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搁盖卫生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杯盖的杯子,尤其是一种带搁盖卫生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使用带盖杯时,经常把杯盖放下(台面)拿上于杯体上边口,或在饮用时要用另一只手拿着杯盖,这既不太方便也不尽卫生(杯体内在冷却如开水或饮用时另一手不方便拿盖、或饮用后每次要去台面上拿盖关合杯体感觉不顺便等,此类情况下杯盖当是被反向置放在台面上的,这就使空气中的尘埃等很容易自由散落于杯盖、杯体;且杯盖即使被反复放下拿上于杯体,若台面不干净也易使台面病菌由其杯盖周边沿传带至杯体上边口、包括由其盖手柄传至手上)。为方便,目前市场上不少杯子索性没有杯盖,这样其实是有背于卫生的。
2003年1月31日,由本人申请的中国专利号03228674.0,其实用新型名称为“杯子卫生搁盖”(已获授权通知,现尚未公告)中,使搁盖直接就近搁置其杯体上边口、且用单手(杯体连带杯盖)即可饮用自如,较好解决了带盖杯的使用方便与卫生。但是,上述搁盖下面一个兼作杯体上边口卡口的搁槽中间垂连的一个搁块底部较高于该搁槽下边口(使之搁盖时其开启口>45°、且其生产清理相对方便)、或和其搁槽内周边一端处连接一个凸至其搁槽近周边的搁块(使之搁盖饮用时方便),这使杯体内在如冷却开水时,该搁盖相对欠缺一档助以更有效防尘埃或防水汽滴落于台面的小档开启口;并上述的搁盖卫生杯在众人使用之场合,不能整体数个上下叠放稳定一需多占空间置放,或其杯体需叠置在另一杯体上边口不卫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类只在其杯盖下面搁槽内的一端处连接一个搁块、就至少增加一档杯盖与其杯体的小档开启口助以更有效防尘埃或防水汽滴落于台面的带搁盖卫生杯,以满足人们使用使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包括上述的已有技术)在众人使用之场合可整体数个上下叠置稳定的带搁盖卫生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搁盖卫生杯包括杯盖、杯体和垫圈,杯盖下面有一个兼作杯体上边口卡口的搁槽;该搁槽内连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搁块;杯体外底部均下突一个分知垫圈。
所述的搁槽中间或其搁槽中间一边端连接一搁块的底部低于其搁槽下边口时,该搁块底部置于水平面上平稳;当搁槽中间或其至搁槽内周边的一端处连接一搁块的底下部分略高于其搁槽下边口时,该搁块底部的上端至少有一个周边面对应其搁槽中间底下呈内下倾面。
所述的垫圈与其上平面杯盖上面均凸出的一个叠放圈相配套;或者垫圈内有一个底部上凸中空的叠槽与其杯盖上面凸出的一个小叠放圈相配套。
采用上述这样的结构后,1.由于搁槽中间或其中间一边端连接一搁块的底部略低于其搁槽下边口时为平稳面,该平稳面连同其搁槽下边口的相应两端搁在杯体上边口时,该杯盖呈向杯体内略倾斜状开启,这就使杯体内在如冷却开水时即快(水蒸汽对应杯体外侧的杯盖上翘面两边分流)、又更加有效防尘埃(杯体小开口),同时又防止了水汽滴落于台面,且杯体在平向面移动或若其台面受震动时,该杯盖只会滑入杯体内而不致滑向杯体外,并杯体搁置该杯盖时单手饮用亦方便;2.由于当搁槽中间或其至搁槽内周边的一端处连接一搁块的底下部分略高于其搁槽下边口时,该搁块底部有向其搁槽中间底下的内下倾面,该内下倾面在杯体上边口搁置时仍略呈内下倾面(其杯盖呈平面略外倾状开启助以有效防尘埃)其杯盖既使受震动也只向杯体内滑入,该杯盖亦可相应防水汽滴落于台面(单就该杯盖呈平向面略外倾状开启而言,水汽是顺其杯体上边口内侧的该杯盖搁槽下边口滴落于杯体内的,除非合上盖再开启时杯盖内水汽大又未沥净其滴水就复原位搁置,才会使水汽缓慢滴落于台面),该杯盖在用如陶瓷类材料制作时可相应使其生产成本节约和工艺简便(如杯盖下面中间一边端连接一搁块的底部底于其搁槽下边口置地不平稳,在其烧制时下面就需增用垫圈等措施助以其杯盖置地平稳),并杯体搁置该杯盖时单手饮用亦方便;3.由于上平面杯盖上面一叠放圈与其杯体一垫圈或上抛面(包括上平面)杯盖上面一小叠放圈与其垫圈内一叠槽相配套,这使包括已有的带搁盖卫生杯在众人使用场合均可其数个上下叠置稳定,既方便又特别卫生(杯体不用叠在另一杯体上边口,杯盖也不用另外置放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杯盖、盖小手柄、搁槽、搁块、杯体、手柄、垫圈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以下依次为图1所示的盖小手柄左视图1a、杯盖仰视图1b。
