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09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的热水壶,具体说一种节能水壶。
背景技术
热水壶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现有的热水壶由于平面壶底的结构所限,受热面积过小,浪费了比较多的能源,还造成环境污染。而现有的节能水壶结构复杂,加工不便,不易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水壶,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热效率,结构合理,便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底面设置向上凹的深度环形凹槽。
所述的环形凹槽在壶体内的高度大于壶体高度的1/3。
所述的壶体底面比同直径平底壶底面增加面积180%以上。
所述的壶体底面环形凹槽内焊接三块金属片,用以固定内胆壶体,防止甩动变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壶体底面设置环形凹槽,增大受热面积,火苗通过圆形凹槽上部侧面循环加热,同时大部分热气回转后散发在外部壶体上。提高了热效率,节约了液化气、煤气等能源,减轻了环境污染。
2、壶体底面环形凹槽内焊接三块金属片,用以固定内胆壶体,防止甩动变形,使用可靠。
3、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在壶体内部留有足够的擦洗水垢空间,方便擦洗水垢。
4、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结构合理,可一次成型,生产加工简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局部剖面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水壶的实施例,包括壶体1、壶盖2、壶咀4、壶把3。壶体1底面设置向上凹的深度圆环形凹槽6,深度圆环形凹槽6在壶体1内的高度大于壶体1高度的1/3(一般为1/2左右),壶体1底面比同直径平底壶底面增加面积180%以上。在壶体1底面的深度圆环形凹槽6内均匀焊接三块金属片5,用以固定内胆壶体1,防止甩动变形。制作时,节能水壶底部向上的深度圆环形凹槽6通过模具与壶体1一次加工成型。既是通风,又是换热。
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壶体1底面上设置环形凹槽6,主要目的是增加加热面积,火苗通过环形凹槽6上部侧面,既可以实现加热,同时大部分热气回转后散发在外部壶体1上。结合空气动力学理论研究,空气本身在锥型流火苗的作用下,空气本身根据热二定律中由于熵的增加而必然产生分子间的相互碰撞,结果会导致环形凹槽6内部不断产生温差或能量差,可以不断地做功,相距产生压缩波→膨胀波→激波→流动等现象,特别是端流扩散所起的作用,这样在无通气孔状态下,热量在环形凹槽6内可以不断循环加热,同时,大部分热气回转后散发在外部壶体1上重复加热。其优点是既增加了受热面积,又提高了热能效率。
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以三口之家每天烧水一壶计算,全国户数4亿户,以液化气计算,每日节省50%能源,按每公斤液化气4元计算,普通水壶每壶水(单壶20分钟/0.09kg用气量)0.32元,如果使用节能水壶,每户年均节能费用为(0.32元×50%×365天)58元,我国人民整体节约费用为232亿元。从环保角度来讲,大量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减少疾病发生,保护了人们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水壶对煤炉、柴薪炉等封闭炉灶节能效果尤其明显,节能50%以上。我国人口60%为农村人口,煤炉与柴薪炉为主体,2.4亿户农家使用此节能炉,将会还青山绿水,草原肥美的美好境界。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的经济技术指标和环保指标如下1、在气体炉上节能50%左右;2、在蜂窝炉上节能60%以上;3、热效率是常规壶的1.5-2倍;4、一氧化碳排放量是0.015%;(注1、国家规定燃器具一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过0.05%;2、普通平底壶的一氧化碳深度排放量为0.046%。)本实用新型节能水壶生产成本增加8元左右,而销售价可增加20元左右。使用本产品每年可节约液化气、煤气等费用58元左右,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底面设置向上凹的深度环形凹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在壶体内的高度大于壶体高度的1/3。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底面比同直径平底壶底面增加面积180%以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底面环形凹槽内焊接三块金属片。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体底面环形凹槽内焊接三块金属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水壶,包括壶体,其特点是所述的壶体底面设置向上凹的深度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在壶体内的高度大于壶体高度的1/3。所述的壶体底面环形凹槽内焊接三块金属片,用以固定内胆壶体,防止甩动变形。增大受热面积,热效率高,结构合理,使用可靠,便于生产。节约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A47J27/02GK2817681SQ200520087468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2日
发明者石煜 申请人:石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