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出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79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水机出水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装设于饮水机台上,供切控过滤水流出的饮水机出水座。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饮水机其接设出经过过滤的过滤水后,会再接设到上方处的出水座,而借由出水座供使用者能够切控出水使用。
在于1999年11月2日所核准的美国专利公告第5,975,140号中揭示一种饮水机出水座结构,如其中图2所示,其阀壳上装设有一出水管而内部则装设有一阀座,借由阀座再与各控水元件容置结合,把手则是装设于阀壳外部而与控水元件连结,而进水管是由饮水机台下锁设入阀座内,借以将阀座(2)向下拉拔;其阀座与阀壳的容设结合,是利用于阀壳底部内设置与阀座相同型状的容置槽,而阀座则是铜制品所加工而成的圆柱形切边状,或单纯的圆柱状,借以直接容设入阀壳的容置槽内,该阀壳通过压铸成形,阀座是以铜所加工车制或洗切出,且又均属于深配合的结合件,借此当阀座结合入阀壳的容置槽内时,两者间容易产生较大的公差,配合性不佳,因此于装设饮水机上使用时,容易产生间隙,进而会于饮水机上产生有摇晃的状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阀座与阀壳容置槽结合产生间隙而引起于饮水机上产生摇晃的饮水机出水座。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水机出水座,其至少包括有一进水管、一锁结环、一控水元件组、一阀座、一阀壳、一出水管及一把手,其控水元件组与阀座结合于阀壳内,出水管设于阀壳上与阀座结合,把手控制控水元件组动作,锁结环锁设于阀壳底缘将阀座固定,而进水管是穿过锁结环与阀座通设供应进水,其主要是于阀座的外周缘设有卡固条,阀壳的容置槽周缘设有卡固槽,当阀座容置入容置槽结合时,卡固条可以线状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水机出水座,其阀座与阀壳上分别设有相对应凹凸的卡固条与卡固槽,该当阀座与阀壳结合时,卡固条可以线状的方式,于阀座外周与容置槽产生点、线状的结合迫紧,该方式可确实可是阀座稳稳结合入容置槽,不虞产生晃动的状况。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俯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搭配组合的组合俯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搭配组合的组合俯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止水圈而以内套管代替的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将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饮水机出水座至少包括有一进水管30、一锁结环40、一控水元件组50、一阀座60、一阀壳70、一出水管80及一把手90,如图1、3所示,其阀座60是由下方结合于阀壳70内,控水元件组50再由上方组设于阀壳70与阀座60中,锁结环40则是锁设于阀壳70底缘将阀座60固定限位,而出水管80结合于阀壳70上与阀座60通设,把手90结合于阀壳70上与控水元件组50结合连动,而进水管30则是穿过锁结环40与阀座60通设;其中如图2所示,进水管30是一螺纹管体,一端接设至滤水装置,锁结环40外周缘具有锁结段41,内部穿设有一锁孔42,阀座60是一体注塑成形的柱状体,其中央穿设有一阀室61,于阀室61的端部设有一阶状孔62,阀座60一侧上方设有一出水口63与阀室61通设,另于阀座60的外周缘设有卡固条64,阀壳70的底部凹设有一容置槽71,其与阀座60配合孔径设置,而容置槽71的周边配合卡固条64处还设置有卡固槽72,端缘设置有锁结段73,另于容置槽71槽底处设置有一锁孔74与插结孔75。
其组合时,阀座60是由阀壳70的容置槽71置入,控水元件组50是由阀壳70的锁孔74置入阀座60的阀室61内,同时以卡固条64与卡固槽72成线状于周边卡止(如图3、4所示),上方再以锁螺51锁固,控水元件组50上端并伸出一适段,再以把手90结合上,底部的阶状孔62则再设置止水圈52,锁结环40则以锁结段41锁设于阀壳70的锁结段73上,而将阀座60限位固定,进水管30锁设于锁结环40的锁孔42而往内抵设于止水圈52上,出水管80搭配止水圈经由插结孔75容设在出水口63中,借此当由进水管30进水时,可借助把手90连动控水元件组50控制进水,再由出水管80出水供饮用。
另外,如图2及图7所示,其可不使用止水圈52套设于阀座60的阶状孔62中,而使用一塑胶材质的内套管31,该内套管31是先套设于进水管30的上端内,再一同与进水管30锁设入锁结环40的锁孔42中,而抵于阶状孔62内。
又如图5、6所示,阀座60与阀壳70上的卡固条64及卡固槽72可交错设置或交换设置,而具有等效的功能性,如图5所示,阀座60外周缘设置有卡固槽64A,阀壳70的容置槽71内设置有卡固条72A,或如图6所示,阀座60外周缘设置有卡固条64及卡固槽64A,阀壳70的容置槽71内相对卡固条64处设置有卡固槽72,相对卡固槽64A处则设置有卡固条72A。
