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467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筷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折叠筷子。
技术背景中国人吃饭都要使用筷子,传统的筷子不管是平民大众常用的木质或竹质筷子还是达官贵人使用的象牙或银质筷子,都是两根等长的、一般一头小一头大的杆状物,这样的筷子大部分都是公用的。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些疾病就会通过共用筷子这一机会传染病菌,为此,现代人发明了一次性卫生筷子,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需要砍伐大量树木制成的一次性卫生筷子正受到环境保护人士的口诛笔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折叠、方便携带,能够做到人手一把的折叠筷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筷子,它由筷子大头、筷子小头及与两者连接的折叠件组成,所述折叠件包括连接上板、连接下板和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连接下板铰接的铰接板,连接下板与筷子小头连接在一起,连接下板上开设有螺柱通孔,连接上板上与连接下板上的螺柱通孔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下半部直径大于上半部直径,通孔中穿设有半螺柱,半螺柱上端与筷子大头连接,下端螺纹与连接下板上开设的螺柱通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筷子可以折叠、方便携带,能够做到人手一把,特别适合学生和一些经常在外面用餐的人使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一些消化道传染疾病的传染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实耐用,能降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也就节省了大量木材,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局部剖视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折叠筷子由筷子大头1、筷子小头7及与两者连接的折叠件组成,所述折叠件包括连接上板3、连接下板5和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3、连接下板5铰接的铰接板4,连接下板5中部开设有螺柱通孔51,筷子小头7与螺柱通孔51的对应位置也开有同样大小的螺纹孔,通过螺柱6将连接下板5与筷子小头7紧固在一起,螺柱6中部留有方便手拧的凸台61。连接上板3中部与连接下板上的螺柱通孔51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31,通孔31下半部直径大于上半部直径,通孔31中穿设有半螺柱2,半螺柱2上端与筷子大头1铆接,下端螺纹与连接下板中部开设的螺柱通孔51配合。由于半螺柱2上端与筷子大头1铆接成为一体,因此,半螺柱2可以与筷子大头1一起转动,当半螺柱2旋入连接下板5上的螺柱通孔51时,筷子大头1与筷子小头7处于同一直线,这时是折叠筷子的使用状态。
反向旋转筷子大头1,带动半螺柱2从连接下板5上的螺柱通孔51中旋出,然后将筷子大头1绕铰接板4旋转180°,如附图2所示,这时是折叠筷子的折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换形式,如筷子小头与连接下板的连接也可以用铆钉或胶水粘接;筷子大头与半螺柱间可以不用铆接而用螺纹连接,这样筷子大、小头与折叠件间都能拆卸,方便单独更换,能够延长筷子整体的使用寿命;筷子大小头与折叠件的连接形式可以对换;折叠件也可设置成多个,从而达到多次折叠效果。所有这些相同效果的变换形式,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筷子,其特征是它由筷子大头(1)、筷子小头(7)及与两者连接的折叠件组成,所述折叠件包括连接上板(3)、连接下板(5)和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3)、连接下板(5)铰接的铰接板(4),连接下板(5)与筷子小头(7)连接在一起,连接下板(5)上开设有螺柱通孔(51),连接上板(3)上与连接下板上的螺柱通孔(51)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31),通孔(31)下半部直径大于上半部直径,通孔(31)中穿设有半螺柱(2),半螺柱(2)上端与筷子大头(1)连接,下端螺纹与连接下板上开设的螺柱通孔(51)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筷子,它由筷子大头、筷子小头及与两者连接的折叠件组成,所述折叠件包括连接上板、连接下板和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连接下板铰接的铰接板。本实用新型筷子可以折叠、方便携带,能够做到人手一把,特别适合学生和一些经常在外面用餐的人使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一些消化道传染疾病的传染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实耐用,能降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也就节省了大量木材,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文档编号A47G21/10GK2607917SQ0321688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振涛, 李志杰 申请人:李志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