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72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扫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扫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清扫家具、桌子或装饰品等身边的物品,公知的有的手持拖把,这种手持拖把在拖把部分设有开口部,通过将手直接插入到该开口部中而进行清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利用这类手持拖把,对于桌子的桌面等被清扫物来说,可以清除掉其平坦且宽阔的面上的灰土或尘埃,但是,对于形状复杂的面或细小部分上的灰土或尘埃,却不能充分地清除。
鉴于此,人们提出了一种用来容易且可靠地清扫复杂形状的面或细小部分的袋状清扫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这种袋状清扫工具,用由极细纤维制成的编织物构成手可插入的袋状物主体的手背侧及/或手掌侧,并且,在袋状物主体的周缘上,设置有长方形的小片。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3716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0-166841号公报根据这种袋状清扫工具,在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清扫工具而清除被清扫物面上的灰土的情况下,对于某种程度的细部上的灰土也可以清除,但是,不能沿上下方向移动清扫工具来清除被清扫物面上的灰土。因此,这种袋状清扫工具存在的问题是,不易将间隙深处的灰土扒出到跟前而将其清除掉。进而,这种袋状清扫工具还存在着下述问题不能充分地清除箱体内侧的四角部分等细小部分上的灰土等。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充分清除被清扫物的复杂形状的面或四角部分等细小部分上的灰土或尘埃的清扫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特征是,在具备插入部的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熔接有穗带,在所述插入部中插入支承清扫工具的支承体。
根据本发明的清扫工具,在备有插入手或手柄等支承体的插入部的清扫工具主体的至少一个面部上,熔接有带状的穗带,从而在清扫时,即便是对于作成复杂形状的面,穗带的末端部分也能与之适应而清除该面上的灰土等,并且,穗带的末端部分能伸到角落部分等细小部分,而充分地清除留在这些角落部分中的灰土等。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清扫工具,清扫工具主体受到从插入部插入的作为支承体的手直接施加的作用力,所以,能以较强的力与被清扫物的表面接触,而充分地清除被清扫物面上的灰土。进而,在以计算机键盘等很容易因受到来自外部的作用力而破损的物体作为被清扫物的情况下,这种清扫工具,通过将手柄插入插入部中使用,能以适当的力与被清扫物的表面接触,从而能在不损坏被清扫物的情况下充分地清除灰土。
而且,根据这种清扫工具,通过将作为支承体的手柄插入插入部,即使是使用者手难以伸到的地方,也能容易地进行清扫。
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可以设计成,穗带在纵长方向的侧边上形成有多根穗,并且,形成有支承各穗的穗支承部,通过在穗支承部处进行熔接而将所述穗带设置在清扫工具主体上。
这样的清扫工具例如如下构成在穗带的纵长方向的侧边上设置多条部分的切缝而形成穗,并且,形成支承各穗的穗支承部,在穗支承部处熔接在清扫工具主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清扫工具,穗带的穗起到拖把的线条部分的作用,可很容易且充分地清除例如箱体内侧的四角位置等部位上的灰土等。另外,通过在穗带上形成穗,增加了穗带相对于被清扫物所能接触的面积,从而能提高穗带对灰土或尘埃的清除效率。
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穗带可以由无纺布制成。
在这种清扫工具中,如果穗带由无纺布制成,则能制造出不仅强度较高而且比较廉价的清扫工具,而且还很容易清洗。另外,借助构成无纺布的微细纤维可以产生静电,利用该静电作用,穗带可以吸附微细的灰土,所以,能更可靠地清除灰土或尘埃。
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可以设置多条穗带。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各条穗带以彼此在内外方向上部分重合的方式设置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
根据这种清扫工具,由于设置有多条穗带,所以,穗带容易与被清扫物接触,可更加可靠地清除灰土或尘埃。
