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06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尤指一种于烹煮含有豆类等食材的汤汁食物过程中,用以在在锅具中搅拌汤汁,以防止汤汁中固体部份留在锅底上因过热而焦黑的自动搅拌装置设计。
背景技术
当人们使用锅具烹煮如绿豆汤、红豆汤、豆浆......等豆类汤汁食物的过程中,通常会手持搅拌器或汤勺不断地搅动锅具中的豆类汤汁,除可令汤汁搅拌均匀外,也可使汤汁中的豆粒或豆渣等固体部份可随着搅动作用,以避免该豆粒或豆渣残留在锅具底部,因过热而导致烹煮后的汤汁食物产生焦味的问题。
前述手持搅拌器搅动锅具中的豆类汤汁的实施方式,在操作较为费力,故有人即研发设计出一种自动搅拌装置,该自动搅拌装置主要具有一包含有马达的座体,,该马达的心轴朝下纵向连接一转轴,该转轴底端横向组接一搅拌杆,藉此,该自动搅拌装置于使用时,可以其座体架设于锅具上端口处,并使其转轴及其底端的搅拌杆伸入锅具内部,深及锅底,如此,即可利用马达带动转轴及其底端的搅拌杆于锅具内部旋转作动,用以对锅具中的豆类汤汁施以搅拌作用,而解决人力搅拌的费工问题。
惟当人们烹煮豆类汤汁时,常会依据欲烹煮的食物量的多寡,选用合适高度尺寸规格的锅具,然前述自动搅拌装置是采取固定式的结构设计,导致其搅拌杆相对于底体的高度位置并无法调整,故为配合不同高度尺寸的锅具,人们必须准备多支不等长度且底端具有搅拌杆的转轴,提供人们依其需要换装合适长度的转轴,然而换装转轴的操作方式,对其转轴及搅拌杆于锅具中的高低位置,因此,假使转轴高度无法与锅具高度相互配合时,通常无法达到预定的搅拌效果,甚至无法实施,必需另行更换适当高度的转轴方能顺利进行搅拌作业,故造成民众烹煮时极大的不便。
另外,假使民众所选用的锅具上端开口大于或小于前述自动搅拌装置的座体时,由该自动搅拌装置的座体无法调整其长度,故该自动搅拌装置仍无法顺利架设于锅具上端开口位置,也造成民众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为改善前述既有技术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者乃研发设计出一种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希藉此设计,可视不同高度规格的锅具,任意改变其搅拌组件于锅具中的高低位置,为其主要的实用新型目的。
为达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主要包括有架设于锅具上的定位架、一动力组件、一搅拌组件及一调整组件,该定位架设有自顶面贯穿底部的通孔,其上方设置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有间隔设置于定位架上方的座体,座体上设有马达,马达具有朝向定位架的心轴,该定位架下方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具有穿伸定位架的通孔与马达心轴连接的轴杆,其轴杆下端横向设置底部具有刷体的搅拌杆,该调整组件于座体与定位架之间设置套设弹簧的螺杆,螺杆上设置可旋动令座体高低位置改变的螺接件。
藉由上述结构的组合,该自动搅拌装置可以定位架设置于锅具上端开口,使其搅拌组件位于锅具内部,且可视不同规格高度的锅具,任意调整搅拌组件于锅具内部的高低位置,使其搅拌杆及刷体等构件移动至锅具底部适当位置,令搅拌作业可顺利进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锅具时的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整搅拌组件高低位置的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整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整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自动搅拌装置 10定位架11通孔 12螺杆13弹簧 14支撑片141扣合片 15套筒部16活动片17套接件20动力组件 21马达211心轴 22座体221穿孔 222螺接件23罩体 231控制面板232提把 30搅拌组件31轴杆 311杆体311a定位槽 312套筒312a螺孔313锁固组件32搅拌杆33刷体40调整组件 411杆体411a定位槽 412套筒412a螺孔433锁固组件50锅具 51卡钩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可确实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及其它实用新型目的与功效,以下兹举出数个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设计,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1主要包括有一定位架10、一动力组件20、一搅拌组件30及一调整组件40,其中,该定位架10是一可架设于锅具50的架体,且于中央设有一自顶面贯穿至底部的通孔11,并于其上方设置动力组件20,该动力组件20包括有一马达21,马达21朝向定位架10具有可旋转作动的心轴211,该定位架10下方设置搅拌组件30,搅拌组件30主要具有纵向穿伸于前述通孔11中的轴杆31,该轴杆31上端与马达21的心轴211连接,下端横向设置搅拌杆32,搅拌杆32可配合锅具50底部形状为圆弧形或直线形设计,且搅拌杆32底部设置可刷拭锅具50底部的刷体33,该刷体33可为棕刷、铝刷......等刷具,其中,使用棕刷可防止刮伤锅具50底部,为较佳的使用方式。
