阀直接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或双向管路111相连。
[0048]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易于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并且可以将负压口和排气口设置在同一侧,降低使用时,排气口的受损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波纹管的压缩形变,来指示出手动负压源提供的负压值,更方便治疗控制。并通过共用壳体,形成手动负压源、集液装置和压力指示装置的一体化,便于携带和运输,并且无需额外的集液装置,无需安装,可以直接使用。
[0049]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手动负压治疗设备30包括:手动负压源1000、气阀420、压力指示装置150、共用壳体540。该共用壳体540该共用壳体形成了集液装置541、固定孔543、容纳凹槽544以及注射管1020,该容纳凹槽544将压力指示装置150容纳其中,形成手动负压源1000、集液装置541和压力指示装置150的一体化。
[0050]本实施例中手动负压源1000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手动负压源1000具体包括一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以及一与注射器状负压栗连接并用于使注射器状负压栗进行一单程致动的回弹装置1110。本实施例中回弹装置的数量为一个。具体结构参见图2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0051 ]其中,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具体包括注射管1020、注射管1020—端的双向气路接口 1050、安装在注射管1020内的推杆1030、推杆1030—端的活塞1040以及推杆1030另一端的推片1060。回弹装置1110包括一回弹容纳管1120、安装在回弹容纳管1120内的压杆1130、压杆1130—端容纳在回弹容纳管1120中的弹性构件1140,且压杆1130的另一端与推片1060连接。弹性构件1140优选为弹簧。
[0052]本实施例中,进气单向阀12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140 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排气单向阀130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手动负压源1000内的空气;集液装置140与进气单向阀120气路连接,并通过敷料接口 141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气路连接,并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双向管路111为Y型管路。[〇〇53]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前,由于弹性构件1140的作用,压杆1130初始位置为拉起的状态,同时带动推杆1030为拉起的状态。使用时,推动推片1060,推动推杆1030。当向内推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130排出,此时进气单向阀12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集液装置140内。与此同时,压动压杆1130压缩弹性构件1140,使其呈压缩状态,当排完空气后,使用者松开推片1060,弹性构件1140弹起压杆1130,同时带动推杆1030, 拉动推杆1030尽头的活塞1040,形成抽吸力,气体通过该进气单向阀120进入注射管1020, 此时排气单向阀13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排气单向阀130进入注射管102内。相应地,S卩,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手动负压源1000为集液装置140提供负压,通过敷料接口 141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抽吸患者伤口的渗出液。
[0054] 本实施例中注射器状负压栗1010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手动负压源1000上设置一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阀420包括一进气单向阀421和排气单向阀422,进气单向阀421 和排气单向阀422均为气阀420的一部分,设计上,除了将进气单向阀421和排气单向阀422 做成一体化设计之外,还可以重新设置气路,形成只能单向通过气体的两个气路即可。 [〇〇55]进气单向阀421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140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排气单向阀422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手动负压源 1000内的空气;集液装置541与进气单向阀421气路连接,并通过敷料接口 342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气路连接,并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〇〇56] 本实施例中,手动负压源1000为一固定在固定盖210上的注射器状负压栗,该注射器状负压栗具体包括注射管1020、推杆1030、活塞1040和双向气路接口 1050。其中该注射管 1020为共用壳体340形成,并凹陷嵌入在集液装置341内。双向气路接口 1050也容纳与共用壳体内,与一双向管路112的一端连接,该双向管路112另一端与气阀420连接。[〇〇57] 其中,进气单向阀421只允许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该进气单向阀421进入注射管1020,此时排气单向阀130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排气单向阀422进入注射管102 内。相应地,当向内推动推杆1030时,气体通过排气单向阀422排出,此时进气单向阀421封闭,空气无法通过该进气单向阀421进入集液装置541内。即,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手动负压源1000为集液装置541提供负压,通过敷料接口 542和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敷料抽吸患者伤口的渗出液。[〇〇58]本实施例中的注射器状负压栗的注射管1020的容积为15-50ml,优选的,为20ml。 [〇〇59]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设一与集液装置541气路连接的压力指示装置150,用于指示手动负压源1000的压力。优选的,该压力指示装置150为一端开有连接接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波纹管,该连接接口与集液装置541气路连接。向外拉动推杆1030时,为集液装置541提供了负压,此时由于压力指示装置150,即波纹管与该集液装置140连接,该波纹管受到负压时, 会呈压缩状态,根据波纹管的压缩形变和对应的压力变化参数即可计算出集液装置541内的负压值,参见图5所示,可以据此指示手动负压源1000提供的负压值。除此之外,波纹管还可以通过另一个进气单向阀直接与双向气路接口 1050或双向管路112相连。
[0060]本实施例中,固定孔543中可以穿入腰带或便携带等,固定手动负压设备30。
[0061]图5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40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减少了固定盖210,但是增加了带有刻度板545,具体作用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已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2]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设置有回弹装置,使用者只要需手动压缩注射器状负压栗的推杆排出其中的空气即可,弹性装置可以将推杆自动弹起,形成抽吸力,而不需要使用者手动拉动推杆,避免了在拉动推杆的过程中,使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发生晃动,或者需要提前使用其他外力来固定住手动负压治疗设备,易于操作使用,节省体力,并且增加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波纹管的压缩形变,来指示出手动负压源提供的负压值,更方便治疗控制。并通过共用壳体,形成手动负压源、集液装置和压力指示装置的一体化,便于携带和运输,并且无需额外的集液装置,无需安装,可以直接使用。
[006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动负压源,用于手动致动地产生负压,所述手动负压源有一双向气路接口; 进气单向阀,与所述双向气路接口气路连接,用于为集液装置提供抽吸患者伤口渗出液的负压; 排气单向阀,与所述双向气路接口气路连接,用于排出所述手动负压源内的空气; 集液装置,与所述进气单向阀和敷料分别气路连接,用于贮存患者的伤口渗出液; 其中,所述手动负压源为包括一注射器状负压栗,以及至少一与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连接并用于使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进行一单程致动的回弹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具体包括注射管、注射管一端的双向气路接口、安装在所述注射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一端的活塞以及所述推杆另一端的推片,所述双向气路管口与一双向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管路的另一端与进气单向阀和排气单向阀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装置包括一回弹容纳管、安装在所述回弹容纳管内的压杆、所述压杆一端容纳在所述回弹容纳管中的弹性构件,且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片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弹簧。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注射器状负压栗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压力指示装置,与所述集液装置气路连接,用于指示所述手动负压源的压力。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指示装置为一端开有连接接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波纹管,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集液装置气路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共用壳体,该共用壳体形成了所述集液装置和所述注射管。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壳体设有一容纳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波纹管。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负压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向阀和所述排气单向阀集成一个气阀。
【文档编号】A61M1/00GK205649675SQ201620012242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公开号201620012242.7, CN 201620012242, CN 205649675 U, CN 205649675U, CN-U-205649675, CN201620012242, CN201620012242.7, CN205649675 U, CN205649675U
【发明人】梁洪岐
【申请人】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