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浴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6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坐浴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浴盆,具体是带有座位的坐浴盆。
背景技术
坐浴可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治疗前列腺疾病、肛门疾病、男女生殖系统疾病及其它适于热敷的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生活中,多用盆作为坐浴器具,但用普通的盆坐浴,需要蹲着,尤其是肥胖及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往往因盆中无支撑物支持臀部,无法久坐,常因坐浴时间不能保证、受浴时间不足而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坐浴盆,解决坐浴者久蹲不方便的问题,为坐浴者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坐浴盆的盆体内装有盆座;所述的盆座的座面是相对平行的两个半圆形,座面与盆体底部之间有支撑腿,盆座周围与盆体之间的空间相通。
所述的盆座的座面为相对平行的两个弧形,座面一侧向上延伸与盆体相连。
所述的盆座的座面为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盆体内安装加热器,在盆体的外侧上安装温控器,用于对坐浴用水加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坐浴盆内有盆座,可坐在盆中进行坐浴,免去浴者久蹲带来的不便,保持坐浴时间,尤其是老年人或身体不好的浴者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简单,且实用。
2、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加热器和温控器,可以保持水温,保证、延长坐浴时间和坐浴温度,尤其是采用药物坐浴的患者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A-A向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B-B向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7C-C向剖视图。
图中1盆体、2盆座、3支撑腿、4加热器、5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提供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盆体1内装有盆座2,盆座2的座面由相对平行的两个半圆形,参阅图2,盆座2周围的空间与盆体1是相通的,最好是向下有一定凹度的、与人体臀部相吻合的两个半圆形成盆座2的座面。图3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中可见座面与盆体1底部之间有支撑腿3支撑,支撑腿3在盆体1内与盆体1底部固定成为一体,保证支撑腿3能够稳固支撑座面,可以在加工时一次成型。当盆体1盛满水时,盆座2的座面浸在水中,盆座2周围的空间内也都充满水,保证人体臀部坐在盆座2上时,生殖及肛门部位也浸入水中,可以使人舒适地坐在盆中进行坐浴。
对于需要长时间坐浴或实施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在盆体1内安装加热器4,具体可以将加热器4安装在支撑腿3内,在盆体1外侧安装温控器5,由引线与电源连接,用于加热保持水温,并将水温控制在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延长坐浴时间,以满足需要长时间坐浴或实施药物治疗患者的需要。
实施例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中的B-B向剖视图,如图所示,盆座2的座面为相对平行的两个弧形,座面3一侧向上延伸与盆体1相连,座面与盆体1底部之间有支撑腿3支撑,支撑腿3在盆体1内与盆体1底部固定,盆座2周围有空间与盆体1相通,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图7中的C-C向剖视图,如图所示,盆座2的座面为圆环形,座面与盆体1底部之间有支撑腿3支撑,支撑腿3在盆体1内与盆体1的底部固定,盆座2周围的空间与盆体1相通,其它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1.一种坐浴盆,其特征是盆体(1)内装有盆座(2);所述的盆座(2)的座面是相对平行的两个半圆形,座面与盆体(1)底部之间有支撑腿,盆座(2)周围与盆体(1)之间的空间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浴盆,其特征是所述的盆座(2)的座面为相对平行的两个弧形,座面一侧向上延伸与盆体(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浴盆,其特征是所述的盆座(2)的座面为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浴盆,其特征是在盆体(1)内安装加热器(4),在盆体(1)的外侧安装温控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浴盆,其特征是加热器(4)安装在支撑腿(3)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浴盆,盆体(1)内装有盆座(2);所述的盆座(2)座面是相对平行的两个半圆形,座面与盆体(1)底部之间有支撑腿,盆座(2)周围与盆体(1)之间的空间相通。由于坐浴盆内有盆座,盆体内盛满水时,盆座(2)浸在水中,这样在盆中进行坐浴时,可免去浴者久蹲带来的不便,保持坐浴时间,尤其是老年人或身体不好的浴者使用非常方便;结构简单,且实用。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加热器和温控器,可以保持水温,保证、延长坐浴时间和坐浴温度,尤其是采用药物坐浴治疗的患者使用,可提高坐浴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47K3/022GK2783922SQ20052002064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李兆林 申请人:李兆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