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71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筷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的构造,现今众所皆知,皆是单纯的两独立杆体。而,现有的筷子,对于非使用筷子的民族(例如欧美国家)、初学用筷的孩童而言,欲操作筷子正常夹取、放开物,并非易事,此造成非用筷民族进入用筷餐厅用餐的极大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筷子,其可供不善于使筷子者能正常使用筷子、或供初学筷子者易于学好操作筷子,并具有一般的夹子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筷子,包括两杆体,该两杆体设成一体成型,两杆体的末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的底端、两杆体的内侧,设有一体延伸的凸部,在未夹取物时,两杆体呈张开状、两凸部不相抵触,杆体受压力时,两凸部相抵触,恰使两杆体的底端呈点的抵触,而可夹取物;由上述的构造,可限定、引导两杆体呈正常的压合夹取、张开放开食物,而提供不善于使用筷子者具有正常的筷子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将两独立杆体构成筷子,设成一体成型,末端并设有一体连结的弹性连接件,两杆体内侧、弹性连接件一体延伸的凸部。
(2)由两杆体连结一体、弹性连接件,而可限定两杆体受压合后正常形成底端可夹取物品,后,可正常放开,使得纵然有握持、手指操作的不正确,亦得具有正常的动作,达到筷子的正常功用。
(3)由弹性连接件的两凸部,在两杆体底端压合时可相互抵触,而防止发生不当交叉现象,可限定正常的夹取物。
(4)亦可将本实用新型作为夹子夹物,增进其使用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呈夹子的使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2,是筷子的两杆体10、11,设成一体成型,其两杆体的末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件12,弹性连接件12的底端、两杆体的内侧,设有一体延伸的凸部121、122,在未夹取物时,两杆体10、11呈张开状、两凸部122不相抵触,在杆体受操作压力而夹取物时,两凸部121、122呈相抵触,恰使两杆体的底端呈点状抵触,而可夹取物;依上述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功效,兹再具体细节说明如下在用作一般筷子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两杆体10、11握持于手掌、手指中,操作下压杆体10,当两杆体10、11的底端相抵触而夹取物时,其弹性连接件12的两凸部121、122亦恰相抵触,而防范两杆体10、11的底端被操作过度、不会有两杆体底端呈交叉状的问题,因此可正确地夹取食物,反之,欲故开食物时,只需手指不再施力,由弹性连接件12的弹性,即可令两杆体10、11张开而放松食物。亦即,本实用新型存在有下列的功效、优点(1)由弹性连接件12的限定、引导,使两杆体10、11受压力操作时,必然呈同平面直线对应而动作,可达准确地夹取食物,不会有两杆体参差不对应的问题。
(2)由弹性连接件的弹性回复,而可不必刻意操作,即能让两杆体呈正常的放开食物。
(3)由两凸部,在食物较小时,可相互抵触,而防范两杆体有不当交叉的问题,可正常的对位夹取小食物。
(4)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使两杆体正确的压合动作、夹取食物、张开、放开食物,因此,对于不会使用筷子者而言,可发挥筷子的功用,或作为感受、学习筷子的使用,进而较快学会操作两独杆体的一般筷子。
另,本实用新型亦作为如图3所示的用途,作为夹子的功用,乃利用弹性连接件12的弹性,而可具有夹子夹取物的操作方式与用途,增进筷子的用途。或者,若外国人真笨拙到尚不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其亦可当作夹子夹取食物食用,而不会“望筷兴叹”不知如何取用食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筷子物品领域,确实未有相同者在先,而所达成的功效,亦极具实用性与增进功效,诚符合实用新型专利法的规定,特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筷子,包括两杆体,其特征在于该两杆体设成一体成型,两杆体的末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的底端、两杆体的内侧,设有一体延伸的凸部,在未夹取物时,两杆体呈张开状、两凸部不相抵触,杆体受压力时,两凸部相抵触,恰使两杆体的底端呈点的抵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筷子,提供一种供不善于使用筷子者(例如外国人)、刚毕用筷子者使用的筷子新结构,具有易于操作、及可用作夹子功能使用的功效;主要是筷子的两杆体,设成一体成型,其末端设有一体的弹性连接件,并设成具有凸出、可相互抵触的两凸部,由弹性连接件、及其两凸部,在使用时,可设定恰好的夹合程度、辅助放开杆体,而不会有夹合对应不佳、过度、亦不会有不会令两杆体张开的问题,使不善于使用筷子者,可学习使用筷子、正确发挥筷子功用,或者,对于实在一时无法学好操作,亦可作为夹子而取物食用,乃是一增进筷子功效的创新结构。
文档编号A47G21/00GK2520781SQ02201620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
发明者梁丰珍 申请人:梁丰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