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337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绵拖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清洁用品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海绵拖把。
背景技术
按,已知的海绵拖把1如图1所示,其包含有一长杆10、一挤压器20、一海绵30及一连杆装置40。其中,该挤压器20包含有一座体21及二辊轮22,且该座体21是固设于该长杆10的一端;各该辊轮22包含有一轴杆221及数个筒体222,该二轴杆221是依预定间距平行地设于该座体21上,且该等筒体222是分别套设于该二轴杆221上。该连杆装置40包含有一拉把41及二连杆42,该拉把41是枢设于该长杆10上,而可于该长杆10上作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的往复枢摆;该二连杆42是各一端枢设于该拉把41上,另端位于该座体21中并连结该海绵30,当该拉把41于该第一、二位置问往复枢摆时,该二连杆42可带动该海绵30沿一通过该二辊轮22间的路径往复移动。
由此,将该海绵30可用以吸取残留在地面上的水,并在该海绵30吸水饱和之后,拉动该拉把41于该第一、二位置间往复枢摆,使该海绵30沿通过该二辊轮22间的路径往复移动。由于该二辊轮22的间距小于该海绵30的宽度,因此该海绵30通过该二辊轮22时会被该二辊轮22所挤压,且该二辊轮22上的筒体222会随该海绵30的通过而产生转动,而迫使被吸收于该海绵30中的水因该海绵30的被挤压而离开该海绵30,流入一使用者预先准备的容器中。
此种已知海绵拖把1的使用效能优劣,主要取决于其海绵30的吸水效率;亦即,该海绵30被该二辊轮22挤压后,其所含的水份少,则表示其下次吸水量更多,则吸水效率愈佳;换言之,若该挤压器20能更有效地挤出该海绵30中所含的水份,则该拖把的使用效能愈好。
而上述以知的海绵拖把,其辊轮22的筒体222是为圆筒体,亦即各该筒体222筒面为一圆周面,如图2所示,该二辊轮22的筒体222筒面间的间距是为一固定的间距,当该海绵体通过该二辊轮22时,是受到一固定不变的挤压力道。请参阅图2~图4,当使用者开始拉动该拉把41而由该二连杆42拉动该海绵30开始向上通过该二辊轮22间时,该海绵30上段受挤压部份的水份将会开始往该海绵30中、底段未受挤压的部份流动,如图2的箭头所示;当该海绵30继续向上而使其中段部份进入该二辊轮22间时,该中段部份的水份,一部份会向底段未受挤压部份流动,另一部份则被上段因离开二辊轮22而膨胀且较干燥的部份吸收,如图3的箭头所示;当该海绵30继续向上移动而使其底段部份进入该二辊轮22间时,该底部被挤压部份的水份,一部份将流出该海绵30,另一部份则被该海绵30上段、中段因离开该二辊轮而膨胀且较干燥的部份吸收,如图4的箭头所示;如此一来,该海绵30在经过几次挤压操作后,仍会留有多水份,而导致其再吸水量降低,影响其吸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监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拖把,是一具有较佳的吸水效率。
用以达成前揭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海绵拖把,其包含有一长杆;一挤压器,其包含有一座体及二辊轮,该座体是固设于该长杆的一端,该二辊轮各包含一轴杆及数个筒体,该二轴杆是依预定间距平行地设于该座体上,且该等筒体是分别套设于该二轴杆上一海绵;一连杆装置,是包含有一拉把及至少一连杆,该拉把是柜设于该长杆上,而可于该长杆上作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的往复枢摆;该连杆是一端枢设于该拉把上,另端位于该座体中并连结该海绵,当该拉把件于该第一、二位置间往复枢摆时,该连杆可带动该海绵沿一通过该二辊轮间的路径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各该筒体的筒外周壁上,沿该外周壁等距分布有数个从该筒体一端体延伸至另端的平面。
其中,各该筒体的筒面是由四个相同大小且从各该筒体一端延伸至另端的平面及四个分别连接该等平面的圆弧面所构成。
其中,各该筒体的外筒面是由六个相同大小且从各该筒体一端延伸至另端的平面、及十二个圆弧面所构成,且其中每二该圆弧面并邻连接于每二该平面间。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已知海绵拖把的外观图。
图2~图4是图1所示已知拖把的作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图9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海绵拖把2,其包含有一长杆50。
一挤压器60,其包含有一座体61及二辊轮62;该座体61具有一圆筒状的套接部611,并接设于该长杆50的一端,并由一铆钉与该长杆50固接;该座体61更具有一身部612,该身部612具有二相距一预定间距的延伸臂613,该二延伸臂613间形成一容置空间A。该二辊轮62各包含一轴杆621及数个筒体622,该二轴杆621平行地分别设于该座体61的延伸臂613上而相距一预定的距离;各该筒体622的筒面是由四个相同大小且从各该筒体622一端延伸至另端的平面623及四个分别连接该等平面623的圆弧面624所构成,且该等筒体622是分别套设于该二轴杆621上。
一海绵70。