该调整组件40可于定位架10顶面的通孔11二侧设置二相对应的螺杆12,其螺杆12上套设弹簧13,该动力组件20具有间隔设置于定位架10上方的座体22,且底体22提供马达21设置其上,该座体22对应定位架10的螺杆12位置设有贯穿的穿孔221,其穿孔221提供前述螺杆12穿伸后与螺接件222锁固,令座体22及其上的马达21可藉由弹簧13的支撑作用,进而间隔设置于定位架10上方。
藉此,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欲调整该搅拌组件30于锅具50内部的高低位置时,即旋动螺接件222于螺杆12上朝定位架10方向位移,进而迫使座体22压抵弹簧13呈压缩状态,令座体22至定位架10的距离相对缩小,此时,座体22上的马达21也配合朝下位移,故连接于其心轴211的搅拌组件30的轴杆31,以及设置于轴杆31下端的搅拌杆32及刷体33等构件,其位于锅具50中的位置得以降低,另外,当反方向旋动螺接件222时,螺接件222于螺杆12上是朝定位架10另侧方向位移,而藉由弹簧13的弹性伸抵作用,则使座体22至定位架10的距离相对增加,进而调高搅拌组件30于锅具50中的位置,因此,利用前述的操作方式,即可达到调整搅拌组件30于锅具50内部的高低位置的主要目的。
如图5所示,另外,前述螺杆12配合弹簧13的调整组件40设计,也可搭配包括有活动套接一起的杆体311及中空套筒312的轴杆31,用以调整该搅拌组件30于锅具50内部的高低位置的方式,并藉由两者之间的搭配组合,令搅拌组件30可调整的高低位置的位移量相对增加,以更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高度的锅具50。
前述定位架10二侧可朝下延伸出卡设于锅具50的上端开口的二相对支撑片14,该二支撑片14外侧分别设置扣合件141,另锅具50外侧对应前述扣合件141位置可设置卡钩51卡钩51,藉此,使该定位架10可更为稳固的定位于锅具50上方,或该二支撑片14底端形成可卡接于锅具50开口顶缘的卡槽,同样可达到定位的功能。
前述动力组件20的马达21外部可设置一罩体23,罩体23中设有一电路板,另于外侧面上设有包含开关的控制面板231,该控制面板231的电路板以电线与马达21相连接,藉此,即利用该控制面板231控制马达21的作动时机、转速快慢等功能,另罩体23顶面也可设置提把232,以利于该自动搅拌装置1于锅具50上的取放作业。
前述定位架10于通孔11周缘形成供轴杆31穿伸其中的套筒部15,该套筒部15中设置可套设于轴杆31上的轴承,藉此,使马达21带动轴杆31运转时更为顺畅。
如图6所示,前述定位架10主要是包括一套接件17及二相对活动片16,该套接件17内侧面形成轨道,二活动片16分别活动组接于套接件16二侧的内侧轨道中,令二活动片16可分别于套接件16二侧活动调整其位置,且前述支撑片14可分别形成于二活动片16外侧,藉此,该定位架10即具有可调整长度的功能。
另外,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该动力组件20的马达21也可直接设置于定位架10上,且其心轴211对应定位架10的通孔11,其调整组件40为可调整改变长度的组件,调整组件40上端与马达21心轴211组接,下端与搅拌组件30的轴杆31固接,该调整组件40主要包括一杆体411及活动套接于该杆体411上的中空套筒412,且杆体411上端与马达21的心轴211组接,套筒412下端与搅拌杆42固接,藉使该杆体411及套筒412可相互活动伸缩,达到改变调整组件40整体长度的效果,另杆体411周面轴向设置长形状的定位槽411a,其套筒412外周面则设有贯穿的螺孔412a,令该杆体411及套筒412相互活动伸缩改变该调整组件40的整体长度后,可以如螺丝等锁固组件433锁固于套筒412的螺孔412a进而迫抵于杆体411的定位槽411a中,利用锁固组件433的锁固迫紧作用,使套筒412及螺杆411之间伸缩至预定高度后得以固定,因此,该调整组件40可藉由相互伸缩的杆体411及套筒412达到改变整体长度的功效,同样可达到令搅拌组件30的搅拌杆32及刷体33等构件于锅具50内部改变其高低位置的目的。
于实际使用时,再请配合参阅前楬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搅拌装置1是设置于可烹煮豆类汤汁的锅具50上方位置,并将其定位架10设置于锅具50上端开口位置,且可利用二侧支撑架14的扣合件141与锅具50预设的卡钩51卡钩51扣合组接,令该自动搅拌装置1固定于锅具50上方,并使搅拌组件30位于锅具50内部,其搅拌杆32及刷体33则调整接近锅具50底部位置,此时,即可以控制面板231控制马达21的作动,令搅拌组件30的轴杆31、搅拌杆32及刷体33等构件旋转作动,用以搅拌锅具50中所烹煮的豆类汤汁,使其充分搅拌均匀,避免豆渣残留于锅具50底部,另刷体33也可刷拭锅具50的锅底,以去除部分沉淀于锅底的豆渣,藉此,使烹煮后的豆类汤汁食物较不会产生焦味。