另外,如果清扫工具将各穗带以彼此部分重合的方式设置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则对于被清扫物的比较大的区域来说,可使各穗与之均匀地接触,因此,利用这样的清扫工具,可均匀地清除被清扫物面上的灰土或尘埃等。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也可以在清扫工具主体的熔接有穗带的面部上,熔接集束多根纤维而成的纤维体。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构成,除了各穗带之外,还可借助纤维体清除灰土等,因此能更加可靠地清扫被清扫物。
进而,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可以设计成,穗带与纤维体以穗部将纤维体的周围包围的方式熔接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
通过按照上述方式将纤维体设置在清扫工具上,在清扫时,首先用穗带清除大的灰土,而对于此时未被除掉的较小灰土,则用纤维体清除。因此,利用该清扫工具,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穗带与纤维体两者的功能。
此外,在这种清扫工具中,穗带只要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包围纤维体的周围即可。
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纤维体可以通过集束具有吸水性的纤维而成。
利用这种清扫工具,因为纤维体具有吸水性,所以即使所要清除的灰土或尘埃中含有水分,也能容易地清除灰土或尘埃。
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清扫工具主体的熔接有穗带的面部上熔接纤维体,穗带在插入支承体的方向(称作插入方向)上凸状弯曲地熔接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
利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能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中央位置附近确保用于熔接纤维体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在清扫工具主体上,也可以在熔接有穗带的面部的背面设置具有吸水性的片材。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通过这样构成,即使是以往用拖把不能充分清扫掉的玻璃面等的污垢,也可以使用设置在清扫工具主体上的具有吸水性的片材的面,来进行清扫。
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也可以设计成,相邻设置的穗带彼此色彩不同。这样的清扫工具显得美观,在清扫时,能使由穗带俘获的被清扫物的灰土等污物凸显出来,使用者能靠视觉判断出用穗带俘获到了多少污垢。
另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中,也可以从插入部插入包括支承杆和握持部的手柄来作为支承体。这时的支承杆优选地,以大于插入部的宽度尺寸的间隔隔开地设置多根。如果这样构成,则将支承杆插入插入部之际,支承杆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在支承杆插入到插入部中后,支承杆的复原力发挥作用,使得手柄不会脱离插入部。


图1是表示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实施例之一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清扫工具实施例之一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清扫工具的穗带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形成构成本发明清扫工具的片体的无纺布片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清扫工具的片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清扫工具的片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C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清扫工具的片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5D是表示构成本发明清扫工具的片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6A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B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C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D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E