如图8、9所示,其亦可包括有一进水管30B、一锁结环40B、一精密陶瓷的控水元件组50B、一阀座60B、一阀壳70B、一出水管80B及一把手90B,其中,进水管30B是一螺纹管体,一端接设至滤水装置,锁结环40B外周缘具有锁结段41B,内部穿设有一锁孔42B,阀座60B是注塑成形的柱状体,其一侧边设有一阀室61B,由阀室61B内分别往上、下各设有进水孔62B、出水孔63B,另阀座60B的外周缘设有卡固条64B,阀壳70B的底部凹设有一容置槽71B,与阀座60B配合孔径设置,而容置槽71B的周边配合卡固条64B处还设置有卡固槽72B,端缘设置有锁结段73B,另于阀壳70B一侧设置有一容置锁孔74B,上方设置有插结孔75B。
其组合时,阀座60B是由阀壳70B的容置槽71B置入,同时以卡固条64B与卡固槽72B成线状于周边卡止,下方再以锁结环40B锁固,进水管30B是配合止水圈由锁孔42B锁入,控水元件组50B是配合把手90B而设于容置锁孔74B内,并结合入阀室61B中,并可控制进水孔62B、出水孔63B的进出水,出水管80B插置入插结孔75B,并结合于出水孔63B内,借此具有等效的功能性。
借助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其阀座60与阀壳70上分别设有相对应凹凸的卡固条64与卡固槽72,该当阀座60与阀壳70结合时,卡固条64可以线状的方式,于阀座60外周与容置槽71产生点、线状的结合迫紧,该方式可确实令阀座60稳稳结合入容置槽71,不虞产生晃动的状况。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不能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申请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饮水机出水座,其至少包括有一进水管、一锁结环、一控水元件组、一阀座、一阀壳、一出水管及一把手,其中,阀座组设于阀壳内,并与控水元件组结合,控水元件组受把手控制动作,锁结环锁设于阀壳底部将阀座限位,出水管设于阀壳上方与出水口结合,进水管穿过锁结环而结合于阀座外,其特征在于阀座的外周缘设有卡固条,阀壳底部设有容置槽与阀座配合,容置槽的周边处设置有卡固槽,该卡固槽与阀座的卡固条搭配设置;阀座由阀壳的容置槽置入,卡固条对正卡固槽,阀座挤入容置槽内,该卡固条与卡固槽产生点、线状的结合迫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出水座,其特征在于,阀座是一体注塑成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出水座,其特征在于,阀座与阀壳上的卡固条及卡固槽可等效交换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出水座,其特征在于,阀座与阀壳上的卡固条及卡固槽可等效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出水座,其特征在于,进水管是一螺纹管体,一端接设至滤水装置,锁结环外周缘具有锁结段,内部穿设有一锁孔,阀座中央穿设有一阀室,于阀室的端部设有一阶状孔,阀座一侧上方设有一出水口与阀室通设,另于阀座的外周缘设有卡固条,阀壳底部凹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周边设置有卡固槽,端缘设置有锁结段,容置槽槽底处设置有一锁孔与插结孔;阀座由阀壳的容置槽置入,控水元件组由阀壳的锁孔置入阀座的阀室内,上方通过锁螺锁固,控水元件组上端伸出一适段与把手结合,底部的阶状孔设置有止水圈,锁结环锁设于阀壳上,进水管锁设于锁结环的锁孔而往内抵设于止水圈上,出水管搭配止水圈经由插结孔容设在出水口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出水座,其特征在于,进水管是一螺纹管体,一端接设至滤水装置,锁结环外周缘具有锁结段,内部则穿设有一锁孔,阀座是塑胶所射出的柱状体,其一侧边设有一阀室,由阀室内分别往上、下各设有进水孔、出水孔,另阀座的外周缘则设有卡固条,阀壳的底部凹设有一容置槽,该是与阀座配合孔径设置,而容置槽的周边配合卡固条处更设置有卡固槽,端缘设置有锁结段,另于阀壳一侧设置有一容置锁孔,上方设置有插结孔;阀座由阀壳的容置槽置入,同时以卡固条与卡固槽成线状于周边卡止,下方通过锁结环锁固,进水管配合止水圈由锁孔锁入,控水元件组配合把手而设于容置锁孔内,并结合入阀室中,出水管插置入插结孔,并结合于出水孔内。
专利摘要一种饮水机出水座,其至少包括有一进水管、一锁结环、一控水元件组、一阀座、一阀壳、一出水管及一把手,其控水元件组与阀座结合于阀壳内,而出水管设于阀壳上与阀座结合,把手控制控水元件组动作,锁结环锁设于阀壳底缘将阀座固定,而进水管则是穿过锁结环与阀座通设供应进水,其主要是于阀座的外周缘设有卡固条,阀壳的容置槽周缘设有卡固槽,当阀座容置入容置槽结合时,卡固条可以线状的方式,于阀座外周与容置槽产生点、线状的结合迫紧,结合更稳固,不虞产生晃动的状况。
文档编号A47J31/44GK2803205SQ20052001248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
发明者陈瑞骞, 陈瑞庆 申请人:陈瑞骞, 陈瑞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