图2为本实施例2的杯盖、盖小手柄、搁槽、搁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2所示的杯盖仰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3的杯盖、盖小手柄、搁槽、搁块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3所示的杯盖仰视图。
图4为本实施4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1的示意图;图4a为图4所示的杯盖仰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5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1的示意图;图5a为图5所示的杯盖仰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6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1+叠放圈、叠槽的示意图;其以下依次为图6所的杯盖仰视图6a、杯盖俯视图6b、(省略画手柄的)杯体仰视图6c。
图7为本实施例7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1-盖小手柄+叠放圈+叠槽的示意图;其以下依次为图7所示的杯盖仰视图7a、(省略画手柄的)杯体仰视图7b。
图8为本实施例8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7的示意图;其以下依次为图8所示的杯盖仰试图8a、杯盖俯视图8b、杯体仰视图8c。
图9为本实施例9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7+手柄助块的示意图;图90a为图9所示的杯盖仰视图。
图10为本实施例10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7的示意图;图10a为图10所示的杯盖仰视图。
图11为本实施例11的其组合结构名称同图7的示意图;图11a为图11所示的杯盖仰视图。
图中杯盖1 盖小手柄2 搁槽3 搁块4 杯体5 手柄6垫圈7 叠放圈8 叠槽9 加强筋10 手柄助块1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杯盖、杯体皆为圆形;所述的搁槽除图9中另述外,皆为杯盖下面近周边均下突的一圈杯体上边口内卡口)图1至图1b所示的实施例1中,杯盖1上抛面中间连接一个竖向扁圆形盖小手柄2,该杯盖下面一搁槽3内中间均垂向连接一个圆柱体(以便清理)的底平面中间再垂连一个小圆柱体形状搁块4,该搁块上部大圆柱体的底平面高于、下部小圆柱体的底平面则低于该搁槽下边口,且该小圆柱体的底平面沿直径线上凸一条浅口(便清理)的连通空槽与其马克杯体5(其外侧有一手柄6、外底部周边下突一垫圈7)的上边口相匹配,使之杯盖1呈内倾面(第一档)搁在杯体5上边口时防止滑动和水汽滴落于台面,并有效助以防尘埃,该小圆柱体上周边搁在杯体5上边口时使杯盖1既可呈<45°的(第二档)开启口用以其杯内在如降温时防尘、又可呈仅<90°的竖斜面(第四档)开启口使之饮用自如(鼻梁不易碰及杯盖1上周边沿;饮用时食指抵挡住杯体5外侧的杯盖1下倾面),该搁块上部大圆柱体的上周边搁在杯体5上边口时、其杯盖1呈>45°的(第三档)开启口用以如倒开水等方便。