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F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G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H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I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J是说明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图6J的B-B间区域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6J的局部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清扫工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如图1所示,包括清扫工具主体2和穗带13,清扫工具主体2通过将舌片状的片体7、8重合并将片体7、8的周缘部彼此熔接而成,所述片体7、8备有轮廓形成为曲线状的周缘部;穗带13熔接于清扫工具主体2的片体7的面部。
在清扫工具主体2上,形成有作为支承体的手可以插入的插入部20,进而,在重合的片体7、8之间的间隙中,从插入部20朝向里侧形成有空间部21。即,空间部21自插入部20朝向插入方向形成。
穗带13包括第一穗带13a和第二穗带13b,第一穗带13a和第二穗带13b分别从插入部20朝向空间部21里侧凸状弯曲,并且,以彼此在内外方向上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片体7、8中的至少一个(片体7)的面部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穗带13a与第二穗带13b相比,配置在更靠外侧方向的位置上。这里,外侧方向是指从片体7表面的中央朝向片体7外侧的方向,而外侧方向的相反方向则是内侧方向。
第一穗带13a通过在纵长方向的侧边上设置多条切缝而形成长方形的穗14(14a),并且,形成有支承这多根穗14a的穗支承部10(10a)。另外,第一穗带13a在该穗支承部10a处与片体7熔接在一起。
第二穗带13b与第一穗带13a同样,形成有穗14b和穗支承部10b。
第一穗带13a、第二穗带13b的切缝长度,即第一穗带13a、第二穗带13b上的穗14(14a、14b)的长度,分别可以适当地选择,但优选地为0.8cm~3cm。若切缝长度过短,则担心清扫工具1在清扫被清扫物时,穗14不能到达细小间隙的深处,从而不能充分俘获灰土或尘埃,若切缝长度过长,则穗14彼此很容易发生缠绕,从而担心在清扫时得不到清扫工具1的足够良好的操作性。
在第一穗带13a、第二穗带13b上设置切缝的间隔,即穗14的宽度可以适当地选择,但优选地为0.5mm~5mm。如果设置切缝的间隔过窄,则穗14的宽度过细,担心变得太脆弱,若设置切缝的间隔过宽,则穗14的形成数目变少,会减少穗带13能够与被清扫物接触的面积,有不能充分清除灰土或尘埃之虞。
穗带13并不限于以直线状切缝、以长方形形成穗14的情况,还可以形成为连续的锯齿状或连续的波纹形状等,另外,也可以将多种这样的形状组合而形成。
另外,形成在穗带13上的穗14也不限于通过将穗带13切缝而形成的情况,还可以通过以既定宽度将穗带13切口到既定深度而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清扫工具1设置两条穗带13的情况,但是,穗带13的配置数目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穗带13的纵长方向上的长度或宽度等适当地选择,可以是1条,也可以是3条以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清扫工具1,就使穗带13向插入方向凸状弯曲而设置在片体7面部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清扫工具1也可以将穗带13做成条状、波纹形状、螺旋状而设置在片体7面部上。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在使穗带13向插入方向凸状弯曲而设置在片体7面部上的情况下,优选地,第二穗带13b的内侧方向一侧的侧边尺寸(称作内侧尺寸),稍稍小于第一穗带13a的内侧尺寸。在这种情况下,在内外方向上比第一穗带13a与片体7熔接的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上,容易将第二穗带13b熔接在片体7上。可以大致无间隙地依次设置穗带,直到片体7的面部中央附近,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多条穗带13配置在片体7面部上。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穗带13或片体7、8的材料,可以列举出无纺布片,穗带13或片体7、8,可以由1片无纺布片构成,也可以将多片无纺布片重合构成。