由上述结构特征及组合方式,本实用新型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1的特点在于当民众欲烹煮豆类汤汁而选用不同规格高度的锅具时,民众可利用该自动搅拌装置1的调整组件40设计,用以调整搅拌组件30的相关构件于锅具50中的高度位置,以如同前述的数种不同实施方式,用以调整其搅拌杆32及刷体33等构件至锅具50底部的距离,令搅拌作业可顺利进行。
另外,当民众所选用的锅具开口过大或过小时,也可藉由前述定位架10的套接件17,以及套接件17二侧活动组接的活动片16设计,达到调整定位架10的整体长度的功能,令该自动搅拌装置1可适用于不同开口大小的锅具50上,提供民众欲进行烹煮时极佳的便利性。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主要是利用可调整于锅具内部的高低位置的搅拌组件,以利于民众架设该自动搅拌装置于锅具上方,令搅拌作业可顺利进行,其确为一相当优异的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可架设于锅具上的定位架、一动力组件、一搅拌组件及一调整组件,该定位架设有自顶面贯穿底部的通孔,其上方设置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有间隔设置于定位架上方的座体,座体上设有马达,马达具有朝向定位架的心轴,该定位架下方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具有穿伸定位架的通孔与马达心轴连接的轴杆,其轴杆下端横向设置底部具有刷体的搅拌杆,该调整组件于座体与定位架之间设置套设弹簧的螺杆,螺杆上设置可旋动令座体高低位置改变的螺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杆包括一杆体及活动套接于该杆体上的中空套筒,且该杆体上端组接马达的心轴,套筒下端与搅拌杆固接,该杆体周面轴向设置长形状的定位槽,套筒外周面设有贯穿的螺孔,螺孔供锁固组件锁设其中迫抵于杆体的定位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还包括有一罩体,供马达组设其中,该罩体内设有电路板,罩体侧面设有包括开关的控制面板,该开关以电线连接电路板及马达,该罩体顶面另设置一提把。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架包括一套接件及二相对活动片,该套接件于内侧面形成轨道,二活动片分别活动组接于套接件二侧的内侧轨道中。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架二侧朝下延伸出卡设于锅具上端开口的二相对支撑片,二支撑片外侧分别设置扣合件。
6.一种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可架设于锅具上的定位架、一动力组件、一搅拌组件及一调整组件,该定位架设有自顶面贯穿底部的通孔,定位架上设置具有朝向定位架的心轴的马达,马达的心轴对应定位架的通孔,该定位架下方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具有穿伸定位架的通孔与马达心轴连接的轴杆,其轴杆下端横向设置底部具有刷体的搅拌杆,该调整组件为可改变长度的组件,调整组件上端与马达心轴组接,下端与搅拌组件的轴杆固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组件包括一杆体及活动套接于该杆体上的中空套筒,且杆体上端与马达的心轴组接,套筒下端与搅拌杆固接,该杆体周面轴向设置长形状的定位槽,套筒外周面设有贯穿的螺孔,螺孔供锁固组件锁设其中迫抵于杆体的定位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尚包括有一罩体,供马达组设其中,该罩体内设有电路板,罩体侧面设有包括开关的控制面板,该开关以电线连接电路板及马达,该罩体顶面另设置一提把。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架包括一套接件及二相对活动片,该套接件于内侧面形成轨道,二活动片分别活动组接于套接件二侧的内侧轨道中。
10.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架二侧朝下延伸出卡设于锅具上端开口的二相对支撑片,二支撑片外侧分别设置扣合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锅具的自动搅拌装置,其主要包括可架设于锅具上的定位架、动力组件、搅拌组件及调整组件,该定位架上方设置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有设置于定位架上方的座体,座体上设有马达,且定位架下方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具与马达连接的轴杆,轴杆下端设置具有刷体的搅拌杆,藉前述调整组件用以使搅拌杆及刷体等构件于锅具内部调整其高低位置,故可适用于不同规格高度的锅具。
文档编号A47J43/07GK2817669SQ200520019069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8日
发明者陈信裕 申请人:陈信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