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1中的搁块4改型还可为图2图2a所示,杯盖1a下面中间垂连一个其底部直径线持平于(使杯盖1g搁槽3置地平稳,此为节省如陶瓷类材料的烧制工艺成本)搁槽3下边口的圆柱体形状搁块4a,且该搁块底部沿直径线向上呈90°截去一端侧面,该截去部分的上平面使杯盖1a增大其开启口以便饮用,该搁块最底部略上端的周边面均对应其底下中间的直径线呈内倾面,该内倾面搁在杯体5上边口时略呈向杯内下倾斜状,以防止杯盖1a滑落于台面(该搁块内倾面在搁置时,其杯盖1a上平面则呈平面略外倾斜状助以防尘和相应防水汽滴落台面。(注单就防水汽滴落而言,该搁块4a最底部当以下平面略微低于其搁槽3的下边口为最好—如用密胺类材料制作就当这样;但这在用如陶瓷类材料烧制时,该杯盖下面就得增用垫圈等措施辅助杯盖平稳,从而增加成本和工艺);或如图3、3a所示杯盖1b下面中间垂连一个其底部略微高于其搁槽3下边口圆柱体形状搁块4b,使之用陶瓷类材料在烧制时其底部着釉光滑,并使杯盖1b尽量接近于呈平面状开启(防水汽滴落),且该底部略上端的周边面均向该底部中间呈下倾面,并该下倾面的略上端部分的上面沿直径线向上呈90°、向其同一侧下面周边呈下倾斜面(便清理)截去一端侧面,使该搁块中下部一侧端面呈空槽、用作其搁置时增大杯盖1b开启口以便饮用且其搁置更稳定。
图4图4a所示的实施例4中,杯盖1c上抛面中间上凸一个其下面亦均顺势上凸中空的一个圆型盖小手柄2a,用以在如密胺类材料制作时省料并使盖身减轻,该杯盖下面中间一边端垂连一个其底平面略低于其搁槽3a下边口的圆柱体形搁块4c使之杯盖既可略呈内倾面开启,又可呈外倾面(相对其搁槽中间搁块)盖身下倾状开启以便饮用;该杯盖复合一个较矮形杯体5a(其外侧有一小手柄6a、外底部有一垫圈7a),该杯体在搁置外倾面杯盖1c(近手柄一侧)小角度饮用时可不用食指抵挡其杯盖下倾面,只在增大角度(如在饮干杯内牛奶)时才需用食指抵挡其杯盖以防滑落。
图5图5a所示的实施例5中,杯盖1d上抛面中间竖向连接一个扁圆形盖小手柄2,该杯盖下面中间一边端连接一个向该搁槽3中间一侧略下倾斜(使之搁在杯体5b上边口稳定又便于清理)的圆柱体形搁块4d,该搁块底部对应该搁槽中间一侧下端略呈下倾面,且该下倾面底端略微高于其搁槽3下边口使之着釉光滑(陶瓷类);该杯盖复合其上大下小的圆形杯体5b(其外侧有一手柄6b、外底部周边有一垫圈7b),该杯体上边口在竖向略内倾状搁置杯盖1d时,该杯盖不仅高度相对(其中间搁块)下降,而且其内倾面相对(搁置在如直筒型马克杯体上边口时)外仰,使之饮用感觉相对更舒适。
图6至图6c所示的实施6中,杯盖1e上面近周边略上凸一圈加强筋10(此为陶瓷类材料公知技术)的内圈面均向其里边略呈上抛面后顺势滑呈平面至其上面中间,该上平面中间均连接一个圆形、上大下小的兼作盖小手柄的叠放圈8,该杯盖下面一搁槽3b内周边的一端处,均横向连接一个上大下小(便清理)的弧圆头凸向该搁槽近中间的搁块4e,且该搁块的内侧面由其上面搁槽3b近周边向其下面搁槽3b近中间略呈内倾面使杯盖1e搁在杯体5d上边口稳定又便清理和饮用,该搁块底部由其搁槽内周边略上端的连接处向其内下侧呈下倾面至略微高于其搁槽下边口处(使之着釉光滑)、使杯盖1e可呈平面略外倾状开启;该杯盖复合杯体5c(其外侧有一手柄6c),该杯体底部上端的外周边下面的近周边圈面均向其底部近中间呈外抛面形缩小并至底部下突一个垫圈7c,该垫圈下边口略小于杯盖1e上面的平面圈使之置放平稳,并该垫圈内中间均上凸一个中空叠槽9与杯盖1e上面中间一叠放圈8相配套,使之在众人使用场合,其可整体数个上下叠置稳定并卫生(注本实施例6中的搁块4e亦完全可由上述1至5实施例中的搁块所替代,也包括已有技术的上抛面杯盖下面中间垂连一个弧圆头向下、且其底部较高于其搁槽下边口的搁块—虽其欠缺处是不能呈平向面的小档开启口、杯体在增大角度饮用时其内倾面的搁盖上周边沿也易碰及鼻梁,然而其生产和清理相对方便,且其在用作水汽不大如玻璃啤酒杯盖上时,因其当以即开即合方式饮用以保持啤酒原味,所以可免用其杯盖的小档开启口—其杯体在搁盖开启时可小角度饮用;另,上述的1至5实施例在用陶瓷类材料制作时,其上抛面杯盖上面近周边也可用加强筋)。