作为穗带13、片体7、8的材料,可从能够形成无纺布片的材料中适当选择,具体地说,可采用水刺无纺布、纺粘型织物无纺布、热粘型无纺布、热风透吹粘合型无纺布及点粘合型无纺布等。然而,构成片体7、8的无纺布优选采用热粘型无纺布。这是因为,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热熔合将穗带13熔合到片体7上,实现一体化。
此外,在穗带13或片体7、8通过将多片无纺布片重合而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地,将彼此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无纺布片重合而构成。
构成穗带13或片体7、8的材料即无纺布的短纤维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具体地说,除了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纤维之外,还可以利用将这些纤维做成芯鞘型或肩并肩型的复合纤维的材料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中,也可以在设置有穗带13的片体7的面部上熔合集束多根纤维而成的纤维体。构成纤维体的各纤维可以根据其宽度(粗度)适当选择,但优选小于形成在穗带13上的穗14的宽度。构成纤维体的纤维比穗的宽度细时,在清扫时,可借助纤维体的各纤维来清除利用穗14不能清除的细小的灰土或尘埃。
另外,优选地,纤维体与穗带以穗带13将纤维体周围的全部或部分包围的方式熔接在片体7上。这时,纤维体在片体7的内外方向上比穗带13靠内侧的位置上与清扫工具主体2熔接在一起。
利用这种清扫工具,在清扫时,灰土或尘埃首先与穗带13的穗14接触,用穗带13的穗14清除大到某种程度的灰土,然后,对于小到会让穗14滑过的灰土或尘埃,可用纤维体清除掉,纤维体与穗带两者可有效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作为构成纤维体的各纤维,并没有特别限定,具体地说,可利用与构成上述片体7、8的无纺布片所使用的纤维同样的纤维。
另外,作为构成纤维体的各纤维,可以使用具有吸水性的纤维,具体地说例示有人造丝、棉纱、麻等。利用设置有这样的纤维体的清扫工具1,即使被清扫物上有稍微含有水分的灰土或尘埃,也能通过纤维体吸取水分,且能用穗带13或纤维体清除灰土或尘埃,而更有效地实施被清扫物的清扫。
此外,纤维体既可以集束成不会零散成各根纤维的程度而松散地构成,也可以将各纤维集束并压缩而构成为片状。
在清扫工具1的清扫工具主体2上,也可以在熔接穗带13的面部的背面,即片体8的表面上,设置具有吸水性的片材。作为具有吸水性的片材,具体例示有由人造丝等具有吸水性的纤维构成的水刺无纺布等。
对于清扫工具主体2的大小,优选为能从插入部20向里侧确保下述程度的空间部21的大小,所述程度是指可从插入部20插入手的程度。另外,作为清扫工具主体2的形状,除了实施例所示的舌片状的形状以外,还可以适当地选择,例如,具体可以列举多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双指手套形状、五指手套形状、矩形等形状。
此外,清扫工具主体2也可以在自空间部21的最里侧位置朝向插入部20的方向上,将彼此重合的片体部分地以条状熔接,而形成手指阻挡部。
另外,清扫工具主体2并不限于片体7、8重合的实施例,还可以在片体7上熔接环状的带,在环状部分形成手等支承体能够插入的插入部。
作为片体7与片体8、片体7与穗带13、片体7与纤维体各自间的熔接方法,具体例示有脉冲熔合或热封等热熔接、通过涂敷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进行的熔接、借助使用超声波熔接装置的超声波照射进行的加热熔接等方法。
清扫工具1由下面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这里,将参照图2~图8,详细地说明下述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该实施例是清扫工具1由重合的4片无纺布制成,包括穗带13、以及熔接片体7、8而成的清扫工具主体2,所述片体7、8分别是通过重合2片无纺布而制成的,在该清扫工具1上熔接有纤维体,并且,在清扫工具主体2的熔接有穗带13的面的背面侧设置有吸水性的片材。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图4、图5A~图5D、图6A~图6J是说明清扫工具1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首先,将多片无纺布重合并裁断,制造穗带13(13a、13b)、片体7、8。
穗带13的制造如下所述。
如图3所示,从卷绕有长条无纺布的无纺布供给辊101a、101b、101c、101d,分别连续地供给无纺布,这些供给的无纺布彼此重合并通过加工辊111(111a、111b)。在加工辊111上形成有加工部111c及非加工部111d,所述加工部111c沿无纺布的宽度方向隔开既定间隔地设有多个加工刃,所述非加工部111d没有设置加工刃。彼此重合的无纺布通过这样的加工辊111a、111b之间时,由设置在加工部111c上的加工刃在无纺布上沿无纺布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条切缝,而形成加工区域113。这时,由于非加工部111d的存在,加工区域113是在纵长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在各加工区域之间形成没有切缝的非加工区域110。