一连杆装置80,是包含有一拉把81及二连杆82,该拉把81是枢设于该长杆10上,而可于该长杆10上作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的往复枢摆;该二连杆82是各一端枢设于该拉把81上,另端分别位于该座体61的容置空间A中并分别连结该海绵70,当该拉把81于该第一、二位置间往复柜摆时,该二连杆82可带动该海绵70沿一通过该二辊轮62间的路径往复移动,使该海绵70进入或退出该容置空间A。
上述实施例的海绵拖把2在使用时,使用者是手持该长杆50,并以以该海绵70吸取残留在地面上的水,并在该海绵70吸水饱和之后,拉动该拉把81于该第一、二位置间往复枢摆,使该海绵70沿通过该二辊轮62间的路径往复移动,并使该海绵70进入或退出该座体61的容置空间A。由于该二辊轮62之间距小于该海绵70的宽度,因此该海绵70通过该二辊轮62时会被该二辊轮62所挤压,且该二辊轮62上的筒体622会随该海绵70的通过而产生转动,而迫使被吸收于该海绵70中的水因该海绵70的被挤压而离开该海绵70,流入一使用者预先准备的容器中。
请参阅图7~图9,该二辊轮62的各筒体622的筒面设计,会使得该等筒体622因该海绵70的通过该辊轮62间而产生转动时,一辊轮的筒体筒面至另一辊轮的筒体筒面间的距离会产生改变。当使用者开始拉动该拉把81而由该二连杆82拉动该海绵70开始向上通过该二辊轮62间时,该海绵70上段开始受该等筒体622的圆弧面624挤压,而使该部份的水份开始往该海绵70的中、底段未受挤压的部份流动,如图7所示。当该海绵70继续向上,其受该挤压的部位由其顶段进入其中段,且该等筒体622挤压该海绵70的部份由该等筒体622的圆弧624面转变成该等筒体622的平面623,在这一过程中,该二辊轮62的筒体622筒面间之间距逐渐变大;虽然该海绵70的顶段部份因挤压力的消失而稍微膨胀,但由于该二辊轮62的筒体622筒面间之间距逐渐变大,而使得该海绵70的中段被挤压部份中的水份不致因该海绵70顶段的膨胀而被吸入该顶段中,而向该海绵70底段未受挤压部份流动,如图8所示。当该海绵70继续向上移动,其受该挤压的部位由其中段进入其底段,且该等筒体622挤压该海绵70的部份由该等筒体622的平面623转变成该等筒体622的弧面624,在此一过程中,该二辊轮62的筒体622筒面间的逐渐间距变小,使该海绵70底段中的水份无法回流至该海绵的中、顶段中,而直接流出该海绵70外,如图8所示。如此,该海绵70可受到较有效的挤压而能减少残留于其中的水份,使该海绵70的再吸水量增加,而提升其吸水效率。
另外,请再参阅图6,该拖把2在一般状态时,该海绵70的夹头71两侧面是与该等筒体622的平面623接触,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拖把2把地时,该海绵70比较不易产生晃动。
请参阅图10~图11,该二图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海绵拖把3,其中,该拖把3的各筒体90的外筒面是由六个相同大小且从各该筒体90一端延伸至另端的平面91、及十二个圆弧面92所构成,且其中每二该圆弧面92并邻连接于每二该平面91间。由此,该海绵拖把3的海绵可获得更佳的挤压排水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海绵拖把,其包含有一长杆;一挤压器,其包含有一座体及二辊轮,该座体是固设于该长杆的一端,该二辊轮各包含一轴杆及数个筒体,该二轴杆是依预定间距平行地设于该座体上,且该等筒体是分别套设于该二轴杆上一海绵;一连杆装置,是包含有一拉把及至少一连杆,该拉把是柜设于该长杆上,而可于该长杆上作一第一位置至一第二位置的往复枢摆;该连杆是一端枢设于该拉把上,另端位于该座体中并连结该海绵,当该拉把件于该第一、二位置间往复枢摆时,该连杆可带动该海绵沿一通过该二辊轮间的路径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各该筒体的筒外周壁上,沿该外周壁等距分布有数个从该筒体一端体延伸至另端的平面。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拖把,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筒体的筒面是由四个相同大小且从各该筒体一端延伸至另端的平面及四个分别连接该等平面的圆弧面所构成。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拖把,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筒体的外筒面是由六个相同大小且从各该筒体一端延伸至另端的平面、及十二个圆弧面所构成,且其中每二该圆弧面并邻连接于每二该平面间。
专利摘要一种海绵拖把,其包含有一长杆、一固设于该长杆一端的挤压器、一海绵、以及一连杆装置;其中,挤压器包含有二呈平行且相隔预定间距的辊轮,各辊轮包含一轴杆及数个套设于轴杆上的筒体,且各筒体的外周壁上等距分布有数个从该筒体一端体延伸至另端的平面;连杆装置包含一拉把、以及至少一分别连接拉把与海绵的连杆,由拉动拉把可带动海绵沿一通过上述辊轮间的路径往复移动,以可使海绵受辊轮的挤压而迫使其中的水份流出;而在此一过程中,各筒体的筒面设计可使海绵受到更有效率的挤压而能减少残留于其中的水份,使海绵的再吸水量增加,而提升其吸水效率。
文档编号A47L13/10GK2778187SQ20052000244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8日
发明者郑金锭 申请人:得岭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