图7至图7b所示的实施例7中,杯盖1f上平面中间略上凸一个上小下大(以便清理的)圆柱体形状的叠放圈8a,该杯盖下面中间垂连一个其底部略微低于其搁槽3c下边口的(去角便清理)方形状搁块4f,用以杯盖1f在其杯体5d上边口呈竖向略内倾面开启时防止滑动,且该搁块底平面近周边略向上面中间上凸一弧圆头使之着釉光滑便于清理(此为陶瓷材料在烧制时,该搁块底部为支撑点亦可使其搁槽下边口着釉光滑);该杯盖周边略大于其复合的杯体5d上边口以便拿动;该杯体(其外侧有一手柄6d)外底部近周边一垫圈7d的中间均下突一小圈中空的、并其底部(为着釉光滑)不低于该垫圈下边口的叠槽9a,该叠槽与其杯盖1f上面一叠放圈8a相配叠置稳定(注饮用时,用握手柄6d的拇指在杯体5d上边口内侧最里边的杯盖1f上面的近周边按住、使杯盖1f靠近手心一侧并可外移使之呈内倾面开启口状即可饮用自如,之后复原位搁置其杯盖;也可用握手柄6d的食指在杯体5d上边口外侧下端的、呈竖向略内倾面搁置开启的杯盖1f下倾面按住饮用自如)。
图8至图8c所示的实施例8中,杯盖1g上平面近周边一端处(使之图案平面增大)、均顺势其周边弧线略上凸一小端弧线形状的块状叠放圈8b,该杯盖下面一搁槽3c中间一边端连接一个向该搁槽中间一侧略下倾斜的圆柱体形搁块4g,该搁块底部对应该搁槽中间一侧下端略呈下倾面,且该下倾面底端略微高于其搁槽3c下边口;杯体5e(其外侧有一手柄6)外底部周边一垫圈7e内的近周边下突一圈(以便叠置定位的)其下边口略微高于该垫圈下边口的叠槽9b,该叠槽与其杯盖上面一叠放圈8b相配叠置稳定。
图9图9a所示的实施例9中,杯盖1h上平面近周边均向其中间略凹陷一个圆平面叠放圈8c,该杯盖下面近周边均顺势其上面凹陷的圆平面下突一个兼作杯体5f上边口内卡口、并其底面亦全部为光平面的搁槽3d,使之既可呈平面状开启又其清理更为方便,该搁槽中间垂连一个上小下大的“倒喇叭”圆形搁块4h(且其底平面略上凸一弧圆头使之着釉--陶瓷类材料)以防止杯盖1h在呈竖向略内倾面开启搁置时滑落其杯体5f;该杯体外侧有一手柄6e,该手柄上面外侧内连接一个平向面小圆扁形的手柄助块10(现有技术)用以增加手感舒适,该杯体外底部近周边一垫圈相配内套在杯盖1h上面一叠圈8d内稳定。
图10图10a所示的实施例10中,杯盖1i外形如“易拉罐”上部分,该杯盖上平面的周边均向上面和其上面外周边沿呈外抛面形凸出一圈兼作盖手柄的叠放圈8d,且该叠放圈外抛面的下边内圈均顺势向其下周边外沿略呈下抛面形以便手指拿动、并其下边正好复合杯体5g上边口使之整体呈“易拉罐”形状,该杯盖下面一搁槽3e中间垂连一个其底部略微低于其搁槽下边口的圆柱体形搁块4i(且其底平面略上凸一弧圆头使之着釉—陶瓷类材料);该杯体外底部近周边一垫圈7g相配内套在杯盖上面一叠放圈8d内稳定(注1.用“易拉罐”形杯体外底部下周边一垫圈去相配外套上述实施例10杯盖1i上面的近周边叠放圈8d,其叠置稳定原理相同。2.上述实施例10带搁盖卫生杯若主要仅供水汽不大的如饮料、啤酒类等使用时,其中搁块4i还可采用已有技术的杯盖下面中间垂连一个其底部较高于其槽下边口的弧圆头向下形状搁块,使之清理相对更加方便;3.该“易拉罐”形卫生杯在其饮用时,一种是用握杯体单手的食指在其杯体上边口内侧的杯盖上面叠放圈内按住,此时杯盖下面的周边两端及其相邻的搁槽下边口两端、共4个点搁在其杯体上边口呈稳定状,使杯盖呈内倾面或可杯盖外移增大其开启口饮用—之后复原位搁置杯盖。另一种是仍用握杯体单手的食指在其杯体上边口外侧的杯盖下倾面叠放圈内按住、使杯盖呈竖向略内倾面大口开启饮用,上述两种饮用法很是方便,且杯盖不致滑落;4、该杯体因其圆直径相对小而无需手柄便可拿动,这使该杯体外周边的广告面积得以有效完整)。
图11图11a所示的实施例11中,杯盖1j上平面周边均上凸一圈叠放圈8e,该杯盖下面中间垂连一个底部略微高于(陶瓷类材料)其搁槽3f下边口的上小下大“倒喇叭”圆形搁块4j,用以杯盖1j在其杯体5h上边口呈竖向略内倾面开启时防止滑落(该搁槽内上凸面低、该杯盖在竖向面开启时角度就大—这使饮用相对方便),该搁块底部周边的略上端一圈均向其下面中间稍呈弧圆形以便搁置及清理;该杯体(略上边口大、底周边小以便拿动)外底部周边一垫圈7h相配内套在杯盖1j上面一叠放圈8e内稳定(注1.本实施例11中的杯盖1j搁块4j形状系考虑用如陶瓷类材料制作时,其搁槽下边口不易下垂过长--容易碰碎,若用如密胺类材料制作,为使生产工艺和清理方便,其搁槽上面可为薄面形使之距其下边口相对深口或其搁槽下边口相应略往下突,使之杯盖在呈竖向面开启时角度相应向内倾斜不至滑落,这样该搁槽中间就可垂连一个其底部持平或略微低于该搁槽下边口的圆柱体或如三角形等多边形搁块;2.该杯盖1j形状同样可配以有手柄的如直筒形的马克杯体叠置—因其杯盖周边圆直径为便于拿动当大于其杯体上边口周边直径,所以杯体下周边的垫圈同样可相配内套在其杯盖上面周边的叠放圈内而稳定;3.该杯盖1j因其搁块4j底端部不低于其搁槽下边口,所以在其数个清理过程中,单该杯盖亦可数个上下叠置稳定很是方便)。