通过加工辊111后的无纺布,通过沿无纺布宽度方向具备切断刃112c的切割辊112(112a、112b)。无纺布通过切割辊112a、112b之间时,在加工区域113与非加工区域110各自的大致中央位置处被切断刃112c切断。由此,在无纺布上分别形成穗14和穗支承部10,从而形成穗带13。
作为设置在清扫工具1上的穗带13,制造第一穗带13a和第二穗带13b,其中第二穗带13b制成纵长方向上的长度短于第一穗带的形式(图2的S201)。
这样的第一穗带13a和第二穗带13b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造通过在以上述方法制造的穗带13的一部分上进行切断,使其纵长方向上的长度缩短,而制造出纵长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两种穗带,将纵长方向上的长度长的穗带作为第一穗带13a,将纵长方向上的长度短的穗带作为第二穗带13b。
此外,该第二穗带13b也可以使用比用来制造第一穗带13a的无纺布宽度窄的无纺布,与第一穗带13a分别制造。
片体7、8按照如下所示的方法制造。
从卷绕有长条无纺布的无纺布供给辊102a、102b,如图4所示那样分别连续地供给无纺布。通过将所供给的无纺布彼此重合,并使其通过裁断机103,而得到裁断成矩形的的无纺布片104(104a、104b),所述矩形的尺寸大于能够盖住手掌或手背的尺寸(图2中的S202)。
片体7如图5A、图5B所示,是如下制造的将裁断成矩形的无纺布片104a、104b重合(图5A),局部进行脉冲熔合(图5B),而形成熔合部9,从而将无纺布片104a、104b一体化(图2中的S203)。
另外,片体8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首先,使用具有吸水性的无纺布作为卷绕在无纺布辊102b上的长条无纺布,与上述片体7同样地,调整裁断成矩形的无纺布片105。然后,如图5C、图5D所示,将无纺布片104与无纺布片105重合(图5C),并局部地脉冲熔合(图5D),形成熔合部6,而使无纺布片104、105一体化,从而制造出片体8(图2中的S204、S205)。
这样得到的穗带13a、13b、片体7、8如图6A~图6J所示被一体化,而形成清扫工具1。
第一穗带13a、第二穗带13b如图6A、图6C所示,以穗14朝向外侧方向、穗支承部10朝向内侧方向的方式,在纵长方向的中央附近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穗带13b在纵长方向上的长度短于第一穗带13a,所以,很容易使弯曲后的第二穗带13b的内侧尺寸稍稍小于弯曲后的第一穗带13a的内侧尺寸。
第一穗带13a以使其纵长方向的两端与片体7的熔合部9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片体7的面部上,通过在穗支承部10处进行超声波熔合,而将其熔合在片体7上(图6B)。
接着,第二穗带13b如图6C、图6D所示,以其外周由第一穗带13a包围并且与第一穗带13a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在片体7的面部上,与第一穗带13a同样地熔合在片体7上(图2中的S207)。
随后,准备纤维体15。纤维体15通过下述方式制造将多根纤维集束,聚集成不会零散成各根纤维的程度。
该纤维体15如图6E、图6F所示,以其周围由第二穗带13b包围的方式配置在片体7的面部上,通过超声波熔合,熔合在片体7上(图2中的S208)。
然后,以片体8的无纺布105与该片体7的熔合了穗带13的面对置、并且片体7的熔合部9与片体8的熔合部6对置的方式,将片体7与片体8重合(图6G),在比第一穗带13a的穗14的外侧方向末端位置稍靠外侧的位置上,将片体7、8两者脉冲熔合而一体化,进而,将该熔合位置的外侧裁断,形成熔合体(图6H)。这时,熔合部9与熔合部6彼此不熔合。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中,并不限于该制造例所示的熔合与裁断分开进行的情况,也可以使片体7与片体8重合并熔断。
将这样得到的熔合体的表里两面翻转,片体8的无纺布片105一侧的面与设置片体7的设有穗带13的面成为表面,在熔合部9与熔合部6的位置上形成插入部20,在插入部20的里侧形成空间部21。然后,沿从空间部21的里侧朝向插入部20的方向,以条状熔合片体7、8,形成手指阻挡部16(图6I、图6J),如图7、图8所示,制造出清扫工具1(图2中的S209)。此外,图7是图6J的B-B之间的区域的A-A线剖视图。另外,图8是图6J的局部侧视图。
此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中,将熔合有穗带13与纤维体15的片体7、和片体8熔合而一体化时,也可以如下进行以片体8的无纺布片104与片体7的熔合有穗带13的面的背面对置、并且片体7的熔合部9与片体8的熔合部6对置的方式,将片体7与片体8重合,并与上述制造方法同样地,将片体7、8两者脉冲熔合而一体化。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片体7、8脉冲熔合的时候,片体8的无纺布片105侧与片体7的设置有穗带13的面一侧为表面,所以不需要上述制造方法中的将表里两面翻转的工序,就能制造出清扫工具1。
