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内胆结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1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玻璃内胆结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杯技术,尤其是涉及无需电力制冷或制热帮助调温的茶杯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对茶杯中饮用水冷实施热调温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通过电力加热或电力半导体制冷的方法实施对茶杯中的饮用水调温,——增加了电力制热或制冷的辅助设施,调温过程中不会改变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或者,采用最简捷的对充冷热水实施对茶杯中的饮用水调温,——仅限于对淡水的简捷调温方法,否则,将会改变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或者,通过用嘴吹气实施对茶杯中的饮用水调温——仅限于饮用水的冷却调温方法,调温过程中不会改变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等等。
在茶杯的整体结构上常见的有“单壳”(通常采用玻璃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茶杯和中间设置夹空层(为真空保温而设计)的“双壳”(通常采用不锈钢或玻璃材料)茶杯二种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上述最简捷的对充冷热水实施调温的方法原理而设计的隔离式玻璃内胆结构调温茶杯的结构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的技术关键是在现有的形成夹层空间的玻璃茶杯制品(制造工艺同于热水瓶内胆)结构基础上,在杯的顶部设置一个注水口,以便向茶杯的夹层空间充入调温用途的冷水或热水实施对杯中的饮用水调温。——茶杯夹层空间的体积最好等于茶杯盛装饮用水的体积。
本发明的特点无需电力制热或制冷的帮助,采用热水或冷水对茶杯中饮用水进行调温,但又绝对不会影响茶杯中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调温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图示意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1双层玻璃内胆茶杯的主体;2注水孔;3喝水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从附图中不难看出,本发明的茶杯主体1是在与热水瓶玻璃内胆相同结构的玻璃保温茶杯结构的基础上,再在其顶部设置了可以向其中的夹层空间灌水的注水孔2来实现的,并且,在一次性塑成其顶部设置注水孔6的本发明整体型调温玻璃茶杯内胆之后,最后将它定位在外观精致的塑料杯形外壳体内即可形成完整的产品。
使用时,在顶部注水孔2灌入用于调温的冷水(例低温自来水)或热水(例高温开水),将茶杯较薄的喝水位置3送到人的嘴边方便地饮用茶杯中的饮用水。此时,茶杯夹层空间中用于调温的冷水或热水不会从高位的注水孔2中流出。
如果需要使得茶杯中饮用水的温度下调,可以通过注水孔2向茶杯的夹层空间灌入冷水,显然,该注入的冷水绝对不会与茶杯中的饮用水相互混合,而是让充入夹层空间的冷水通过茶杯内胆的内壁与茶杯中的饮用水实现热传导降温的,当茶杯中饮用水的温度降低到认为合适的温度后再开始饮用。
如果需要使得茶杯中饮用水的温度上调,即可通过注水孔3向茶杯的夹层空间灌入热水后再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内胆结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有形成夹层空间的玻璃内胆结构茶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玻璃内胆结构茶杯的顶部设置夹层空间的注水孔(2)。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内胆结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其特征在于玻璃内胆结构茶杯的夹层空间的体积等于该茶杯盛装饮用水的体积。
全文摘要
一种玻璃内胆结构非电力冷热水调温杯,是在现有的形成夹层空间的玻璃茶杯内胆(保温用途)的结构基础上,再在其顶部设置一个注水口,以便向茶杯的夹层空间充入调温用途的冷水(例低温自来水)或热水(例高温开水)实施对杯中的饮用水调温来实现的,其特点在于此举绝对不会影响茶杯中饮用水的浓度和色味,调温效果明显,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7J41/00GK1695529SQ20051002704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0日
发明者周巽 申请人:周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