上述的带搁盖卫生杯只在其杯盖下面搁槽内的一端处连接一个搁块,不仅杯体带其搁盖用单手饮用自如,而且,其搁盖呈基本平面或平面状开启,从而起到更有效防尘埃和防水汽滴落于台面的作用,且其数个整体上下叠置稳定方便,所以特别卫生实用。
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带搁盖卫生杯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形,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如所述的杯盖下面一搁槽内的近周边连接一个搁块;所述的搁块形状还可采用如多边形等其它的几何形状;所述的杯体也可用如(去角)方形状;所述的制作材料也不仅限于上述的防火材料,如市场上肯德基快餐连锁店提供使用的“一次性”带杯盖的纸、塑杯(其搁块可采用凹陷形状,如其杯盖上面中间凹陷一个略上大下小的圆柱体或弧圆头向下形状);总之,凡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搁盖卫生杯,包括杯盖(1)、杯体(5)和垫圈(7),杯盖(1)下面有一个兼作杯体上边口卡口的搁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搁槽(3)内连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搁块(4);杯体外底部均下突一个分知垫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搁盖卫生杯,其特征在于搁槽(3)中间连接一搁块(4)或者搁槽(3a)中间一边端连接一搁块(4c)的底部低于其搁槽下边口时,该搁块底部置于水平面上平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搁盖卫生杯,其特征在于搁槽(3)中间连接一搁块(4a)或其搁槽(3b)至内周边的一端处连接一搁块(4e)的底下部分略高于其搁槽下边口时,该搁块底部的上端至少有一个周边面对应其搁槽中间底下呈内下倾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搁盖卫生杯,其特征在于该垫圈(7g)与其上平面杯盖(1i)上面均凸出的一个叠放圈(8d)相配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搁盖卫生杯,其特征在于该垫圈(7c)内有一个底部上凸中空的叠槽(9)与杯盖(1e)上面上凸的一个叠放圈(8)相配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杯盖(1)及其兼作杯体上边口卡口的搁槽(3)、杯体(5)和垫圈(7)组成的带搁盖卫生杯。主要特征搁槽内连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搁块(4),杯体外底部有一分知垫圈。如搁槽(3)中间(4)或其(3a)中间一边端(4c)连接一搁块的底部略低于该搁槽下边口时、该底部置于水平面上平稳;当搁槽(3)中间(4a)或其(3b)至内周边一端处(4e)连接一搁块的底下部分略高于其搁槽下边口时,该底部上端至少有一个周边面对应其搁槽中间底下呈内倾面。这使杯盖可呈小档开启口助以更有效防尘埃或防水汽滴落台面又盖不离身(杯体)饮用自如;杯盖上面可由一叠放圈(8d)与杯体垫圈(7g)或叠放圈(8)与垫圈(7c)内一个上凸中空叠槽(9)相叠稳定并特别卫生。
文档编号A47G23/00GK2693124SQ200420021990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9日
发明者袁金东 申请人:袁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