制造出的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从插入部20将手插入清扫工具主体2,与被清扫物接触,就可以使用。
本发明的清扫工具1,不仅手可以从插入部20插入,而且,也可以将手柄作为支承体从插入部20插入清扫工具主体2中,并安装在清扫工具1上,而作成带手柄的清扫工具使用。
手柄相对于清扫部1装卸自如地安装。作为手柄的材料,可以使用塑料、金属、木材等,但是从轻量化、廉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塑料。将塑料作为材料利用的情况下,从容易成型这一点出发,优选使用聚乙烯类树脂或聚丙烯类树脂等聚烯烃类树脂。
对于安装在清扫工具1上的手柄的优选例,参照图9、图10加以说明。图9、图10示出了本发明清扫工具的手柄优选形式的一个例子。
手柄50包括支承杆51和握持部52。设置在手柄50上的支承杆51、51之间的间隔,优选形成为大于插入部20的宽度尺寸。如果这样构成,则将支承杆51、51插入插入部20之时,支承杆51、51之间的间隔如图9所示,在N方向上收窄,向插入部20插入后,借助于支承杆51、51复原力而作用朝向外侧(R方向)的力,能将支承杆51、51可靠地保持在空间部21内(图10),在清扫时,支承杆51、51不易从插入部20脱离。
此外,在上述2个支承杆51、51的外侧缘,也可以设置朝向R方向部分地突出的突出部位,还可以设置通过向N方向以山形形状将支承杆51切口而得到的切口部位。如果设置这样的突出部位或切口部位,则可很容易地将2个支承杆51、51插入到插入部20中,并且,支承杆51、51也难以脱离插入部20,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清扫时支承杆51、51脱离插入部20。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清扫工具,可用于充分地清扫作成复杂形状的面或角落部分等细小部分的情况,在这一点上是极其有效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是,在具备插入部的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熔接有穗带,在所述插入部中插入支承清扫工具的支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穗带在纵长方向的侧边上形成有多根穗,并且,形成有支承各穗的穗支承部,通过在穗支承部处进行熔接而将所述穗带设置在清扫工具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穗带由无纺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设置有多条穗带,各条穗带以彼此在内外方向上部分重合的方式,设置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在清扫工具主体的熔接有穗带的面部上,熔接有集束多根纤维而成的纤维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穗带与纤维体以穗部将纤维体的周围包围的方式熔接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纤维体通过集束具有吸水性的纤维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穗带在插入支承体的方向上凸状弯曲地熔接在清扫工具主体的面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工具,其特征是,清扫工具主体在熔接有穗带的面部的背面,设置有具有吸水性的片材。
10.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是,该清扫工具是通过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扫工具的插入部插入作为支承体的手柄而成的,所述手柄包括支承杆和握持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有效地俘获作成复杂形状的面或角落部分等细小部分处的灰土或尘埃等的清扫工具,本发明的清扫工具包括清扫工具主体(2)和穗带(13),所述清扫工具主体(2)通过将备有形成曲线状轮廓的周缘部的舌片状片体(7、8)彼此重合,并在片体(7、8)的周缘部将彼此熔接而构成,所述穗带(13)熔接在该清扫工具主体(2)的片体(7)的面部上。在清扫工具主体(2)上,形成有能够插入作为支承体的手的插入部(20),进而,在彼此重合的片体(7、8)的间隙中,从插入部(20)朝向里侧形成有空间部(21)。穗带(13)在从插入部(20)朝向空间部(21)里侧的方向上凸状弯曲。穗带(13)通过在片体(7)的外侧方向侧边上设置多条切缝而形成有长方形的穗(14),并且,形成有支承该多根穗(14)的穗支承部(10)。另外,穗带(13)在该穗支承部(10)处与片体(7)熔接。
文档编号A47L13/18GK1901832SQ200480039549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山田菊夫 申请人:山田菊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